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地重生」林邊的蓮霧精神

本文摘要:跨越民國100年,屏東縣政府今年準備別具意義的跨年小禮物贈送給參與跨年活動的民眾,一條由木片嵌入一元硬幣串製而成的吊飾,象徵一元復始,特別的是這些木片全是來自八八災區的蓮霧木。( 圖/ 林邊鄉竹林社區發展協會提供,林邊老照片:以往蓮霧產季時的農忙情形 )

「惡地重生」林邊的蓮霧精神

跨越民國100年,屏東縣政府今年準備別具意義的跨年小禮物贈送給參與跨年活動的民眾,一條由木片嵌入一元硬幣串製而成的吊飾,象徵一元復始,特別的是這些木片全是來自八八災區的蓮霧木,縣府向林邊當地團隊訂製了四千份,每份吊飾都是獨一無二。

clip_image001[9]

剩餘價值變成附加價值 蓮霧再添文創產值

這款蓮霧木吊飾是由林邊鄉當地的舞蹈老師黃虹育及社區媽媽們,在枋寮藝術村駐村藝術家戴珍妮老師的指導下,組成88風災藝文團隊「八八社區劇場~蓮霧木創意小舖」,將蓮霧樹枝變成賣錢文創商品,讓災後一片狼籍的蓮霧園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

六十九年次的黃虹育,原本只是小朋友們的舞蹈老師。八八風災時,舞蹈教室被洪水、泥沙淹沒,災後的轉念,遂將舞蹈教室開放,改為「八八社區劇場」舉辦社區藝術活動,也協助療癒弱勢家庭。

藝術家戴珍妮老師於災後主動認養了林邊的藝文團體,協助成立「蓮霧木文創品製作班」,培訓社區媽媽製作蓮霧樹枝手工藝品,蓮霧筆、杯墊、鑰匙圈、門牌等。屏東縣政府今年跨年系列活動,向八八社區劇場訂購了4000份的「一元復始」蓮霧木吊飾,是劇場的蓮霧木文創班成立以來,最大筆的收入。

戴珍妮老師研發蓮霧木頭藝術創作已有五年之久,災後進駐林邊指導災民從進入蓮霧園選材、分類、曬乾、拋光、創作等,運用在地的材料-蓮霧木創造有別以往的價值。

種植蓮霧的流程中,有一道「剪枝」的過程,農民俗稱「剃頭」,剪下來的樹枝,以往多就地燒毀,因此每年約八、九月是林邊佳冬地區空氣品質最糟糕的月份。經由戴老師的引導,剪下來的枝可以再利用,作成文創商品,讓林邊居民也開始期待推廣家鄉的蓮霧木頭藝品,可以讓前來的遊客不只享受美食,還可以有個極具地方特色的紀念品。

clip_image002[7] clip_image003[7]

蓮霧,上帝賜給林邊人最美的祝福

民國七十二年,時任省主席的李登輝造訪林邊時,稱讚林邊鄉蓮霧是水果中的珍品「黑珍珠」,從此林邊黑珍珠之名不脛而走。

蓮霧,約三百年前由荷蘭人自爪哇引進,是台灣早年常見的遮蔭樹,起初只在農家庭院或果園零星栽種,被當成是不起眼的「嘴呷物仔」。民國五十六年起,林邊鄉農民開始嘗試在崎峰村沿海一帶栽種蓮霧,當地地質盬份含量頗高,外加海上吹來的南風(俗諺「南風若透,蓮霧著甜」),所產出的蓮霧果實雖小,但色澤暗紅且風味極甜,故稱「黑珍珠」。經過數十年栽種技術不斷改良,蓮霧變成今日的碩大果實,皮色深紅、肉脆汁多。多年來一直有人在試圖尋找黑珍珠的苗栽,移往他地,但世界上不曾出現有「黑珍珠的苗栽」,只有林邊特殊的天候及地質,以及林邊農民的智慧。

蓮霧的自然開花的時間大約是在開春後,一直到農曆四、五月左右可以收成。現在透過果農靈活的腦筋不斷改良技術,尤其是「蓋網催花」技術出現後,一年之中除了梅雨颱風期,整有三個季節都可以品嚐到黑珍珠。(約從國曆10月至隔年清明後)

clip_image004[7]
林邊老照片:以往蓮霧產季時的農忙情形(林邊鄉竹林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經過一年的重建,今年蓮霧的產值及產量也逐漸復甦,不但國內市場熱絡,外銷國外到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更搶手。

黃虹育說,蓮霧是種「逆境果樹」,在惡劣的環境中越能生存,八八風災後,除了被厚土悶死的果樹之外,存活的果樹,仍適時開花,適時結果。正逢年關,又到蓮霧盛產的季節,若前往墾丁遊玩時,可在林邊稍作停留,品嚐「獨一無二」的蓮霧,以及「獨一無二」蓮霧木文創意品。

以下為蓮霧木吊飾製作過程

clip_image005[7] clip_image006[7]

clip_image007[7] clip_image008[7]

clip_image009[7] clip_image010[7]

評論機制關閉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