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災後一年(6)「福利殖民」對原住民族長久的發展非常不利。

編按:11月12、13日在台灣師範大學舉辦「一年過後:原住民族災後重建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圓桌論壇以及議題發表討論的方式進行災區的族群代表、NGO代表、政府代表之間的對話。本文為會議整理系列報導(5),閱讀系列其他文章,請見文末附錄。

前言:

針對原住民災後重建與人權問題,林淑雅表示,不管是從專業去定義原住民的知識,去定義他(原住民)這個人夠不夠資格?有沒有能力?還有去界定他住的地方適不適合他住,從林三加、賴中強、王增勇、以撒克‧阿復等幾位講者都指出,這幾個不一樣的層面都可以看出,國家現在的運作方式都是用一種弱化的方式來操作。

以撒克‧阿復表示,當前之國土規劃和行政區域劃分應回歸《原住民族基本法》尊重原住民自決、自治之精神,否則是違反國際有關原住民族權利的標準。

他更表示說,「去年八八風災之後政府就開始非常快速的訂定重建條例的法令,而且條例上動用到很多關於遷村上的條例。事實上整個八八安置的條例,國家政策對原住民主體的所帶來的影響非常的大。」

以下是以撒克‧阿復以國土規劃的角度來探討重建條例所產生的問題以及對原住民所造成的威脅相關整理報導。

一、從殖民的角度來看,原住民的比例越來越少。

從殖民的角度來看,以撒克‧阿復也提出一個例子來說明,「從日本政府大量的移民,在花蓮有3/1是日本人。到現在從人口的統計來看,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末,原住民的比例越來越少。如台北縣烏來香是原住民鄉,但是原住民只佔45.1%。」

他說,「這樣的情況造成原住民自己在原住民部落要當鄉長,一定要靠非原住民的才可以有機會當鄉長。而那些非原住民的外來者又如何取得原住民的土地?那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

以撒克‧阿復也表示,現在國家常常藉著區域規劃、集團移住劃分原住民的土地,讓原住民一分為二。而且劃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就是將不同的部落集中在同一個地區讓集團移住,而有的就是將部落分設在不同的地方。而政府所謂行政區的劃分,因為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政策的規劃。

而此次莫拉克重建後各災區部落,原住民在次面對遷村或遷居的問題,也相對著同時面臨重新被劃分以及人口比例減少的問題。

二、藉公權力配合慈善組織執行重建和人道安置,實質為強制遷村。

以撒克‧阿復也強調,自去年八八水災後,政府藉《災後重建條例》執行具合法性法律之名,藉公權力之強制手段和配合慈善組織執行重建和人道安置,實質為強制遷村,執行新的集團移住,引致文化和民族滅絕之疑。

會中他也提出,原住民自治是否一定會成功?他也對這個問題表示,不知道!但他也提出目前所發生的實際狀況說,「沒有自治的原住民族群,都已經提早消失了。」他也表示,「『福利殖民』對原住民族長久的發長非常不利。」

救災機制與福利政策的平衡點?!

這場關於原住民族災後重建與人權的議題討論,在會後謝志誠也表示,過去災區重建累積的經驗並沒有充分的拿出來討論,對於爾後台灣又發生災難的時後,我們到底要怎麼樣來做定位?看不出來有可以理性討論的空間。不過,這是大家必須要開始去面對的。

在災後某種層度上災民確實需要政府緊急的救助,來脫離災難當下所發生的災難與危險以避免發生更大的災難。但是在某種程度上災民也有自救與重建的能力,若是資源太多的注挹與福利,反而衍生出另一個救災的矛盾與衝突出現。

倘若部落族人能夠適當發揮部部落運作機制,協助受災族人度過災難的過渡期,對原住民來說何嘗不是將「部落運作機制」發揮得恰到好處,也恰好證實部落組織運作的管理方式的確有別於當代主流政府的「管理方式」。

然而,救急第一的當下很多的問題碰撞在一起,一發不可收拾。面對未來台灣再次遇到災難時,救災機制的平衡點?!如何拿捏,透過莫拉克風災的經驗,也考驗著政府後續累計救災智慧以及原住民部落自主管裡的能力,以及如何再次避免「福利殖民」對原住民造成的傷害。

image001-6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