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高中村目前實際居住人口約為七百多人,約有八十人從事八八零工。由於早年的遷徙歷程,讓這裡成為布農、南鄒、漢人、排灣、魯凱等各族群雜處的聚落。部落曾努力復育塔羅留溪,可惜隨風災埋於土石中。( 圖/ 鄭淳毅,塔羅留溪復育,原是村民的共同心血,如今埋在土石中。 )
失落的塔羅留溪─高中村與興中國小1229
一、流失農地與溪流的高中村
農地流失待補助、長期就業需輔導
高中村於莫拉克災後雖受損嚴重,但為確定原地重建的類型。洪虎傑村長與部分村民,趕在九月中旬時就已先回山上,與國軍一起清理村落內的土石流,並連絡水、電的修復,為村民做好返鄉前的準備,村長說:「我是想,不先上來的話,如果村子裡路又不通,水電又不通,怎麼說服人家回來重建?所以很多人回來都很驚訝,怎麼村子好像都沒事一樣。」
洪村長談論村子水電、道路、就業問題逐步邁入正軌的的重建過程。
現在的高中村,供水供電已大致正常,農路也搶通得差不多了,目前苦惱的問題是農地毀損或流失的,申請補助不易。
「他們分很多,很細,說法都不一樣。」,村長表示,旱地歸農務課、林地是林務局,作物的損失要找農糧署。有的人靠收桂竹筍維生的,竹林天然生成,算是林地,就不在補助之列。老園子裡的梅樹有三、四十年的樹齡,後來卻被劃為林地的情形也有,「去申請補助還會被罵,怎麼可以在上面種東西。」
土地的使用現況,是世代耕作、靠山吃山的自然演變結果,法令規定和地塊劃分卻是後來才加諸其上的框架。「所以說,我們原住民在山上會碰到很多麻煩。」村長簡單總結連日來尚無結果的奔波。
高中村目前實際居住人口約為七百多人,約有八十人從事八八零工。由於早年的遷徙歷程,讓這裡成為布農、南鄒、漢人、排灣、魯凱等各族群雜處的聚落。因只有原住民身分才可透過原民會申請八八零工,情況特殊的高中村村長特別向原民處反映:「不要只有原住民才能做啊,那些入境隨俗的漢人怎麼辦?」後來還是透過勞委會,為本地十多名漢人安插了性質差不多的「擴大就業」臨時工。
這些工作畢竟仍屬短期,以往鄉公所定期舉辦的就業輔導,因風災暫時停辦,村長希望趕快恢復,「我是特別希望我們年輕人可以有工作做。不要讓一些年輕人沒事做,就會馬拉桑(醉酒)。」
各族雜處的高中村裡,布農族、南鄒族是主要人口,學校的族語教學也是「雙語並行」。
災前成功復育塔羅留溪,心血隨八八土石流走
高中村在七年前,認養附近的塔羅留溪,與鄉公所攜手合作展開護溪行動。一方面是為了阻止溪流繼續遭受毒魚、電魚者的破壞,一方面也配合茂林風景區帶動觀光發展。經過多年復育,溪流恢復往日生態,看得見苦花、高身鯝魚、馬口魚等特有原生魚類,也創造了約一百名的就業機會。往年雖也曾有遭遇水災、魚群被沖走的經驗,但最後仍再度復育成功。
「白天有公所的巡溪員,晚上就是我們輪流固定派兩個人去顧那個魚。」村長說:「因為我們的魚太笨了啦,丟麵包屑給它它就過來,很好抓。」護溪行動是村民們的共識,也是大家的驕傲,「我們都很喜歡,外面來的遊客看到也很欣賞。」
可惜莫拉克颱風過後,塔羅留溪被土石覆蓋,河床墊高,河道的走向和面貌都不復舊觀;無水流過,村民口中「我們的魚」更早就深埋在近二十米的土石之下。「都沒有了啦,白費我們的心血了。」村長相當遺憾,未來如何再營造聚落共同的目標,是高中村重建的一大難題(關於塔羅留溪護溪的過程,請點選這裡閱讀。)
凝聚村子共同心血的護溪行動已成過去。
二、先穩定孩子的心:興中國小
興中國小自10/19復校以來,至今已兩個月,蕭興宗校長回憶倉促復校的情形,得面對堆積校園的土石流,校園也早被村民們飼養的豬、狗等動物占領。「我本來是想說,那隻豬我們拿去烤肉招待大家,他們(村民)說不行,說這隻是誰家的,這隻又是誰的。村子很小,他們都認的出來。」
當時許多高中村的家長因在平地租屋或找工作,未及跟上山,不少孩子都託給山上的老人家、親戚照顧。「我們那時都想,學校百廢待舉,老師也分身乏術,所以都跟家長說,盡量能回來就回來。」
現在,高中村民都已還鄉,學校的事務也慢慢上軌道。校長表示,目前仍希望以先穩定孩子們在風災中不安的心緒為主。「我們辦了許多的活動,盡量讓大家開心一點。」
12/23高雄佛教會來到興中國小辦慈善會,並發放物資給家長和孩子們,興中國小也邀請同樣已回到山上復校的建山、桃源兩校參加。由於聖誕節將至,全校師生在前幾天已忙著布置校園,在早晨慈善會開始前的空檔,先行舉辦了燭光祈福的小聚會。
佛教會舉辦的慈善會活動發放物資,家長領取米、衣物等生活用品。
校園內師生一起動腦筋動手的聖誕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