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義永久屋裡的老人日托

本文摘要:走進新來義活動中心,數十位老人家分坐兩邊,正在進行遊戲比賽。這是新來義每周固定的老人日托課程。來義村原鄉部落,經營老人日間關懷站多年,每周上課、聚會成為部落老人家生活的一部分。今年四月,入住永久屋的來義、義林、丹林三村的長輩們,則可以每周參加生活重建中心承辦的老人關懷據點。 ( 圖/ 鄭淳毅。新來義老人關懷據點,上課老師借來的遊戲器具,讓老人家活動筋骨 )

新來義永久屋裡的老人日托

去年八月舉辦入住典禮的新來義永久屋部落,入住將滿一年,硬體設施逐漸完善,也有更多居民搬進永久屋生活。占地遼闊的永久屋基地,雜貨店、早餐店陸續開張,平添不少生活氣息。年輕族人則指出,來義鄉很多年輕族人過去就在外工作,搬入永久屋,對生活影響不大,但很多老人家就必須面對適應問題。「老人家,應該會有點寂寞吧,畢竟原鄉她生活一輩子,(現在)整個環境都不一樣了。」

1
新來義老人關懷據點,上課老師借來的遊戲器具,讓老人家活動筋骨

2
每次日托課程之後會一起吃飯,由部落的志工幫忙煮飯。

走進新來義活動中心,數十位老人家分坐兩邊,正在進行遊戲比賽。這是新來義每周固定的老人日托課程。來義村原鄉部落,經營老人日間關懷站多年,每周上課、聚會成為部落老人家生活的一部分。今年四月,入住永久屋的來義、義林、丹林三村的長輩們,則可以每周參加生活重建中心承辦的老人關懷據點。

一位參加活動的vuvu表示,過去只有來義村有老人關懷站,她來自丹林村,入住永久屋之後才來參加老人日托課程。她說:「也很好啊!在家的時候不知道做什麼。」vuvu平常會做一點手工藝,如鈕扣、串珠等傳統服裝用的飾品,打發時間,也賣給別人賺一點零用金。她表示,自己有申請永久屋的農耕地,已經抽籤,但還要等整地、灌溉管線都就位之後才能耕作。致於想在耕地種什麼?「就種一些地瓜、芋頭啊,跟平常一樣。」

4
乍經新來義永久屋,許多過路遊客會讚嘆房舍設計有如別墅。而在屋後小巷內,族人在空地上種滿自己喜愛的植物、作物,整齊堆置木柴,生火燉煮食物,依稀仍是原鄉面貌。

與她一起等待田地的,還有一位來義村的高姓ina。有的族人,在等待永久屋耕作地期間,會回到原鄉耕作,但高ina則已經失去原鄉農地。「我們以前的地都沒有了,土石流,崩塌了,(通往農地的)路也一直沒有好,也沒辦法上去。」她只能繼續等待永久屋的耕作機會。

除了永久屋居民,也有來自潮州的老人家參加課程。這位來義村的vuvu說,八八之前她就住在部落,但名下沒有土地、房屋,是租用別人的房屋。八八之後,安置在忠誠營區很長一段時間,最終沒有獲配永久屋,只好在潮州租屋居住。「因為我戶籍是在來義,所以他們也叫我一起過來(參加日托)。」

過去因為地緣之便,來義村有不少在外工作的族人租屋在潮州一帶,本就離新來義不遠。新來義永久屋入住之後,也成為這位vuvu新的「生活圈」。她每天送孫子來這裡搭校車,去義林村的幼稚園上學,之後就在新來義到處串門子,找姊妹們聊天。

「她們都叫我趕快申請永久屋搬進來,大家在一起,反正這裡還有十二戶空的房子(沒有核配出去)。但是我沒有資格啊!」vuvu說,雖然未申請到永久屋,但有活動她還是會過來參加。

新來義目前約有近百名老人家常居於此,多半待在家裡,幫著上班的兒女照顧孫子,平時除了做手工藝、整理房子,沒有太多事情做。很多人等待著耕作地,也有不少人白天上山,晚上才回永久屋睡覺。工作人員說,有時候也會和來義原鄉的關懷站聯誼,讓老人家彼此聚一聚。

3
由鄉公所負責的新來義幼稚園與老人活動中心將要落成。重建中心主任林倩怡表示,日後關懷據點的活動就會移到那裡舉行。

評論機制關閉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