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tomoku(特富野社酋長)表達簽署平地永久屋意願,引發各界關注。昔日美好原鄉,因「安全」問題,使得鄒族的居住、民生、產業、文化存續等問題受到威脅。如何帶領族人開闢更好的安居之道,確保千年文化能傳承到年輕一代手中,正考驗著tomoku的智慧。( 圖/ 陳又維 )
tomoku(特富野社酋長)的決定
莫拉克災後,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先是釋出「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口號,表示會盡大努力讓受災原住民「原地重建」,或至少要將重建對文化、產業的衝擊降至最低。然而,日前高雄縣桃源、那瑪夏、甲仙鄉等地受災原住民聚落,先是就「遷村」問題引發部落內部矛盾,而遠離原鄉的「大愛村」唯一選項,更是讓重建委員會的「離村不離鄉」口號完全破滅。
事實上,針對永久屋「簽」與「不遷」的爭論,也在最近悄悄延燒到了嘉義縣的阿里山鄉。阿里山鄉是台灣鄒族「大本營」,共計有約3千名鄒族分別居住在達邦、特富野、里佳、山美、新美、茶山、來吉、樂野7個村落當中(註);其中,達邦與特富野是鄒族唯二僅存的「大社」,各自有一名領導者(在特富野社稱之為tomoku,酋長之意)在大社中定居,被視為是鄒族最高的2位領導人。
(註記:在行政劃分上,特富野與達邦同屬「達邦村」,因此只算一個村落)
日前,tomoku(特富野社酋長)汪念月表達了簽署永久屋意願,地點則選在「番路鄉觸口村」一帶,是阿里山永久屋選項中,唯一不在山區的遷居選擇。對整個鄒族來說,tomoku的決定動見觀瞻,後續是否會引發族人跟進,也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為下一代申請永久屋?
「我絕對不會離開部落去平地居住!」汪念月在受訪時,簡潔明瞭地回應了外界的疑慮。
八八風災時,汪念月的住家慘遭土石流摧毀,但他顧慮到自己的身份不宜離開部落,因此很快地在特富野找了塊安全的地,搭建臨時避難「工寮」。然而,隨著特富野部分區域被劃入「不安全區域」,而汪念月的土地又因為家人貸款問題,無法興建永久屋,遂讓他在近日興起簽訂永久屋的念頭。
「其實我申請永久屋,並不是為了自己想住」,汪念月解釋,他之所以會申請永久屋,最主要是希望可以讓下一代到平地就學、就業時比較方便,山上發生災難時,也有地方可以躲。汪念月強調,平時自己仍然會住在部落中的「農舍」,因為部落才是鄒族文化與產業的根,也是祖靈庇佑的所在。
事實上,與汪念月頭目抱持同樣想法的族人,並不在少數。一位特富野的長老透露,他自己也幫兩個小孩分別申請了平地的永久屋,求的就是讓小孩日後到平地發展時,能有比較方便的居所,但他自己仍然會留在部落中生活。
另一位達邦的族人則表示,雖然簽訂永久屋後,照理就不能在農舍中過夜,「但反正警察也不可能真的來捉,我們就是繼續在山上生活,然後在山下又多一棟房子房子,這有什麼不好?」
誰的歷史會被改變?
確實,如果就只是單純在山下「多一棟房子」的話,的確沒什麼不好。然而,簽訂永久屋畢竟是要拿原鄉的「生活」、「產業」、「部落文化」去交換一棟「房子」,而且又必須建立在政府不積極取締災民返鄉居住的前提下,才能讓老一輩族人維持返鄉生活,因此仍不得不教人思考遷居所將帶來的風險,例如:
一、 選擇永久屋的族人,是否得承認自己是在「不合法」的狀況下返鄉生活,並維持產業、文化延續?
二、 承上,倘若政府哪一天出現充足的動機(例如國土保育),希望居住在「安全堪虞」區域的部落能集體遷村,那麼已簽訂永久屋的族人,如何「合法」捍衛自己在原鄉的居住權?
三、 簽訂永久屋的災民,是否等同同意原居地不安全?
四、 如果專家學者認為部落不安全,而族人也同意這樣的看法,那麼缺乏安全基礎的文化、產業,是否真正牢靠?
五、 承上,政府有什麼理由繼續挹注資源在不安全的部落,持續發展產業,並延續原鄉文化呢?
六、 許多部落被政府劃定為「部分不安全」,因此政府仍有義務在部落投注資源,但簽訂永久屋後,戶籍就會遷出原居住部落,這意謂不管不管簽訂永久屋的族人有沒有離鄉,部落的戶籍人數就是減少了。在帳面上,部落的戶籍人口減少,是否會對社區營造有不良影響?是否會導致部落發展計畫更難申請到津貼補助,甚至是其他影響呢?
七、 部落年輕人口外流的情況,在今日本就非常嚴重。老一輩出於關心,為年輕人爭取到平地發展更好的籌碼,無可厚非,但這是否會加速原鄉年輕人口外流呢?年輕人在平地有了便利的住所之後,是否會降低返鄉生活意願呢?
面對上述諸多提問,汪念月說,這些問題他並非沒有想過,也對未來有許多顧慮。身為tomoku,汪念月很清楚自己的決定會影響到許多族人,也認為自己應該為原鄉產業、文化,甚至是祖先負責,但很多問題他一時片刻還無法回答,除了自己需要更多時間思考之外,他認為這些問題也值得所有族人共同思索對策。
汪念月透露,自己也擔心簽了永久屋後,未來戶籍就不在原鄉,如果未來政府想用「國土復育」的理由,迫使原住民離開原鄉生活,那麼自己在法律上就的確站不住腳。但汪念月表示,他相信政府的責任就是照顧人民,原民法也規定要保障原住民的權益,他相信政府不會這樣強硬驅趕原住民。
此外,汪念月也強調,假如政府真的想要將原住民趕出原鄉,那麼「歷史就會改變」。記者追問:「歷史會改變」指得是原住民會出來抗爭嗎?」汪念月給了個意味深遠的微笑,表示現在還無法說那麼多。
至於老一輩族人為下一代申請永久屋,是否會導致年輕人在離鄉之後,降低返鄉承繼產業、文化一事,汪念月則表示:「會有一點擔心文化流失問題,但那是以後的事情,現在沒辦法想。但我相信,我的小孩以後也都會回來。」
汪念月表示,雖然他自己不會去住永久屋,但為了可能遷居平地的族人,他在與負責興建永久屋的紅十字會開會時,特別要求對方能達成1. 漢、原分區居住;2. 原住民產銷輔導;3. 原住民學校。他說,不管搬或不搬,他都希望平地的永久屋,對於原住民來說會是一個兼顧原住民安全、文化、產業需求的空間。(陳又維攝)
為誰離鄉?為何返鄉?
「但誰能保證年輕人會回鄉呢?」辭去竹科助理工程師工作,返鄉加入特富野社區發展協會的湯文賢表示:「很多部落的人都會希望幫孩子在平地要到一棟房子,然後自己還是想要住在山上。問題在於,父母終究都會變老、凋零,但孩子長大之後會願意回鄉嗎?」
湯文賢表示,文化對人的影響非常緩慢,族人到了平地生活之後,往往就會潛移默化外界的價值觀,就算在原鄉時信誓旦旦說一定會回鄉,最後也很容易隨著價值觀逐漸改變,或者又說要為了下一代著想,索性就待在平地不回鄉了。
他以學習母語為例,「在部落的人即使自己習慣講國語,但還是會要求孩子學習母語。但到平地去的族人就不同,他們會優先要求自己的孩子學英語…而我們的母語、文化就是這樣在無奈中凋零的」。湯文賢強調,人在不同的環境中,就是會做出不同的決定,他認為老一輩為年輕人著想,希望到平地加強競爭力,很容易間接導致部落文化流失。
湯文賢認為,原鄉青壯人口會流失,是因為部落缺乏讓年輕人返鄉服務的誘因,但除了這一主要原因之外,族人到了平地之後,原本在部落中的價值觀會隨著平地生活逐漸改變,也會對自己的文化變得越來越陌生,間接讓族人對部落變得更加疏離,進而缺乏返鄉意願。
頭目的決定?
出身樂野部落,目前任教於師大地理系的汪明輝教授表示,如果遷居是屬於個人決定,那麼他個人可以接受。但汪明輝補充,tomoku 身為鄒族領導人,不管做什麼決定都會影響到其他族人與部落,也會對往後的文化延續、產業發展有影響,雖然他絕對會尊重tomoku的決定,但也希望tomoku與其他族人在下決定之前,必須要更加謹慎。
長期在山美部落服務的南華大學社會所教授暨社會科學院院長翟本瑞則認為,其實有能力離開原鄉的,早都離開了,現在還會在原鄉的人,無論如何都會留下來。他表示,據他瞭解,目前很多申請永久屋的災民,的確都說是要為下一代申請一棟房子,自己並不會離開,但這並不代表就不會有問題該擔心。
翟本瑞表示,即便只是戶籍遷出都算是原鄉人口外流,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加速部落走向衰弱,也會造成母語、文化流失。
此外,對於汪念月打算申請永久屋一事,翟本瑞表示:「身為tomoku,戶籍都不在原鄉,以後要怎麼號召族人呢?」
然而,並非沒有族人支持頭目簽訂永久屋。
達邦村村長浦維德認為,反正現在劃定不安全區域以「戶」認定,自己想搬也不會影響到其他人,能多申請到一棟房子也很不錯。浦維德表示:「tomoku想申請永久屋,我覺得很OK!」
然而,當記者問道,是否會擔心部落戶口數減少,會影響日後公部門挹注資源意願時,浦維德則表示:「你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我現在對簽永久屋的詳情不夠瞭解,正式的契約也還沒有公布,也許等之後情況再明朗一點之後,才能回答吧!」
同樣居住在特富野部落的阿里山鄉鄉長陳明利則表示,他個人並不覺得族人選擇遷居,在平地多一棟房子有何不妥。他認為,目前看來,特富野遷出的人口數也沒有太多,不像來吉可能會搬走非常多人,所以對部落應該不致造成大影響。
對於tomoku表達想申請平地永久屋一事,陳明利則說:「很好啊!反正觸口本來就是傳統領域的一部份,現在是我們去把它攻佔回來而已。」他表示,環境改變,生活習慣也跟著改變,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希望族人不要因為可能要面對的改變,就表現得大驚小怪。「如果我符合資格的話,連我也想去申請一間永久屋呢」,陳明利說。
(左)達邦村村長浦維德認為,目前特定區域的劃定方式不會把所有人「綁」在一起,想搬的人就搬,比較不會造成部落紛爭,是比較好的方式,誰想申請都OK!(陳又維攝)
(右)阿里山鄉鄉長陳明利表示,未來觸口段永久屋會有台積電、世界台商協會等組織,協助原住民行銷產業與文化,讓遷居的族人不用擔心生計。對於政府要求要在七月底前,讓所有災民入住永久屋,陳明利則回答:「不可能!」他表示,平地觸口段永久屋,雖然現在才正在整地,但七月底前完成還有可能;至於山上的永久屋區域,因為涉及水土保持、排水等設計,不可能在政府要求時間內完成。(鐘聖雄攝)
手中的未來
不管tomoku如何決定,相信他都有足夠的智慧判斷情勢,外界也無從置喙。然而,在給予tomoku如此沈重的決策壓力之前,也別忘了,掌握族群未來最關鍵的角色,往往是年輕一輩,而非族中耆老。
鄒族青年行動聯盟方慧珊表示:「其實我不懂,如果部落就是不安全的話,那一直強調要在原地保存文化還有產業,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看來,無論tomoku的決定是什麼,可以確信的是,鄒族年輕人腦海中盤算的,似乎和tomoku的想像不太一樣。
鄒族青年聯盟方慧珊認為,如果部落的文化和產業,無法建立在安全基礎之上,那麼強求在原地居住,日後一樣要面臨危機。他無法理解為何有些族人,為何明明知道部落不安全,卻堅持不選擇永久屋。(陳又維攝)
補充背景說明:鄒族算是漢化很深的原住民,許多4.50歲以上的人會說或聽得懂台語。
頭目的說法,把目前永久屋政策大家心知肚明,但不能公開說的秘密明示出來了。從社會正義的角度來說,永久屋政策若被執行成為第二套房屋或是私人的避難屋,是否符合當時許多捐款人的授權,也是有疑義的。
在文化傳承上,若是聚落的多數一起遷移,其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延續,應該會比化整為零的打散到都市中來得好。
我想,許多捐款人希望幫助災區民眾有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但並不會要求原住民不得在家鄉重建及遠離傳承文化的土地。所謂的社會正義之定義是可以探討的,目前的政策有矛盾才會引起諸多的課題,不能將這些課題當作是原住民應該扛的十字架。石門水庫強迫幾個泰雅族部落集體遷村,而這些部落最後也消失在平地,所以別片面思維認為文化可以這樣傳承。
頭目有勇氣面對自己的抉擇,但這並不表示可以污名化部落族人,不表示政策失當可以因此不去批判,如果住進永久屋是為了展望原鄉部落的重建,那麼我是支持的。安全的評估問題、土地權益以及政府財團的山林開發,這些都還沒開始深入去探討呢!!
頭目代表的意思
是部落的?
還是自己?
頭目想像的未來
是部落的未來?
或自己的未來?
永久屋政策被執行成為第二間房屋或是私人的避難屋
是否符合當時許多捐款人的授權?
哇~~課題很沉重ㄝ~~~
如果我是頭目也會很頭痛ㄛ~~~
辛苦你的報導~
想提醒你一下,我們不稱我們的頭目為頭目
達邦社跟特富野社的領導各稱為ying ai do跟ei zang ai ya
頭目其實是很不尊重的稱呼~麻煩你了
謝謝
您好
其實我瞭解鄒族人並不太稱呼自己的「領導」為「頭目」
因為那似乎是日本人冠上的稱呼
在訪談進行時,我多半也是稱呼汪念月先生為「領導」或是「酋長」
並不稱他頭目
之所以在寫作或是標題上
仍然冠上「頭目」的稱謂
其實是為了讓多數人容易瞭解
當然
我必須承認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不禮貌」這問題
而且要不要根據外界的既定印象,來稱呼ei zang ai ya
其實也不必然
如果您覺得標題或內文的稱呼並不恰當的話
我非常樂意修改
想請教您有沒有好的建議呢?
「領導」?「酋長」?
或者乾脆就是直接寫ei zang ai ya
再另外註解說明呢?
非常感謝您提出指正^^;
針對標題的部分,想要正式的請教鄒族的朋友們,我們該如何確切的表達酋長或頭目的意涵,除了音譯之外,因為也要加上漢字,大家比較可以瞭解,那麼應當以何種漢字為恰當,能夠請大家給予意見嗎?
例如:ei zang ai ya(「特富野社領導」)的選擇?或其他?
而我們將針對大家的意見來做出適合的修正,所以拜託大家幫忙提出。
也請大家包涵我們對原民文化不夠瞭解,所以沒有先準備好適當的標題,十分的抱歉!
為了不要讓錯誤的訊息在版面掛太久,作者此刻又因意外的腰傷無法動筆,所以編輯就直接打電話請教鄒盟的慧珊,究竟怎麼稱呼比較恰當,慧珊說,上週特富野社恰好開了部落會議,有決議說,「特富野社的領導人」要稱之為「tomoku」,漢譯也就是「頭目」,但是若稱之為「頭目」是不恰當的,所以,就決定把標題改成「tomoku (特富野社酋長)」,內文也做此修正,並盡量直接以「tomoku」來稱呼,
謝謝慧珊和大家的指正,讓編輯和作者多學到很多事情,因為對原民文化的不瞭解,所以更需要大家的指導,謝謝大家的包涵!
To lujc:
鄒族算是漢化很深的民族?????????!!!!!!!!!!
那你有去比過其它"漢話不深"的民族嗎?
四五十歲以上會說一點台語的人大有人在…但是不代表"漢化"
舉例來說,本身是個嚴重被漢化在外頭工作求學的28歲女性
但是我不會說台語….不會就是不會~
但敢問你是接觸了幾位這樣的人就可以蓋括鄒族是漢化很深的民族?
進而推敲因為我們漢化變聰明了,所以想貪心的在平地擁有一個免費的窩?
沒有別的意思,只想確認您是否真的了解原住民族,謝謝!
我的觀察有個人侷限,若有錯誤或可議之處也請大家指正。
我去阿里山的時候,對於在地的中年鄒族族人用台語交談,覺得印象深刻。不少資料也提到鄒族漢化深。當然,會講台語和漢化程度,不能劃上等號(雖然個人主觀地認為還是有相關性)。
我不是作者,只是透過作者文字去瞭解阿里山鄉復原重建的觀察者(而作者對災區新聞的撰寫極多元陳述所做的努力,是我欽佩及不能及的)。
我當時寫回應的時候,沒有聯想到漢化與想要有永久屋之間的關聯。我覺得這部分是人性,我指想中性陳述,而沒有涉及太多價值在裡面。就我理解,很多人想要永久屋有很多考量,不管是一代的就學、就業或避難場所都好;然而,這和永久屋契約內容,以及目前政府所想的政策是有落差的(原房屋只能做農舍,不能在那裡過夜)。這不僅是阿里山鄉的狀況,也是其他地區的狀況。
這部分,現在政府也很鄉愿………然而,這些政策執行是不是就能避免以後的災害,以及執行下去對地方文化的影響,家庭生計的維持,乃至於公平正義及捐款人的授權議題等,都是值得大家思考與討論的。
是,對於鄒族漢化深這件事情我只是做個釐清,怕可能有像你或是其他外頭鄒族邵族傻傻分不清的人擅自下任何結論。
我自己從沒聽過鄒族漢化深這種說法,在各個族群的研討會常常喜歡拿鄒族當成一個有望自治例子,就是因為地理環境因素使許多外來資訊傳遞較慢,如果你單指的是某個部落,因為原漢比例幾乎是60-40,那我個人沒話說,但我葉不認為該部落有嚴重漢化。當你說到整個鄒族,很抱歉,那可能跟您想的落差非常大。個人頗為訝異有人自認可以拿這樣的觀點做為人性的陳述,,你的言論我想我會尊重,但…不以為然。
其它的觀點,我想鄒族人的未來,文化要如何變遷應該鄒族人自己決定,關於正義不正義也許值得思考,做抉擇是災民的個人選擇,不應該牽涉到頭目個人言論,他代表鄒族剛好也是災民,不代表他可以代表災民。
感謝你個人的"觀察",多謝關心指教。
To lujc:
甚麼叫"鄒族算是漢化很深的原住民"…
我他媽活了快30歲了我台語還是很爛…
勞阿厝(樓房):我都可以解釋成"老人住的房子"
我對我的叔叔阿姨姑姑們輩的了解..他們不懂台語也不會說台語
敢請問你你是去哪做的調查????
如果你所說的會說台語就代表漢化很深..
那我想問你那些會說其他語言的人你要怎麼形容
文化的傳承不是你嘴巴說的好聽就可以
你有研究我過們的文化嗎?你真的了解鄒族嗎??
好奇怪唷,這麼多人喜歡幫頭目翻譯…
To lujc:
再者,你的回應中
“頭目的說法,把目前永久屋政策大家心知肚明,但不能公開說的秘密明示出來了。"
妳是我們的頭目嗎?你跟他聊過嗎?這篇到倒是妳寫的嗎?
你了解我們頭目的說法真正的背後意義是你指的這樣嗎?
我認識我們頭目,也愛戴他,
你的說法勢必是以你自己的立場去解讀政策,
請勿邦頭目翻譯,我們汪頭目不會講台語,這點我可以確認。
現存鄒族社群有南投的luht,阿里山的特富野、達邦兩社,高雄那瑪夏的Knakanavu、桃源鄉的Sa’alua。各社群皆有其「頭目」,因此,上述某一社群的領導的發言是否就代表整個鄒族?
鄒族傳統社會祭儀、征戰等重大事務皆透過各家族長老集體決議,「頭目」只扮演類似召集人、主持人或為主祭者;換言之,鄒族的「頭目」只是一個象徵而不是具擁有實權的「領導者」,而現在鄒族已經完全被國家統治的行政體系所主宰,「頭目」的完全被虛位化則更為具體。
要問對鄒族的「頭目」期待該如何之前,是不是要先反思族人們及大社會對原住民的「頭目」是如何的對待?一個群體的「領導者」除了被尊崇,同時也會被群體所「供給」或被「供養」,但現今的「頭目」除了不斷被粗暴殘忍的消費或被指指點點外,何時有給予他應有的起碼的尊嚴與待遇。
汪念月先生本身為88風災受災戶,規畫興建的永久屋地點都遠離自已部落,他為了子女未來著想,在登記期限簽下位在觸口的永久住屋,這不能斷定他不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個人決定,況且生活本已宭困的汪念月先生早已在年前自費在特富野無安全顧慮的地區興建「永久工寮」,排除了在風災來臨前有被驅離的問題,更具體表明了「我絕對不會離開部落去平地居住!」的決心,而戶籍在不在原鄉只不過是技術上的問題,況且遷徒是憲法保障的個人自由。
達邦村長跟陳鄉長的說法其實是真實表達了當地受災戶在失去家園又受到不公的各種法令限制後不得不然的無奈選擇,真正的問題是政府根本沒有履行「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的承諾。
推~
光看這篇文章標題,足以令人冷汗直流
魯凱族阿禮部落「傳統領導人」Lavurase包基成先生,」,也是16戶未取得劃定特定區域共識之ㄧ,目前「頭目家屋」戶籍登記為「盧鳳玉」女士是其母親,因為阿禮「上部落」雖經風災但還保持完整未受損害,而「頭目家屋」位於「上部落」,為此為了表達守護家園,維護「傳統領域」之決心,日前提出「行政訴訟」控告政府違反行政程序,以及提醒政府「原住民族基本法」保障原住民族自決的權利,更在之前就已經提出提出『魯凱族生命共同體』呼籲當今政府重視原鄉的聲音以及住民自決的的方向與規劃,期望能與政府建立對話,將重建工程的計畫與目標作有系統的整合,苦心擘畫並試圖經營出魯凱族永續再造的希望工程。雖未得「政府」善意回應,但是我們已經看到一個「傳統領導人」所做的最大努力。
而我也相信特富野部落「傳統領導人」汪念月先生對鄒族的未來有相同理念,因為過去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汪念月先生帶領族人「復振鄒族的文化傳統」,他是鄒族「傳統領導人」最具聲望的和影響力的一位,雖然兩位領導人的境遇不同,也因此產生不同的思維與考量,但是他們都具備「傳統領導人」的領袖特質與智慧,這點是無庸置疑的,外界的猜測與揣度是沒必要的,倒是「無能、冷血、傲慢、無理」的「馬政府」,可不可以看看原住民的「領導人」,然後「好好學學,反省反省」,不要老是把原住民當作「化外之民」,以為必須接受教化「化番為民」,相對來講這次風災的重建,我們正好看到這樣「諷刺」的反差表現,「馬政府」不要在欺騙原住民了,一再的傷害原住民的「感情」,族群衝突勢必越來越嚴重,唯有尊重原住民族的「主體性」的思維下,才能創造台灣各族群和平共存,和雙贏互利的局面,不是嗎?
必也正名吧?
不稱為頭目要如何稱ㄌㄟ?
總而言之~~
就是要尊重部落群體或個人的選擇為前提~~~吧?
「傳統領導人」是原住民族電視台對「各族頭目」的尊稱,其實各個族群文化不同「傳統領導人」再各族群的角色與功能也略有出入,「各自表述」是比較適合的方式,然而媒體的稱呼與定位其實影響很大,在這裡不予討論,當然原住民族電視台代表原住民族群的「正當性」無庸置疑,因此引用表示尊重「原住民」媒體的「主體性」。
「tomoku」不就是日文的「頭目」(とうもく)?
用中文稱之為ㄊㄡˊ ㄇㄨˋ(頭目)不妥的話,
用日文稱之為とうもく (頭目) 的意義不也一樣?
我不了解在反對「頭目」稱謂的前提下,選擇とうもく此一稱謂的理由。但對於稱謂的選擇,確實應該尊重部落會議的決議。
ㄚ~~~
就以「tomoku」稱呼
尊重部落的定詞
謝謝啦~~主編保重喔~~~你真棒!
外界不要替「鄒族」的「傳統領導人」下註解,因為你不懂我也不懂,意思是「尊重鄒族」好嗎?
不管部落的定詞叫頭目,甚至所有部落集體定詞也統稱頭目,那可想見是極端尊重與大華文系統在介面上的溝通,又是何等高貴的民族屈就於讓他人等理解呀…有些意義習慣用了就可理解了,有些卻透過片面強制解義,大家也不得不接受了,就如同頭目或酋長這一詞…不過,這是什麼時代了,當即時又普羅化的資訊交流,快速便捷的交通網絡連結,電子化的貨幣流通,全面從線性思維到非線性思維模式,哪還來所謂意義大一統的問題,既然世代快速朝非線性思維,我堅持不叫頭目行不行,當然行,我堅持"ei zang ai ya"當然更行得通,因為…當代是地域和資訊無界線的世代,我宣示之"ei zang ai ya"習慣用了,您等透過資訊的密切交流自然也認識了…把強制解義的毒咒拔下吧,我親愛的朋友們…..多元而層次分明的文化才是未來可期的時代…卡古 耶勒滿
加油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與理念 只要和平理性的闡明 讓大家能夠共享彼此的想法
逐漸弭平 我認為 鄒族人(抱歉 我以這各稱呼 不曉得會不會不夠尊敬)會將自己驕傲的文化與光榮永遠的傳承下去 加油 各位原民朋友 祝福你們
To lujc:
再者,你的回應中
『頭目的說法,把目前永久屋政策大家心知肚明,但不能公開說的秘密明示出來了。』
什麼叫做永久屋政策,以我們村為例(我們是里佳村),本來說永久屋要蓋在我們村子附近,村民們都把申請書交出去,後來才知道村子附近的地.政府說不行,而且水源也有問題,後來才決定在蕃路的位置。若可以的話,大家都想在村子的附近啊!!!!並沒有所謂的想要都拿一套山下的房子的想法啊!!!另外我先生是66年次的,他雖然取了我這個漢人做妻子,但他不會說台語,他在家跟他的兄弟姊妹、左右鄰居大部分的時候都是說鄒語。而且特富野的頭目,絕對是思考過才做這種決定,相信若牽涉到集體遷村,如霧台、阿禮那樣,長老們一定有智慧的去帶領我們走向該走的未來。嚴肅來說,這次風災災民安置,為什麼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尤其是大愛村),主因就是政府把災民BOT出去了,政府沒有盡到公部門該有的責任
不論是tomoku還是其他的居民, 各自的決定都或深或淺地影響關係密切的彼此, 看現在山上部落與山下營區的狀況即可知, 當政府的政策一變再變, 居民當初對重建的信心, 早已在多次反覆的會議與文字遊戲中,轉變成為懷疑與反抗, 這是我在屏東一些排灣部落走訪的感受, 沒有事, 誰會想離開呢, 所謂的第二間屋, 也是因為不確定未來政府與政策,到底將如何處置永久屋土地與原居地居住等權益,所產生的自我捍衛吧!
看到熱烈積極的討論與表達 還是要感謝有勇氣拋出問題,尋求解答,詮釋的各位 讓我們對此又學習更多
要怎麼稱呼呢….到底?
頭目→是日本
領導→是中共
酋長→是印地安
????→是鄒族
我個人是覺得啦,頭目(暫時這麼稱呼)也和常人一樣,身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困境,他同樣也有,他身為一家之長,當然要為他的家人著想,為他的家人負責,不能因為他的身分,而脫離了現實的軌道。
重點是,不管在哪哩,都要把鄒族的文化發揚光大,文化是什麼?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語言〞,如果連自己的鄒語都不會講,還敢講什麼文化傳承?自己的母語都不會講,舉行再多的祭典也只是空殼。
尊重汪先生的決定吧!
鄒族青年行動聯盟方慧珊表示:「其實我不懂,如果部落就是不安全的話,那一直強調要在原地保存文化還有產業,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這樣的想法不是很務實嗎 ?
幾世紀前,族人透過獨木舟隨著洋流遠渡重洋,
為的不就是一塊能安居樂業的樂土?!
如今樂土不在,何再執著於什?
打獵工藝都是當代環境造就那樣的生活文化
可以去紀錄
可以去緬懷
但是有必要一定要恢復??
拒簽永久屋明明就是
與文中所提的許多原住民與生活現實上衝突問題
居然後來還牽涉到宗教的衝突
還有永久屋不人權….
真是讓旁人很難理解
災民要的是什麼
到底誰才能"真正"代表災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