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要:雖然重建之路坎坷難行,但是宋仙璋卻這樣說著:「嘉蘭八八山寨解散了,現在只好轉換打游擊戰了!」,面對艱苦,宋大哥還是不改原住民本色,積極、幽默的往前走。( 圖/ munch. 災後以「自立照顧」聞名的「八八山寨」,因眾多原因暫時解散,居民戰時各自離散,等待中繼屋蓋好後再重逢。圖片引用自攝影者部落格,20090904,嘉蘭 )
改打游擊戰的嘉蘭「八八山寨」
前言:
莫拉克災後,台東嘉蘭部落沒有選擇政府提出的安置方案,部分居民集體安置在介達國小,在等待中繼屋完工的這段過程中,他們共同生活照顧,在介達國小搭了帳棚,命名為「八八山寨」。這種族人互助培力的模式,讓部落在災後保持凝聚,是莫拉克災後安置的重要案例。(詳細情形,請點選這裡)。
雖然居民自立堅強,但是「八八山寨」因不符合政府的安置選項,因此始終無法獲得任何生活補助津貼,加上芭瑪颱風來襲,政府更強制的介入部落安置方式,在眾多考量之下,「八八山寨」暫時解散,居民暫時各自離去,準備中繼屋蓋好後再重新團聚。
以下為記者在嘉蘭現場所做的報導。
再次流浪
「現在也不能不走,畢竟現在這裡要施工,已經延很久了,我們也不好意思麻煩學校繼續待下去,而且颱風一來,水也可能都會淹進帳棚裡…」10/03災民面對即將到來的巴瑪颱風,安置於介達國小的嘉蘭村民,儘管百般不願意離開家園,也不得不為了自身的安全,以及顧及校園籃球場的工程,妥協遷離介達國小。
但接受安遷至馬蘭榮家的災民只有大約20位,其餘的七十多位災民大多選擇依親、部分選擇租屋。「離中繼屋蓋好的時間也快了,至少在那之前領一些生活補助也好。」原本因住帳篷而無法領到補助的災民,困苦的生活,讓短期安置方案的生活補助成為選擇離開介達國小的主要因素。
風雨中的積極
儘管介達國小的災民都已遷離,嘉蘭自救會副會長宋仙璋夫婦為了家園重建的行政工作,仍然居無定所的忙碌,「如果風雨真的很大,今晚也只好先進去馬蘭休息了。」面對重建工作,不只要與政府周旋,還得應付一波又一波的天災,雖然重建之路坎坷難行,但是宋仙璋卻這樣說著:「嘉蘭八八山寨解散了,現在只好轉換打游擊戰了!」,面對艱苦,宋大哥還是不改原住民本色,積極、幽默的往前走。
延伸閱讀:
今天看到一篇自由時報的報導,貼上來給關心的朋友參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6/today-south15.htm
暫住馬蘭榮家 災民很滿意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台東馬蘭榮家提供八八水災房屋全毀的災民住宿,一個多月來僅個位數入住,這次因芭瑪颱風,才成為部分受災家庭的選擇之一,進駐後,多數人猛點頭直說好,覺得像住總統套房,但還是希望中繼屋快完工,早日返鄉和親友團聚。
台東市區昨天下著間歇大雨,馬蘭榮家內的大武、金峰兩鄉受災居民不必再擔憂土石威脅,坐在「客廳」裡,透過網路、電視掌握颱風動態,「暫時把這裡當自己的家,整理、打掃當然也要自己來。」
「太舒服了!」在馬蘭榮家住了1天的陳姓嘉蘭村災民說,環境確實比帳棚好,之前對親友、「八八山寨」有割捨不下的情感,加上孫子上學、家人工作都在金峰,才不願前來,隨著介達國小籃球場整修在即,山寨帳棚拆了,大家只得各尋居所,與家人選擇入住馬蘭榮家。
台東馬蘭榮家輔導員楊志華表示,至昨天為止,大武鄉富山、大鳥兩部落有31人,金峰鄉嘉蘭村為27人,達仁鄉1人,另考量南迴交通狀況,縣衛生局4日先將11名大武鄉洗腎及重症患者提前送至馬蘭榮家安置。
楊志華說,為使大武、金峰兩鄉受災鄉民安穩住下,提供120床全新套房,以家庭為單位入住,「鄰居」都是同村的,衛浴、床、衣櫥、桌子等基本配備外,公共空間還有電視、網路,三餐由榮家提供。
隨著鄉民入住,學童每天回原校讀書、鄉民工作的接送都成問題,馬蘭榮家表示,會由國軍協助,至於如何接送,還需與鄉民討論,找出最符合所需的方式。
真巧,台東的記者楊念湘也寫了這篇文章,同樣引用了自由時報記者的數字,看來大家都很關心安置的狀況,記者提到,居民覺得馬蘭榮家離部落太遠了,而且又有很多擔心,以致於入住的居民數量很少(雖然看起來內部真是十分舒適),讓政府很尷尬…附上網址,提供給靜然和朋友們參考。https://www.88news.org/?p=471
如果不是騎摩托車而是以軍車載居民
那是否會提高住進馬蘭榮家意願?
這種天氣騎摩托車 唉!
比起高雄縣.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合力要把原住民集中在山下.沒有中繼屋.阻斷族人斷回家的路.台東縣好多了.至少會感覺到努力就會到[迦南美地].我好羨慕.
應該有遊覽車吧
我之前有看原視有相關報導,但不是很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