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瑋婷 - 14 十一月 2012 - 1 篇回應
莫拉克災後邁入第三個冬季,位在屏東縣高樹鄉的元氣館,有54個孩子在這裡種稻、種菜,學簡易的烹飪、學才藝,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力量成長。其中,孩子們口中的館長媽媽─陳文靜,是帶著同事們、牽著孩子的手往前走的重要角色。
文/劉瑋婷 - 7 九月 2012 - 1 篇回應
一周開站三天的關懷站,除了訪視、日托以及行政工作之外,在關懷站中,老人家也會一起共餐,「大家一起吃飯,其實就像是回到以前部落共食的樣子。而這樣的互相陪伴,也使得部落長輩們有了討論公共事務的空間。」
文/劉瑋婷 - 25 七月 2012 - 2 篇回應
高樹館的孩子,有些因為父母親的不當管教,使得身上總帶著傷痕,有些孩子的父母親沉迷於電玩世界中,才國小的小朋友就必須負責打理父母的三餐,同時還要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陳文靜說,「有些孩子們不敢講自己的狀況,因為怕說了之後就會被送走。」
文/劉瑋婷 - 17 五月 2012 - 13 篇回應
位於水源保護區的高樹,孕育出蜜棗、蓮霧、鳳梨等農產品,但在這水果之鄉,有一群孩子,長期無法在家庭中找到安全感,甚至三餐不繼;風災後,這裡來了一群人,替孩子們的三餐找出路、替他們的成長找元氣,這裡是高樹元氣館。
文/劉瑋婷 - 8 四月 2012 - 1 篇回應
弘道基金會社工黃國彥提到,「曾有一次的活動分享中,跟阿公阿嬤提到台北有一個羅爺爺,一直希望組一支球隊完成自己的夢想,當時我們的副隊長曾如棋阿公就跟我說:『我們林邊河濱公園這裡就有球場,為什麼我們不來組一支球隊呢?」
文/鄭淳毅 - 25 三月 2012 - 地滑擴大、人口老化,高士部落發展在地照顧網絡 已關閉迴響。
八八之後,牡丹鄉高士村地滑問題逐年擴大,每逢豪雨颱風,居民都需配合強制撤離;而永久屋落成之後,離本村落約十多分鐘車程,老人家的居家照護問題是一大考驗。高士村在地組織與外界合作,期望打造社區安全生活照護網。
文/劉瑋婷 - 19 十二月 2011 - 2 篇回應
一名來自那瑪夏營造工作隊的婦女表示,自己是單親家庭,多虧家扶照顧,提供工作機會,得以撐起家庭開銷,對於居民滿滿感謝,家扶中心旗山區督導林秀琴謙虛表示,家扶與部落是相互陪伴,而這份情感也將延續下去。
文/鄭淳毅 - 21 十一月 2011 - 如何讓部落老人過的更好,需要更多智慧與能力 已關閉迴響。
八八之後,無論在原部落或到新部落,許多vuvu無法耕作、閒坐在家,面臨生活適應的問題。「所以要找多一點事情給他們做。他們真的都有很願意來(關懷站)的心,只是看我們有沒有智慧和能力給他們更多。」秀玉若有所思的說。
文/李孟霖 - 14 七月 2011 - 「照顧服務」需求大 受災社區產業新選項 已關閉迴響。
繼井仔頭環保清潔勞動合作後,萬丹鄉生活重建中心計畫今年七月將成立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希望藉由該合作社地成立,一方面使社區內長者的生活獲得妥善的照顧,也能增加農村的在地就業機會。
文/柯亞璇 - 27 六月 2011 - 災區心靈重建:災民的可憐!從哪裡來? 已關閉迴響。
洪湘雲表示,外來協助者可以給與受災戶當下需要的東西,而受災戶則透過贈與者的眼神、動作還有行為,被加註在自己的身上變成「我是要被受幫助的」、「而且我很可憐」,導致受災戶很快又陷入悲傷的情緒當中。
文/柯亞璇。 - 18 六月 2011 - 5 篇回應
夏林清表示,「學校制度所教的東西,不止跟部落文化的關係是斷裂的,有時候也讓我們蓋了很多的被子,讓原住民整個很挫折,因為這都不是原來生活的一部份。」
文/柯亞璇 - 9 五月 2011 - 屏東失依孩童期待有個家 已關閉迴響。
在長治百合以及禮納里部落災區的小朋友確定有了固的空間可以上學的同時,在屏東災區的另一個角落,還有一群尚待支援的災區小朋友需要一個穩定的空間生活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