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淳毅 - 1 七月 2013 - 2 篇回應
行政院原民會宣布將在莫拉克災後的「遷村型」部落執行「莫拉克颱風災後遷村原鄉部落再利用及傳統文化地景重現實施計畫」,計畫的實施範圍為莫拉克災後的「遷村型」部落,以及「其他經行政院重建會建議之原鄉部落或永久屋基地」。有資格參與計畫的,是這些部落之中,居住於永久屋,且在原鄉有房屋、土地財產的族人,可憑自由意願參加。參與者在原鄉的財產被視為「文化公共財」,由參與的族人一起訂定一套「部落公約」,來決定文化公共財的重新營造,以及原鄉的自主管理、維護、經營機制。
文/柯亞璇 - 28 五月 2012 - 2 篇回應
為了傳承文化的富山青年會會長,因為一篇烏龍報導「傳教師變祭司」,陷入教會與部落兩難的局面。他難過表示,「因為祭司這項文化部落裡已經沒人再傳了,所以我才將小時候所學的交給部落年輕的下一代。我不是男祭司!我很難過,大家對於這樣簡單的事情對我所產生的誤解。」
文/何欣潔 - 7 四月 2012 - 2 篇回應
自災後遷居至台九線旁大武國小舊址永久屋基地的富山部落,現在周末晚上均有文化傳承課程,教導部落小朋友月桃葉編織、木雕等等課程。富山部落青年會長葉金明表示,自己從小在老人家身邊學,因此長大了也還記得。
文/柯亞璇 - 18 十二月 2011 - 3 篇回應
過去政府執行原住民地區遷村,只做了戶籍地址與行政區域劃分上的變更,而後續的土地變更作業卻沒有完成,造成現今許多部落的土地用地仍為「國有地」,包含被土石流淹沒的好茶村與的富山部落,都面臨同樣問題。
文/柯亞璇 - 15 十二月 2011 - 1 篇回應
富山青年會,在災後的新環境中,試圖找尋扭轉部落教育空間的機會,至於搬入新環境的部落小朋友,除了要適應新學校,也要面對搬到大武市區的馬路旁,沒有山上跟河邊可以玩耍,限縮了遊戲空間也增加了活動的危險性。
文/柯亞璇 - 30 十一月 2011 - 5 篇回應
遷過來對我們來講已經是萬分的不得已了,富山部落排灣族人表示,「那個土地對我們是無價的,所以你不能夠說政府一句話,地上物多少,評估多少,我(政府)給你(族人)多少!來換算我們跟那邊土地之間的感情。」
文/柯亞璇 - 3 十一月 2011 - 5 篇回應
現代區域發展觀念中,認為便利的公共設施與行政系統規劃對人類比較好,但這樣的發展對富山部落的排灣族人恰好相反。85歲的vuvu至今仍想念著她的土地,但是歷經多次的遷村她說,「政府拿走我的地了,就算我想要,我也拿不到,我只能這樣想念。」
文/朱正勇 - 3 七月 2010 - 2 篇回應
為了安置富山部落災民的永久屋即將完工,日前舉行抽籤作業,但有族人抗議分配不公,也有族人去現場看了以後,發現空間太小無法擠12個人,也看不到太平洋,準備回原來的部落居住。
文/朱正勇 - 28 五月 2010 - 2 篇回應
雖然下雨天會讓富山部落族人感到不安,但族人也會趁雨勢稍停時,去山上找蝸牛來吃。在雨後的部落中,常常可以看見族人在自家門口處理蝸牛肉,即使自己吃不完,還可以 寄給在外縣市的親戚們,讓他們可以吃到鄉下的野味呢!
文/王秀亭,轉載自自由時報 - 19 三月 2010 - 2 篇回應
富山部落遷村至大武鄉菁華地段舊大武國小,曾引發在地的大武村民異議,經縣府權衡災民及大武村意見後,保留原開放空間及鋼棚,富山部落永久屋終於開工。
文/朱正勇 - 8 三月 2010 - 3 篇回應
台東縣府規劃徵收愛國蒲分校前私有土地,作為大竹部落族人永久屋建地。但因土地徵收費用過低,地主沒有意願,縣府可能要另外找地蓋永久屋。
文/朱正勇 - 22 二月 2010 - 沒有乾淨用水,沒有手機訊號,遷村沒有著落的富山部落 已關閉迴響。
族人說,他們是一個被遺忘的部落,沒有人重視這裡的想法及安危,加上因政治利益關係及惡鬥,讓族人及遷村議題成為選舉時被利用的議題,談到這裡時甚至一度太激動而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