災後兩年之永久屋政策回顧(6)分居三地,小林自主重建行路難

本文摘要:於風災中遭遇痛失親友、故鄉的小林人,在災後永久屋政策所發展出的各個部落難題中,雖然「倖免」於劃定特定區域,也得到了中繼安置,卻走上了一條特殊、孤獨而格外艱難的道路。 ( 圖/ 鍾聖雄。重建小林是大家的心願,但每個人心中想要的重建模式未必相同。 )

災後兩年之永久屋政策回顧(6)分居三地,小林自主重建行路難

於高雄地區其它部落相比,小林村因為於莫拉克風災中失去了所有的家園,倖存村民所走上的永久屋之路,也與他人截然不同。

於災後兩個月左右,小林村民即入住了那瑪夏與桃源鄉民「夢寐以求」的組合屋,成為高雄地區最快、也是唯一得到集體「中繼安置」的部落,不至於一直四散各地,住在不同的營區裡;但一直到莫拉克風災屆滿一週年時,小林村部分居民才獲得「位於杉林但非大愛村」的永久屋,如願重建夢中家園,也是高雄地區最慢獲得永久屋的重災部落。

小林小愛 日光小林

小林村最後分成三個重建基地,包含五里埔的小林一村,興建中的小林二村(位於杉林區,但不是在慈濟興建的大愛園區中。)另外,則是雖位於大愛園區內,但居民自行命名為「小林小愛」,並製作特別標記,標示該區也是小林村,而非「大愛園區」。

要杉林,不要大愛村

2009年8月9日,舊小林村基地被崩落的土石全數掩埋,一夕之間,讓「小林村」成為「滅村」的同義詞。也正因此,當其它部落仍在營區爭取中繼安置,並在「返鄉」與「永久屋」之間舉棋不定的時候,小林村已經於10月20日順利地住進了紅十字會於杉林月眉所援建的組合屋。

小林組合屋的基地距離杉林大愛村緊鄰,甚至步行即可抵達,按照高雄縣政府與慈濟基金會的規劃,這68戶住在組合屋中的小林村民,原本應該順理成章地在隔年二月進駐慈濟大愛村。未料許多倖存的小林村民堅持自主重建,展開了小林村、縣政府與慈濟長達一年多的永久屋拉鋸戰。

早在9月19日,小林村民便曾經舉辦投票,決定未來永久屋興建的地點。74戶選在五里埔,170戶選在杉林鄉,50戶仍未決定。但選擇杉林鄉的170戶並不表示願意入住大愛村,而是明確表示「表決的遷居地點是正在蓋組合屋的地方,並不是慈濟大愛村,而且村民也希望由紅十字會為他們蓋永久屋。」

時任小林自救會會長的蔡松諭於10月3日接受莫拉克新聞網專訪時表示:「目前慈濟大愛屋的規劃與配置,是家家戶戶都長成同一個樣子,『整齊劃一』,那是軍營與國宅的設計方式,不該是定義『家園』與『文化』的方式。我們被迫搬去陌生的土地,已經很孤單,因此我們想重建記憶中的家園,讓未來的居住仍能保有情感的連結,而不是住進去一群規格化的房子,那樣的家沒有靈魂。」

蔡松諭同時也指出,大愛村計畫把漢人、布農族、平埔族等不同族群混居,無法保留各村、各部落的獨立空間與文化特色,是行不通的做法。

災後兩年,時已住進紅十字會所援建五里埔永久屋的小林村民翁瑞琪,也這樣回憶當年拒絕大愛村的理由:「當初慈濟說你只有一個人,所以我們只能給你14坪的房子…我們是滅村耶!難道我一輩子都要一個人嗎?我們不會想再建立家庭嗎?這樣太過份了!」於莫拉克風災中經歷喪偶、喪子、再婚、生女的翁瑞琪,回想起慈濟按人丁規劃永久屋坪數的過程,仍感到十分不平。

基於「想重建記憶中的家園」、「大愛村分配坪數缺乏人性」等種種原因,小林村走上了漫長而與眾不同的自主重建之路。為了明確表達「不住大愛村」的訴求,小林村民與其他災民一起在11月25日北上行政院陳情,並隨即轉往總統府抗議。不同於其它災民要「停止劃定特定區域」與「中繼安置」,小林村民要的是「自主重建」。

於當天北上抗爭的小林村民徐報寅表示:「小林人現在已經沒有家,家只在回憶裡,所以要依照我們的回憶來重建。可是政府執意與慈濟合作打造制式型社區,與小林村回憶、文化格格不入,根本不尊重我們的心聲。」點出小林村的重建心聲,因為故鄉已經完全沒有「回去」的可能,小林村民對於永久屋的空間形式格外堅持,沒有妥協的餘地。

1125

走上抗爭路的小林人。

高雄縣政府:杉林給慈濟,不可混搭

小林村民、高雄縣政府與慈濟長達一年的拉鋸、抗爭過程看似十分複雜,其實十分簡單。高雄縣政府重建會主任王正一於2010年7月14日接受莫拉克新聞採訪時的發言,精準地點出了小林村抗爭的主要爭點:「…政府特地為小林村民規劃了五里埔、月眉兩個永久屋基地,並非讓小林人沒得選擇。然而,政府表明五里埔由紅十字會援建,月眉則由慈濟負責規劃,但小林重建協會卻偏偏要選擇『在月眉由紅十字會興建』,這不是小林在為難政府嗎?」

於莫拉克風災鉅變後,有居民選擇回到距離小林遺址較近的五里埔,覺得這樣能夠陪伴逝去的家人,選擇五里埔的村民潘建誌便表示,「長輩跟太太都在風災裡面過世了,剩下我和小孩子。從此以後,我還是要跟這塊土地共存亡。」然而,有些人面對傷心地的方式並非直視,而是遠離,例如選擇居住於杉林的洪玉惠表示,「我婆婆跟大兒子都埋在那裏了,就算永遠住組合屋也好,我絕不再回五里埔住。」每個選擇不同永久屋基地的小林居民,都有各自傷心的理由。

當然,除了對家人的追思,每個不同職業或家庭結構的居民對於選擇杉林或五里埔都有各自的理由。務農為生的劉麗玉便表示:「我就回到山上種田。」家中尚有小兒子要上國中的洪玉惠卻說:「搬到這裡離杉林國中比較近。」一個家庭的搬遷,可能是影響世世代代的決定,就算在平日,家長也會費盡思量,更何況在風災之後,經歷鉅變、又要與政府抗爭的小林人呢?

逃過風災,逝於重建

2010年5月15日,等待爭取小林二村的村民劉朝義在永久屋地點遲未確定的局面下,於北部工作地點自殺。「之前我們也是想說要重建小林二村,他媽媽也都叫他不要擔心這件事情,但現在……我們只想要趕快安頓了,能夠住就好,所以我們去申請了大愛村的永久屋,現在資格已經審過了,就等他們通知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搬進去住。」劉朝義的父親劉家民在兒子過世之後,不再堅持要進駐小林二村,只願趕快找地方安頓家人。

劉朝義自殺之後,行政院重建會與高雄縣重建會同時至小林村召開永久屋資格審核說明會,向小林村民解釋永久屋審核流程,並暗示政府已「著手」推動小林二村自主重建。換言之,原來截至2010年5月為止,小林二村自主重建工作都尚未開始正式推動。

在莫拉克災後一年內,小林、縣府與慈濟的三方爭議未歇,不時爆出三方僵持不下、協商破局之新聞。截至2010年7月7日,位於小林滅村區域內的247戶災民,共有92戶申請慈濟月眉大愛永久屋,其中公告核定41戶,已核定待公告19戶,待補件3戶,其餘29戶則為不合格戶。

此外,高雄縣政府也與紅十字會合作,在五里埔興建90戶永久屋,目前已申請戶103戶中,已公告核定60戶,已核定待公告12戶,待審14戶,不合格17戶。風災事隔一年,尚有一半左右的小林村民「無家可歸」,尤其是「選擇杉林卻拒絕大愛」的小林二村居民,心情更是煎熬。

五里埔

重建小林是大家的心願,但每個人心中想要的重建模式未必相同。

風災周年前夕,自主重建起步

直到7月29日,莫拉克風災週年已屆至,高雄縣政府仍然不願鬆口,表示「小林二村應該由慈濟來蓋」,眼見「自主重建」夢想即將破局,重建會會長蔡松諭更重砲抨擊「這個政府已經沒什麼好相信的!」小林村揚言「再次上街抗爭」。

8月8日,莫拉克風災屆滿一週年的當天,總統馬英九昨出席小林村莫拉克風災週年感恩祈福晚會時表示,將與地方共同推動「小林二村自主重建」,鬆口回應小林二村一年以來的呼喊,小林二村的抗爭之路,至此方告落幕。小林村確定分居五里埔、小林二村與大愛村三地,開始正式踏上重建路程。

原本應為順應災民生存需求而建、開放居民自由選擇的永久屋基地,在高雄縣政府堅持「五里埔給紅會蓋、杉林給慈濟蓋」的「不可混搭」原則之下,一年的抗爭路,在三地居民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重建會是重建會,我們是社區發展協會,不可以搞混。」五里埔居民再三強調。

「自救會當初爭得太兇了,外面的人怎麼看我們小林人,他們都不知道嗎?」進駐杉林大愛村,自稱「小林小愛」的居民無奈表示。

「為什麼一定要選五里埔才叫做愛小林?我對故鄉的情感需要別人來定義嗎?」在組合屋中等待進駐小林二村的居民,憤憤不平地說。

於風災中遭遇痛失親友、故鄉的小林人,在災後永久屋政策所發展出的各個部落難題中,雖然「倖免」於劃定特定區域,也得到了中繼安置,卻走上了一條特殊、孤獨而格外艱難的道路。

(系列待續)

(閱讀其他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6 回應 to “災後兩年之永久屋政策回顧(6)分居三地,小林自主重建行路難”

  1. 希望微笑在小林 說:

    小林的重建史是八八歷史的痕跡,在災後未滿一個月內為了重建績效,即開放讓村民“各選各的”,連好好討論未來部落應該如何的時間都沒有,這已經注定勢必要分隔兩地了,災民的情感還未從喪親之痛走出來時,又被迫再面臨一次次敏感的攪動!

    雖然是各選各,但各選各的中又包含必須放棄既有文化與情感的‘附帶條件’,試問,這樣的做法有幾人能認同?是災民主體,還是NGO主體?
    於是兩地又變三地!

    做決定的不是小林人,我們只是被支配者,爭取二村不過是當時喚起所有八八災民‘災民主體’的第一槍,沒有革命,就永遠是被支配者。

    我們的路,堅持自己開創。

    小林的朋友共勉

  2. 希望微笑在小林 說:

    補充:
    其實分隔三地雖然是一連串的原因造成,但在基層民眾心中還是有著很濃的情感存在,私下的交流仍舊熱絡,希望未來報導時也不妨多聽聽這群佔多數也很單純善良的村民心聲,不要讓外界都誤以為好像全小林人感情都真的‘分裂‘了。

    小林人不是要追求’分裂‘,而是重建精神中最重要的「自主重建」,但當一切環境都足以形成「分裂」的客觀條件之後,走上這條路早已經是不可避免的宿命了。你問我什麼時候?我會回答當98年9月6日劉揆同慈濟宣布杉林大愛村之後,小林村今天的劇本就已經寫在那裡了,那你認為,還要去責怪當時喪親未滿一月的小林人嗎?

    歷史自有公斷的!
    我們還是努力重建吧,同志們!

    一路見證歷史的小林人

  3. 何欣潔 說:

    小林的朋友:

    我完全了解你說的,分居三地並不等於分裂,也認同政府趕績效的重建政策造成居民的倉促選擇、壓力與為難。

    這篇記錄是明年永久屋政策專書的草稿,我完全不使用分裂兩個字來形容目前的狀態,只說分居,正是因為我認同你說的這些;也是我為什麼花了三篇報導記錄今年夜祭,分居三地的小林人共同籌備祭典的過程,希望這些記錄可以留下見證,讓大家不再以分裂形容小林人。

    嚴格來說,這篇報導只是小林村永久屋故事的前言,因此會停留在分居三地的敘述上,未來後半部補足之後,會如實補上三地居民交流的部分。我知道小林人已經受夠了以分裂來描述部落狀態的媒體,但是88news之所以為88news,正是因為我們不會以這種粗淺的方式來指責小林人分裂。請寬心,加油。

  4. 徐大駿 說:

    謝謝欣潔這則專題記錄報導。

    這則報導記錄整理的很詳細 : ) 辛苦妳們這群88NEWS的工作者了。

    對我們而言,身為小林人是我們這一生的驕傲 : )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