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要:即便大愛村引發重重爭議,對於未來若要持續協助救災、是否會改變模式?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說:「永久屋難免要檢討,但重建是邊做邊學,至少一年內已完成很多永久屋。」( 圖/ 鐘聖雄,經過災後一年重建,世展會杜明翰深深認為,重建「真的不是給房子」就好。 )
莫拉克週年專題─永久屋系列(3):重建是門必修課
貪婪,對災民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我們想住山上,沒有一定要永久屋,但當政府只給永久屋,我們的要求,就變成過份。」這樣的心聲,流傳在等待重建的山林部落間。族人不解,莫拉克災後,民間團體提出參考921重建模式,為何政府忽視,執意推行永久屋?汛期將臨,族人想問:「重建有無其他可能?」
據內政部統計,慈濟基金會所募得45億善款,包括永久屋興建在內已使用9億;但即便大愛村引發重重爭議,對於未來若要持續協助救災、是否會改變模式?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說:「永久屋難免要檢討,但重建是邊做邊學,至少一年內已完成很多永久屋。」
而慈濟基金會專員賴睿伶無正面回應,僅說:「大家都很辛苦、這是社會愛心,慈濟只是做一部分。大家要珍惜這份愛跟善,災民很快安定下來,是大家所期望的。」
一次到位的直覺考量
陳振川在大愛村入住後,首次在行政院新聞局舉辦記者會,面前放著慈濟永久屋模型。他認為,慈濟的永久屋蓋的又快又好,但如果不是政府協調用地、發給建照,國軍又不計代價協助,慈濟的永久屋不會那麼好。
《莫拉克重建條例》通過前,民間團體曾要求參考921的中繼政策,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原住民和漢人對家的想像不一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成員拔尚指出,半年至3年的中繼安置階段,能讓災民在準備好重建前有對話的機會、發展部落對重建的整體想像。但此提議完全被忽視。
陳振川解釋,921大地震的安置時間太長,政府為居民蓋房子後販售,又因地點不好造成滯銷;組合屋興建後則有拆除與管理問題,為求一次到位、民間團體又免費贊助,永久屋才成為唯一政策。但災後重建仍參考921經驗,如以工代賑、低利貸款等。
「地震後房子慢慢復建沒問題,但風災面臨的是遷村。」陳振川表示,雖政府清楚知道「中繼屋可處理安置」,但中繼屋也要找安全地點,和永久屋程序相同。加上921組合屋在颱風來時有基地排水不好等生活品質問題,災區部落又陷於危險境地、有雨季壓力,基於保障生命財產安全,「政府有時間限制與壓力」。
考慮到重建經費有限,政府認為,蓋中繼屋也要花錢,除了房子外還有公共設施,「不如就蓋永久屋。」陳振川舉例,世界展望會是災後興建中繼屋代表,「就是因為花很多錢蓋中繼屋,所以蓋永久屋的錢就不夠」。
重建定義要釐清
「我們不是因為蓋中繼屋而錢不夠,」世界展望會長杜明翰反駁,因災後政府行政力都在協助永久屋政策,為協助災民,世展會也投入永久屋興建,但針對部分需要中繼的災民,只要許可,世展會也幫她們蓋中繼屋。
經費之所以不足,一來是原物料飆漲,更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希望重建過程加速,所以重建基地的公共設施要民間出一半」。
走過災後一年重建,杜明翰深深認為,重建「真的不是給房子」就好。他直言,災後重建未釐清「重建定義」,是造成文化衝突的根本原因。「我們該問:重建目標是為安置,還是家園重建。」
世展會為台東大武鄉大鳥部落所興建的中繼屋,預留了改建的空間,更符合每一家戶不同的需求。由於大鳥部落村民普遍對中繼屋非常滿意,他們打算直接把中繼屋變更為永久屋,但目前程序仍在變更中。
杜明翰表示,世展會堅持「家庭跟社區」的重建才是最重要的事,「安置的話,概念才以房子為主,才會只考慮到住在安全的地方就好,而不考慮部落或族群的核心價值」。
若從「起碼要活下來才能重新開始」,永久屋的概念或許沒錯,「但對『重建』來說,就不夠。」杜明翰說,「永久屋跟中繼屋不該成為選擇題,而是如何配套的問題。」
杜明翰進一步解釋,重建不該區分中繼屋或永久屋,而應是「長久安置、中期安置或部落遷移」。若是部落遷移,「就沒有選擇什麼屋的問題,而會談論遷村策略與方法」;若是中期安置,則會有安置及至重建的流程。更何況以建築工法而言,「中繼屋和永久屋沒有太大差別,而且可以轉換。」
然而,急著把災民送進「房子」裡,災後重建政策幾乎成為永久屋的配套措施。如「劃定特定區」的計畫,雖聲稱是「山林復育」,但實際內容卻是把災民趕進永久屋,而忽略適切界定原鄉居民與土地間的關係,「事實上人與土地的關係若斷掉,災民是失根浮萍,給他豪宅,他還是會死掉!」杜明翰用力強調。
中繼屋的價值
杜明翰犀利點出災民兩面不是人的酸苦。為了保有文化與傳統精神爭取自力重建,卻落得不知好歹的批判。甚至因為多數善款必須用於永久屋,杜明翰也坦承:「只能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九二一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感嘆,若有中繼政策,用於重建硬體的善款分配將更妥切。不僅降低文化衝突的可能,也是全民學習的機會。
謝志誠說明,921住宅重建因定位在「財產權的處理」,政府不宜介入,所以採取補助與低利貸款、利息補貼的方式協助;雖然蓋房子沒有補助,但仍有「建築師規劃設計」的補助,也利用重建機會做好社區衛生設施。
雖然陳振川說「莫拉克風災也參考921,也有低利貸款等措施,加上永久屋政策,是對災民更好」;但謝志誠指出,莫拉克災後雖有低利補貼,卻僅限少數家戶,且其補貼和921的計算方式也不同。
除利率水準較低外,921災民的利息負擔有上限(2%),莫拉克則依災防法進行利息補貼,即無利息負擔上限,這使得災民貸款風險增高,「所以莫拉克災後自己能買房子的很少,這也是變相鼓勵永久屋的方式。」
謝志誠說,莫拉克災後,政府以民間募款提供免費房屋,「自然無法要求捐贈者」規避文化衝突,但他認為文化衝突不因由誰出錢而產生,「重點是主導者有無釋放空間。」
921重建的組合屋即是中繼屋概念,當時也由政府出資,但房子的規劃設計,「卻是由居民自己籌組委員會討論。」政府僅制定遴選營造廠的程序。「但這次民間團體卻以『我幫你們做好為理由』完全接管重建内涵」。
謝志誠直言,民主的代價就是浪費時間,「受災無法迴避,災後重建的過程很殘酷,但那就是學習。」謝志誠理解政府因輿論壓力而求快的心態,但當權者必須有肩膀承擔責罵、進一步教育民眾「慢」的必要性。「但政府反持輿論當理由,自然衍伸出文化衝突等問題」。
災難是機會教育
八八風災屆周年,也代表汛期再度來臨,謝志誠認為,歷經921與莫拉克風災大難,政府有必要更仔細思考重建的內涵。
「比如安置災民時,究竟該視為社會福利或是住宅重建前的前置工作?」若是重建前置工作,就應是房子毀損、房屋所有權人才能進住,謝志誠坦言,「921時就是把社會福利和重建前置混在一起,所以有的組合屋到現在都拆不掉!」甚至有房子沒壞、只是租房子的人也入住組合屋再也不搬。
謝志誠認為,政府在莫拉克災後喊出遷村,是基於「有人承諾搞定房子」,但重建至今來看,「大愛村只是新社區開發」。然而不管政府如何定義,對災民來說,從921至莫拉克,「重建政策看起來就是從極右(須貸款重建)擺到極左(政府免費蓋屋)。」
「這樣真的好嗎?」謝志誠擔心地說,莫拉克重建條例中甚至明訂「土地未流失、舊貸款可由政府代還」,但若風災發生在台北怎麼辦?政府有無能力繼續舉債重建?他直言:「台灣社會民主發展不夠成熟,只求加碼、不會減碼!」當災難成為常態、重建思維卻不轉變,衝突就沒有落幕的可能。(完)
蓋中繼屋也需考慮住家的需求性,而不是趕工就蓋了隔音差的屋子.(夏天熱死了),而且正常蓋屋不是需半年以上嗎?為何有法在短短3~4個月蓋了一百多間,這樣的品質有保障嗎?
:「台灣社會民主發展不夠成熟,只求加碼、不會減碼!」
這句話很是有理
畢竟莫拉克不是全國性的大災難 就算受災戶要求比較好的待遇
整個社會也是負擔的起的 何況也沒那樣要求
比較擔心的是把原民搬到平地還是得想生活的出路
把永久屋附近也找塊地 給大家耕作應該ok吧?
蓋中繼避難設備居然還要用民間捐款?
每次重大災害發生,只能到附近學校或親友家避難。
台灣天災危害越來越嚴重,政府就應該考慮建設緊及避難設備,不然每次重大災害發生,先期救災、後期重建很多資源都被浪費了。
吳敦義的老婆就是慈濟的百萬元志工呀
當然要將台面做給慈濟
身為行政院的下屬~陳振川
當然也只能拿旗幟揮手叫好!慈濟好!慈濟棒!慈濟呱呱叫
再次翻開八八水災的相關資訊,看到永久屋這…更讓人覺得有些諷刺
來自災區部落的聲音:永久屋是安置還是重建更讓人看的一頭霧水
有些政策,看來也讓人矛盾和無言,真的需要幫助的人,真的受到幫助了嗎?
現實的殘酷與人性的貪婪,在這次的水災讓人看的越來越明顯,
我…是某個災區部落的小孩,再次翻開這讓人心驚膽顫和害怕的議題是我不願的,
但在部落的重建路上,讓我們感到艱辛與委屈。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們不怕死還住在原地,其實並不是不怕死,只是我們很慶幸的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和毀損,所以選擇了留在原地重建,而沒有跟著其他住戶一起搬到永久屋。
但也因為這樣,部落裡分了兩邊,我們選擇了重建我們美麗的家園,而一邊選擇搬出部落。搬出部落的人們卻在我們的重建路上帶來了更多的問題。近期,用了他們戶口還在部落的名義阻擋了我們許多建設的決定;也將我們運用善心人士捐助的款項而建造的設施毀為一旦,某位善心人士會常來看我們,但也看到了他捐助所造的設施被破壞而感到無奈和傷心。
而有部分的永久屋住戶,藉由戶口還在原部落或房屋還在原部落而多次跑回原部落居住。
想請問,這樣的他們搬到永久屋居住的人這樣的行為能被社會道德容許嗎?
住在那多半的人並不是真正的受災戶,甚至有的家庭生活優渥。住在那的居民照條理來說,戶口不是應該要遷出嗎?為什麼還會在原部落裡?是要領取水庫的回饋金嗎?多種不應該出現的狀況,這些問題是屬政策實施的不夠確實嗎?請問有什麼單位可以去監督?
真的永久屋是安置還是重建更讓人看的一頭霧水,裡面的矛盾和災民的無言,的確不是冷氣房的「晉惠帝」所想了解的,大家只好默默的尋求出路。人性的貪婪,都發生在每天的每個角落,所以也不必大驚小怪。
每個部落都在這次的風災中撕裂了,尤其是受災愈重,撕裂愈嚴重。其實這應該是自然的現象,只是為政者應用各種手段分化了部落,短視者就會變成其爪牙,撕、刮、扒了部落,大家反目成仇,最後,政府隔山觀虎鬥,還樂此不疲。
不只你們部落如此,我的部落更嚴重。當時的村長劉金和(非現任)入住永久屋,以村長之名,三不五時的要求政府把本部落劃定為不安全(所以我們給他換了名字–不安全),利用開會時還罵政府為什麼還要讓我們未登記永久屋的幾戶回部落居住,還罵政府為何還要維修部落的基礎設施……等等,其他入住永久屋的村民就可想而知了,我們返鄉重建的族人,情勢應該比你們糟糕。
不過,在幾戶人家堅持理念下,部落以慢恢復,也方便入住永久屋的族人上來工作(雖然還遭到一些人的攻訐)。
碰到了,就思如何突破。雖然各部落各有自己的問題。不過在此想讓你知道,重建路上,有遠地的朋友相伴,在此祝福妳們。
願迪哈寧(布農族語,上天之意)看顧你們。
更可惡的是
這個不安全
本來不愛開會
現在卻常常上來(那瑪夏)開會
還宣稱是代表住在大愛村的南沙魯村民
來發表意見
希望行政機關蓋在民生
誰不知道是不是區長(不安全是姊夫)下的指導棋
都不知道原來劉金和的名字那麼好藉題發揮!!
捕風捉影、片面之詞何時畫上休止符?
當自己站立得穩,
相信陽光會向著我這裡
不須爭辯不需爭那一口氣
因上帝都知道掌權
重建?似乎在人的言論自由裡被混淆方向
開會的場合 大眾的面前 說出來的話 應該不是什麼捕風捉影片面之詞吧!?
更扯的是
「不安全」還慫恿「聰明」人
把民族教會掛在他名下的好好的福音車
準備當成自己的私有車子
拿去報銷
故意要讓返鄉重建的教會信徒不方便
這個「聰明」也夠聰明的
我是不是來錯網站啦,88莫拉克新聞網變成南沙魯批評說
既然,你們都說了那我也報一料
人家常說,聰明反被聰明誤
難道??學校沒有教不可以用手指著別人說話嗎
老師!!有沒有教??
為人師表應當有如此行為嗎
光有知識有學歷又如何!!重要的是,人品人品
這個國小健康教育就有在教了吧
孔子曰:人性本善
在我眼裡,三根木柴你屬本惡,不討喜
默默 , 相信你有許多鬱悶與不平。 根據高雄市官員的說法 , 要消弭這些人沒有誠信的作法, 就要予以檢舉 , 那他們就會來查辦 。
以南沙魯而言, 回部落的人基於同部落的情感 , 未曾有此舉措 , 但是有少部份下山拿永久屋的還是口口聲聲說我們這些回鄉的人是「惡人」,用戶籍還在原鄉 來左右原鄉的各種舉措。
所以默默,要加油還有得咬著牙關的忍耐 ,我們與你們一起 。 若有看這幾天的回應 , 你可能還要慶幸你們部落比我們少了「v 」等人物呢 !
再次更正!!
(人性本善)不是孔子曰:是孟子曰,人性本惡是荀子曰
老師,你有看到錯了嗎??
哈哈
你們老師教了你們性善性惡說 我們的老師教我們「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富貴不能淫」 做人應該要 「無欲則剛」 肖想太多 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