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桃源2012梅產業(1) 梅李收成數量與價格均不穩定,不如恢復自耕自食?

梅季節,正乘著逐漸時暖時寒的春風,如同往年一樣悄悄地滑進部落。清明時節,除了掃墓,族人已經摩拳擦掌在準備採梅。這時候,梅園早已砍好草,主人正在尋思應當找哪一組可靠的人馬,來進行手採梅與竿打梅的工作;也正思索著今年要如同往年交給同一個中盤商呢?還是詢價換一個?長年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通常這時候回到部落,組織打梅工班,期待賺筆故鄉的採梅、打梅工資。

一開始的六分熟梅最輕脆,要挑選大顆飽滿的,手採,可以製作脆梅鮮食,也適合準備熬煮梅精。聽說,高雄桃源山區著名的中盤商老江已經開始收手採梅了。這幾天農會要開始收建山、高中的梅子,下週一就要收到勤和村的梅子了。

IMG_5277 [1] IMG_5282 [2]

(左)南沙魯的Cina正在為換糖的脆梅進行馬殺雞~攪動之使糖汁作用上下均勻(右)密封筒中是正在與煮過的糖水進行滋味交換脆梅半成品

氣候異常,梅樹有開花沒結果

往年此時,已可見一樹的青翠綠珠垂吊,會沉沉地壓彎樹梢。但是今年有點不同,抬頭望向樹冠,會看到間或幾顆稀疏的梅子,樹葉遮蔽中有時尚且需要費心尋找。

通常結果少應當表示梅粒會大?勤和老村長Tama Lida說:「今年的梅子量少,好像也長不大。寶來的整片梅子園甚至沒有生。」少見的例外是,勤和村長的梅子園長很多,但是因為沒有下雨,長不大,「沒有斤兩」。不過也有幾個族人的梅子園是去年沒有什麼生,今年生了。

Tama Lida自己的情況是,「往年可收八萬多斤的,今年收不到一萬斤。」「只有一小塊地比較密集地有生一些,但是打不到100包。(註:每包平均70公斤)其他一棵都沒生,或者有的一棵生沒幾粒」這種一棵生沒幾顆的果樹也形同沒收成,因為乾打梅需要一個量鋪網收才划算,「一棵收沒有半包的不能打」。

IMG_5377 [3]

今年梅樹普遍結果率不高,抬頭望梅要稍微用心尋找

Tama Lida夫婦自己多年來都不用除草劑,基本上以砍草的方式來照顧果園;其實梅子樹都高大,不會被草蓋過去,把草植被留著沒有關係,「只要注意會纏在樹上的滕子要拿掉就好」。何況,農藥也很貴,用藥又要越用越重。「現在的年年春一桶500公升的水起碼要有700公升的藥,只有放450公升不會死」,過去都是自己砍草剪枝,但是漸漸年紀大了,去年開始雇工大剪枝,找了八個人足足做了一週的工作日才完成。本來是因為「去年不好打(梅),因為乾樹枝多很多不順」,但他也在想,不知道是不是因此可能也惡化了產量。

至於結果率普遍不佳的原因,Tama Lida說:「花苞時剛好寒流又下雨,打掉了正要開放的梅花」加上「其他有人有開花,但是沒結果」。Tama Lida的園子「本來花苞很多,但是寒流來了又連續下雨,冷了一個禮拜,大雨讓花苞都謝了。後來很快出大太陽,氣溫回暖,梅樹就長葉子了」。

今年桃源冬天不大冷,對面山頭樹木葉子都沒有如往年般枯黃,梅子樹等不到冷空氣,幾乎不知道要開花;等到後期終於含苞,開花期又遇到南部少見的冬雨,影響到花開與授粉。雨後天氣開始逐漸回暖,葉芽大量冒出後,就差不多底定了今年產寄掛在枝頭上的規模。

高雄市桃源區公所上週有開會,由各里長找農糧署反應,因為產量異常低,可能供貨要減量;但是農糧署不敢同意,理由是價格(9-12元)跟數量都已經跟買主簽好約了,不能臨時更改。眼見可能之前登記要提供給農會的斤量可能難以達成,農人很擔心沒有辦法履行農會約定的數量,會影響下一年拿肥料補助與繼續登記收購量的資格。因為農會規定,如果產量不足以供應答應農會數量的80%,就取消補助有機肥與各項資格。

有人想,乾脆「要是外面來收10元、11元,就乾脆給他(外面的商人)」,誰叫「給他(農會)講了很多次(讓我們依照實際產量異常狀況減量收購),都說不行」。農會的有機肥比較便宜,每包200元,20KG裝。

IMG_2848 [4]

梅子收成 是決定桃源農人一年生計的重要寄望( 20110409檔案照)

紅肉李也減產,但收購價仍然低

Tama Lida還有另一宗農產是紅肉李,也是沒有生!這表示不僅只是四月份梅產季的收入大減,連五月份應當有的紅肉李產季都沒有收入;更表示一年家裡的收入粗估要減半。Tama Lida的太太想到此面有憂色,忍不住算起帳來:「現在做農怎麼做?瓦斯、汽油都在漲,只有農作物停在那邊沒有漲」他還用薑價作比較:「民國60幾年,工錢500元,生薑每台斤15元以上;現在工資至少1000元,生薑每台斤12-13元」。

同樣種植了一甲七分地紅肉李的Tama U-lang也說:「(紅肉李)今年生得沒有去年多」,他的園子去年看到枝子整園下垂的榮景,今年產量則大減一半以上,小果結果率只剩下三成。這樣是不是表示中盤商來買紅肉李的價格會提高呢? Tama U-lang搖搖頭,「問題是沒有別人在收,只有老江小江在收」。

確實,紅肉李的中盤商比梅子更少,去年兩位互相是叔姪的老江小江,共同咬死收購價是竿打李每公斤6元,大家擔心滿園李子因為災區交通惡劣因素滯銷,一樣只能含淚出售。其實這種價錢請工根本划不來了,地主只能盡量動員自己家人沒日沒夜地打,賺回自己的這一份工錢。

IMG_5358 [5]

梅子收成之後,就輪到紅肉李成熟的季節了。 現在紅肉李正結著小果逐漸長大中

IMG_3822 [6]

去年一個公斤六元的李價 農人流血輸出 擔心今年也會重蹈覆轍( 20110523檔案照)

很明顯的,跟梅子一樣,紅肉李的產銷也因為通路壟斷問題,並不依照市場機制運作,不管量產或少產,價格一樣掐在通路手上,壓得農人喘不過氣來。五、六年前還沒有農糧署出面約蜜餞公會談「產農合作」措施的時候,梅價格也屢屢掉到5元、4元每公斤的慘況,造成族人生計問題,後產農合作機制,將價格規定在9-11元浮動,才中止了農人的破產與廠商拿不到品質穩定的好梅子這樣惡性循環的問題。

問題是,產農合作機制下,設定價格浮動下限9元以保障農民生計,卻也同樣設定價格浮動上限為11元,以確保廠商可以拿到價格穩定的原物料,加之農會收購量不到產量的三成,不足以左右市場,所以農會以外的中盤商當然也就不可能出比它(農會)更高的價格來搶貨,「農會價」也就成為中盤商出價的最高點;族人收入也只能維持在「吃不飽,但也餓不死」的程度。

因此,青壯年仍舊紛紛離家出外打工,成為台北、台中、高雄都會區中以及梨山農業區中逐打工機會而居的「現代遊牧族」,只有自己家鄉桃源清明前後打梅季節才能有比較多年輕人「遊」回家,一邊打工一邊與家人歡聚。

不如恢復種小米,不要賣,自己吃

最近Tama Lida夫婦有恢復耕種小米,Cina(布農語:媽媽)想了一想:「我看還是要回復以前的生活,不要賣出去,自己吃」。不然,「種了一大塊,工錢都不夠」。她想的,是以前小時候大家種小米為主食,然後自己種蔬菜、養雞養豬為副食的日子,雖然沒有什麼現金收入,但是衣食基本無虞。「以前我們養豬,是自己種地瓜葉餵豬,要養到2-3年才能吃」。說到小米,Tama Lida眼睛也亮了,「小米只要吃ㄧ點點,不容易餓」。

IMG_4706 [7]

Tama Lida土地上有小米田、菜園與雞舍( 20110702檔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