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原地

懸盪空中的回家路─美蘭部落

文/鄭淳毅 - 14 十月 2010 - 6 篇回應

懸盪空中的回家路─美蘭部落

美蘭部落在莫拉克災後,依賴自立搭設的流籠橫度河流,凡那比颱風後連流籠也被沖毀,孩子們必須走顫巍吊橋,再以摩托車四貼接送。縣府不曾派員訪視,原民會僅承諾要補助流籠的引擎,讓流籠從「手拉」變成「電動」,但連這都沒有下文。

勤和重建新起點─公共避難屋起架

文/鄭淳毅。 - 12 十月 2010 - 2 篇回應

勤和重建新起點─公共避難屋起架

一位婦女形容,災後重建的過程猶如上帝降下的考驗:「考驗我們如何彼此相愛。」公用避難屋落成後,村民希望成為共同的避難空間,也希望為目前不同選擇的族人留下一條回家路。

凡那比吹不亂的重建意志:10/1六龜社區嘉年華

文/何欣潔 - 26 九月 2010 - 凡那比吹不亂的重建意志:10/1六龜社區嘉年華 已關閉迴響。

凡那比吹不亂的重建意志:10/1六龜社區嘉年華

對於勉力走過災後一年,失去觀光資源、經常橋毀路斷的六龜,這些再平凡不過的活動,是邁向未來的勇氣來源,也是外界體驗六龜熱情的大好機會。

原地重建的達來部落

文/柯亞璇 - 5 九月 2010 - 2 篇回應

原地重建的達來部落

風災過後的新、舊達來明顯呈現兩個部落的風災過後樣貌。新達來部落的路基在村裡到處可見龜裂以及現代工程所造成的環境威脅。但舊達來部落不管是路基或是完好的石板家屋都沒有損毀之處。

破舊的字典,新生的未來:關山村社造員蘇美玉

文/何欣潔 - 27 八月 2010 - 5 篇回應

破舊的字典,新生的未來:關山村社造員蘇美玉

「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夠讓他們知道,外面很多人都在關心他們的。」災後一年,蘇美玉的字典一頁頁地蜷曲、破爛,關山村的故事,卻正要一頁一頁地慢慢開啟。

災後新產業─養水種電計畫開跑

文/李孟霖 - 24 八月 2010 - 12 篇回應

災後新產業─養水種電計畫開跑

八八風災後,屏東縣政府推動「民間參與養水種電計畫」,積極協助嚴重地層下陷區暨莫拉克風災受創區的產業轉型,日前進行招商,獲得熱烈迴響,預計將有321筆(共81甲)土地加入,每位地主每月約可有三萬元收入。

陽光下的甲仙新米傳奇:什麼是產業重建?

文/何欣潔 - 21 八月 2010 - 2 篇回應

陽光下的甲仙新米傳奇:什麼是產業重建?

圳路修復了,甲仙愛鄉協進會卻不願只是照本宣科地種出「無毒、有機、高品質」的稻米「商品」而已。除了做為一種美味的食物,在成長過程中,更讓甲仙國小五年孝班的孩子們體驗了農事的辛苦與快樂。

兩次水災之後,有機新希望

文/何欣潔 - 18 八月 2010 - 5 篇回應

兩次水災之後,有機新希望

甲仙以有機方式栽種新米,成果與銷量不但令外人驚艷,也引起本地農民的訝異。陳漢忠阿伯便篤定地表示:「雖然以前不相信,但未來若還有自己的田,我還是會用有機栽種的方式。」

Mizuhu找避難屋:艱辛一年

文/柳琬玲 - 14 八月 2010 - 19 篇回應

Mizuhu找避難屋:艱辛一年

八八風災之前,原鄉蓋房子沒有建照是常有的事。八八風災之後,原鄉需要遮風避雨的避災空間卻要忍受層層法令的折騰,而且還要受到被查報為違建的恫赫。視民如賊,阻礙重建,難道是政府應有的職能?

莫拉克週年專題-重災區回顧 (8) 林邊、佳冬-當養殖王國持續淹水

文/PNN‧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 10 八月 2010 - 1 篇回應

莫拉克週年專題-重災區回顧 (8) 林邊、佳冬-當養殖王國持續淹水

除了林邊,屏東淹水焦點還有佳冬鄉的羌園。羌園地勢低,大雨超過4小時就淹水。7月27日,羌園地區又成水鄉澤國,居民吳先生感嘆:「這是今年第4次淹水了。」

莫拉克週年專題-人物系列 (4):像老山茶那樣紮根的王坤煌

文/PNN‧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 10 八月 2010 - 9 篇回應

莫拉克週年專題-人物系列 (4):像老山茶那樣紮根的王坤煌

除替農民無償寄賣產品,王坤煌也成立六龜有機農業產銷班。自己做班長,請老師為二十幾位農友上課,學習新品種、加工、蟲害知識;他再三強調,產銷與技術的相關知識才是六龜產業重新站起的契機。

莫拉克週年專題─自主重建(2):魯凱族想回家

文/PNN‧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 5 八月 2010 - 6 篇回應

莫拉克週年專題─自主重建(2):魯凱族想回家

杜素芳表示,自立重建,是族人回山上的過程,在山上能平安居住前,絕對需要一所避難屋(或稱中繼屋)。當有長期的中繼安置計畫,不僅讓原住民可有時間回山上整理家園,政府也不會因為趕著重建而讓公共工程品質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