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想」創作的課─南沙魯手工藝產業發想

本文摘要:災後山區耕地因農路毀損而無法耕種,為穩定收入,手工藝品成為了另一項經濟來源,但能不能讓作品更有特色,讓消費者願意購買?台南市金城國中美術教師宋三和幫部落婦女上了一堂「創意思考課程」,希望引出創意的種子。 ( 圖/ 劉瑋婷。婦女們擔心自己不會配色,宋老師特地拿出教學圖解說 )

一堂「想」創作的課─南沙魯手工藝產業發想

11月9日,南沙魯婦女清早就從山上出發,為的是要上一堂創意思考課程,讓部落的手工藝品能有更多元的發展。這場「婦女產業創意思考課程」由台南市金城國中美術教師宋三和主講,從居民熟悉的自然環境、傳統特色談起,引導婦女們能將生活中隨處可見或是已司空見慣的傳統元素融入在創作之中,化為實體。

IMG_4518
金城國中美術教師宋三和拿著婦女們的十字繡解說

過去宋三和也曾上山教南沙魯的兒童以漂流木樹枝與石膏做成雕塑,宋三和與同行的台南社大老師許淑茹也觀察到山上婦女們的手工藝品一直走不出創作的瓶頸,幾經安排下,選定於金城國中美術教室進行這項課程,並得到金城國中校方與家長會的全力支持。

課程一開始,宋三和拋出問題:「一件你很想買或很棒的東西需要具備哪間條件?」參與課程的婦女們各自回答出價格實在、花色美、有價值等等答案後,宋老師開始說明為何市場上同樣是手提包的產品眾多,但卻只有精品品牌的價格居高不下,關鍵在於品牌、價值。

IMG_4519

宋三和表示,在製作手工藝品時,創作者可能必須先思考自己是要做商品或是藝術品?商品價格較低、數量多,但藝術品可能因為做工耗時加上數量不多使得價格高出其他商品,但能不能夠讓消費者感受到「價值」,其實是決定購買與否的關鍵。

課程中也安排了實作課程,宋三和在婦女們埋首於紙張上繪圖時也談到,「有的時候讓買東西的人看得到製作過程,讓他知道每一件手工藝品在製作過程中的甘苦,會讓購買的人在拿到商品之後更加珍惜!」而讓購買者直接能夠看到過程的手工藝品,無形之中也是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能產生溝通與互動。

此外,他還特別提到,「每個地方的特色不同,當地的手工藝品也就會不一樣,對消費者來說,如果大家都一樣,那他為何一定要跟你買?」點出了部落手工藝品能否有獨樹一格的特色的重要性。

出發前,也有婦女認為自己沒辦法獨立畫出創作圖而感到緊張,不斷強調「唉唷,我不會畫圖啦,教我怎麼做這樣我比較會。」但宋三和認為,婦女們都具有純熟的手工,但對自己的自信心不夠才是關鍵因素。

IMG_4549
婦女們擔心自己不會配色,宋老師特地拿出教學圖解說

莫拉克風災後,山區許多耕地因農路毀損而無法耕種,為了穩定收入,手工藝品成為了另一項經濟來源,但在山區,手工藝品必須面臨的考驗不僅僅是「遊客有沒有路可以上山?」另一項重要的因素是「能不能讓作品更有特色?」讓消費者願意購買,這一堂創意思考課程作為開端,希望引出創意的種子,讓手工藝品更具特色,並且足以吸引遊客佇足購買。

3 回應 to “一堂「想」創作的課─南沙魯手工藝產業發想”

  1. 番婆 說:

    穩定收入
    ~~~~以手工藝DIY讓部落成為"校外教學"的教室,就可能成為是永續的學習型經濟來源!
    要當地政府將教育現場~~到部落的"校外教學"的教室!
    不要老帶去觀光工廠~~讓財團轉飽!當然在地的工廠例外!

  2. 阿里巴巴 說:

    就我而言 我希望能買到有布農特色 有那瑪夏特色 有南沙魯特色的

    這個特色是什麼? 是圖騰 是文字 還是只有內行人才看的懂?

    就是我想不想買的關鍵了

    我11/7去原住民博覽會 看不太到

  3. YJH 說:

    同意,好像族群融合了,大家都在做類似的圖案,甚至是外國風格的紋案.兼顧傳統與創新不容易!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