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在南沙魯 - 15 二月 2012 - 5 篇回應
「Maunin」在我們的母語裡,是吃飯或者是來吃飯的意思,Maunin餐廳的牆上,掛著大家考取丙級的廚師執照,族人們笑說:「以後有客人上門,就跟他們說可以點廚師好了!」Maunin餐廳,已經在2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每天也都有販賣便當,來吧,來Maunin吃飯吧!
文/家在南沙魯。 - 26 十二月 2011 - 3 篇回應
感謝上帝,我們又走過了這一年,感謝各界的支持,讓我們不覺得孤單,感謝所有不看好我們的人,讓我們腳步更加堅定,如果有人要問我們為什麼要在山上住,我們的答案很簡單:「回家,為什麼要有理由?」
文/劉瑋婷 - 13 十一月 2011 - 3 篇回應
災後山區耕地因農路毀損而無法耕種,為穩定收入,手工藝品成為了另一項經濟來源,但能不能讓作品更有特色,讓消費者願意購買?台南市金城國中美術教師宋三和幫部落婦女上了一堂「創意思考課程」,希望引出創意的種子。
文/劉瑋婷 - 25 八月 2011 - 2 篇回應
高雄市重建會執行長古秀妃表示,那瑪夏區內建物是否拆除的問題,市府府屬於協助拆除的角色,「如果居民有意願(將房屋拆除),我們再去現勘。」房屋拆除的費用將由公部門支出。
文/劉瑋婷 - 7 七月 2011 - 2 篇回應
南沙魯的居民,希望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能立即提出那瑪夏區南沙魯部落國小復校計畫,並建議短期以『避難屋教室』課程規劃為主,長期朝『部落理念小學』為目標,讓山林的孩子找回與大自然呼吸的默契。
文/鄭淳毅 - 22 六月 2011 - 大愛生活系列(25)「民族國小」謝幕 已關閉迴響。
從「民族國小」到「民族大愛國小」,對部落族人來說,形成情感上的「斷裂面」:「國小重建過程,有很多的意氣之爭,但是大家都忘了,它是一群人共同的、很深的情感。這也是重建中很重要的部分,卻沒有被考慮進去」
文/劉瑋婷 - 30 四月 2011 - 1 篇回應
回首一年前的種種未知,南沙魯原鄉重建一路走得艱辛,風災當時的重創,如今水痕仍印在牆面上。但是部落並沒有放棄希望,與外界一起打造展售中心,重建山上的產業與文化。
文/劉瑋婷 - 5 四月 2011 - 2 篇回應
芬多精協會表示,希望透過這項活動,讓更多人知道在原鄉還有很多人在努力重建,也讓大家更清楚目前在山上的重建進度,讓更多人知道南沙魯的存在。
文/劉瑋婷 - 5 一月 2011 - 2 篇回應
2011年的第一天,改制後的那瑪夏區南沙魯里在跨越了去年的風風雨雨後,在這一天迎接了新成員,這位新成員對南沙魯人並不陌生,他是紀錄片工作者─鄭澤文。
文/劉瑋婷 - 28 十二月 2010 - 5 篇回應
聖誕夜晚上,部落青年在球場舉行「Live演唱會」,部落青年架起投影機與銀幕,播放災後五百天以來,南沙魯的點點滴滴,有在平台上的無奈、在直升機上的茫然、在瑪雅村親手寫下「可能的死亡名單」時的沉重。
文/劉瑋婷 - 20 十二月 2010 - 48 篇回應
早期南沙魯尚無民族國小時,當時的學童都必須到瑪雅村內的民權國小上課,李長榮說:「我們以後要回來的族人,他們的小孩子要念哪裡?去民生嗎?去民權嗎?要回到以前的樣子嗎?」
文/劉瑋婷 - 11 十二月 2010 - 4 篇回應
有時候他們會幽自己一默:「我們南沙魯,真的很愛吃飯!如果有人上來,會覺得我們怎麼吃這麼好?」玩笑話背後是不願再被稱為「災民」的無奈,災後一年,沒人想再聽到「你們這裡不是死了很多人嗎?怎麼還住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