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原地

來吧,來Maunin吃飯

文/家在南沙魯 - 15 二月 2012 - 5 篇回應

來吧,來Maunin吃飯

「Maunin」在我們的母語裡,是吃飯或者是來吃飯的意思,Maunin餐廳的牆上,掛著大家考取丙級的廚師執照,族人們笑說:「以後有客人上門,就跟他們說可以點廚師好了!」Maunin餐廳,已經在2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每天也都有販賣便當,來吧,來Maunin吃飯吧!

2012年的林邊溪,等待持續疏濬

文/劉瑋婷 - 25 一月 2012 - 2012年的林邊溪,等待持續疏濬 已關閉迴響。

2012年的林邊溪,等待持續疏濬

風災過後的林邊溪,目前在由新埤大橋往出海口的區段插上了紅色旗幟,鄉民期待公部門能夠早日進行林邊溪的疏濬工程,林邊鄉長鄭信政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提到了對林邊溪疏濬的期待,更希望政府能夠放寬規定,讓林邊鄉民在需要填高家園或是農地時,可載運林邊溪床的淤土。

災後888天,那瑪夏重建進度

文/ - 19 一月 2012 - 1 篇回應

災後888天,那瑪夏重建進度

那瑪夏台21線已在去年11月底將河床便道全線鋪設柏油,異地重建的民權國小,原訂於去年年底落成,但因天候不佳,在幾經考量下,改於2月4日舉行落成典禮,農業部分,目前那瑪夏地區已有二十餘名農民在輔導單位的協助下取得有機認證,且已有農產品對外販售,根據公所承辦人員表示,轄內的農業現今須克服行銷困難以及運輸成本高等問題。

一切自己來─達瓦蘭原鄉留居生活

文/鄭淳毅 - 4 十二月 2011 - 一切自己來─達瓦蘭原鄉留居生活 已關閉迴響。

一切自己來─達瓦蘭原鄉留居生活

入冬十一月,正是達瓦蘭部落芋頭收成完畢、農事告一段落的時節,留居戶們與一些回鄉耕作的族人,決定趁著農閒時光,合力到山裡接水管,從募集人力、開農路、找水管、安排管線,達瓦蘭部落一切自己來。

一場會議揭露的原鄉重建課題

文/柳琬玲\ - 10 十一月 2011 - 2 篇回應

一場會議揭露的原鄉重建課題

莫拉克災後,高雄原鄉重建工程在不滿意中仍漸次開展,回鄉重建的族人也在自力自強穩定日常生活。然而看到農路問題與簡易自來水工程問題的陳痾,復興里長高華德擔心:「執行的人亂花錢,外面的人對我們觀感不好耶。」

花果山部落唯一長住戶─Mongi夫婦

文/鄭淳毅 - 28 十月 2011 - 1 篇回應

花果山部落唯一長住戶─Mongi夫婦

花果山是寶山里最靠外面,也最迷你的小部落。部落的留居戶Mongi說,「別看我們這樣,我們以前也有27戶啊!」以現在的情況而言,「27戶」的確是個大數字,因為現在常居者,僅有他們一戶。

「高雄強制拆除房屋」爭議,終於決定不拆了!

文/鄭淳毅 - 25 十月 2011 - 1 篇回應

「高雄強制拆除房屋」爭議,終於決定不拆了!

八八災後,高雄市的「危險建築」事件,從勘查列管到準備執行強制拆除,因行政瑕疵備受質疑,爭議長達兩年。如今政府不再堅持拆除,令屋主喜出望外。居民表示,只要留得房屋在,未來道路環境逐漸穩定後,仍可以在家鄉繼續生活。

農村接待家庭─新豐社區以社造帶動觀光

文/章雅喬 - 15 十月 2011 - 5 篇回應

農村接待家庭─新豐社區以社造帶動觀光

目前「農村接待家庭」是由新豐村居民共同討論收費,共同分配導覽和夥食工作,最後依報名人數分配住處,林美發說,「其實我們大可以把住宿外包出去,但是那樣就失去意義了,讓社區的人一起緊張、一起動起來很重要。」

我想成為照亮社區的小小螢火蟲─被莫拉克改變的人生

文/吳光炎(新發社區營造員) - 17 九月 2011 - 5 篇回應

我想成為照亮社區的小小螢火蟲─被莫拉克改變的人生

我無法說,我到底能為村子留下些什麼?但我會全力以赴,想辦法把社區古老的技藝傳承下來,現在有很多外界的輔導單位與政府單位很重視社區,我願化作一隻小小的螢火蟲,引導資源,點亮村子。

那瑪夏替代道路 可以當越野賽車場地

文/Aping - 16 九月 2011 - 1 篇回應

那瑪夏替代道路  可以當越野賽車場地

有時候我們會互相開玩笑,笑著說,考汽車駕照只要能獨立開完這條路,就可以拿到越野車等級的駕照。四輪傳動幾乎已經是山上家戶的必需品,唯獨那瑪夏的救護車沒有,我們的救護車依然只能走省道,依然沒有四輪傳動。

不告而別─莫拉克風災後的達瓦蘭部落

文/龔靖雯 - 13 九月 2011 - 7 篇回應

不告而別─莫拉克風災後的達瓦蘭部落

達瓦蘭部落從前年安置在營區至今已將近40人過世,而平均年齡為四十幾歲的中年人。許多中年人離開部落後就開始生病,這樣的現象讓許多老人家開始恐懼,有很多老人家說部落被咒詛了,因為我們不告而別地離開我們的祖先和土地。

回大社,重建石板屋,一定要這麼難?

文/章雅喬 - 8 九月 2011 - 4 篇回應

回大社,重建石板屋,一定要這麼難?

「我覺得永久屋這件事情很像政府為我們開了一扇門,卻關上了所有的窗。留在山上的限制這麼多,也難怪大家想去平地發展看看。」吾東說,「我希望我的小孩可以在山上長大,學習到所有山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