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淳毅 - 30 八月 2011 - 4 篇回應
在房屋被列為需「強制拆除」後,Cina Palis曾去拜託工務局人員,至少讓她自行拆除房子,因為若由工務局帶怪手強行拆除,會直接破壞她僅剩的幾張鐵皮,也擔心怪手粗暴拆除,將壓垮原本不穩 的地基,最後連土地也跟著沒了。
文/章雅喬 - 22 八月 2011 - 新來義部落永久屋落成,完工典禮前仍在趕工 已關閉迴響。
今日的落成典禮也和吾拉魯滋部落的情形一樣,配合來義鄉的聯合收穫祭舉行,族人都在上午七點前就到達會場就定位,但是紅十字會依然規定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三點才是發放鑰匙的時間,導致「有家歸不得」的狀況。
文/章雅喬 - 15 八月 2011 - 9 篇回應
吾拉魯滋部落坐落於台糖的新赤農場,總面積約十公頃,共興建一百一十八戶永久屋,分為二十八坪與三十四坪兩種坪數,安置泰武村的居民。總統馬英九於開幕典禮到場致詞,為避免之前「普羅旺斯」風波,此次他改口以「桃花源」形容永久屋區。
文/章雅喬 - 14 八月 2011 - 3 篇回應
鍾秋香說,她曾想嘗試 一種新型態的農事合作,「但是勞委會卻不認同,因為勞委會的官員認為農業是最弱勢的行業,做了沒前途。」但是鍾秋香認為「農業是台灣的經濟基礎。只是需要好的政策和方法來讓農村活起來。」
文/劉瑋婷 - 13 八月 2011 - 2 篇回應
Cina Ibu的孩子,從小跟著夫妻倆上山整理水蜜桃樹,她說,孩子們長大以後,會開玩笑地說自己是「沒有童年的孩子」,因為他們的童年,就如同傳統農村家庭中的孩子一般,在農田裡度過。
文/鄭淳毅 - 11 八月 2011 - 6 篇回應
花大錢卻毫無收效、百廢待舉的重建工程遍及原鄉,族人在原鄉努力重建,但對外交通大動脈卻破碎斷續,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伍杜米將說:「這不是迫遷是什麼?沒有拿槍逼迫我們,卻用制度上要我們放棄家園!」
文/何欣潔 - 8 八月 2011 - 14 篇回應
災後重建的路途上,百廢待舉。直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需要被抗議、爭取、改進。但除此之外,有許多重建區的朋友不約而同地以「食物」–這個再平凡不過、每個人每天都需要面對的項目–做為災後重建生活與產業的第一步。
文/謝志誠 - 7 八月 2011 - 遷村?世界銀行怎麼說 已關閉迴響。
Jha提醒,遷村是一種過程,過程中社區內的住宅、財產及公共建設都應在另一個地點重新建立。要找到適合的基地搬遷社區是嚴峻挑戰。不合適的基地,可能導致生計流失、文化疏離及貧窮,甚至到後來,搬遷者放棄新基地,又返回到原居住地。
文/章雅喬 - 5 八月 2011 - 1 篇回應
「部落遷到新好茶後,就是夢魘的開始。」鄉代表李金龍說。「我們今天提出國賠,不是要國家的錢,我們要的是一個遲來的公平正義。希望公部門在處理原鄉的災害的部份,有比較具體的作為才可以保障族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文/嘉蘭報告 - 5 八月 2011 - 2 篇回應
八八水災兩周年前夕,嘉蘭的受災戶由法扶基金會律師陪同,到台東縣政府提出國賠申請。災民認為,94年海棠颱風重創嘉蘭後,政府沒有興建堤防,98年莫拉克颱風才會造成更重大災害,發生災難主因是政府怠惰失職,所以政府應該賠償災民損失。
文/章雅喬 - 3 八月 2011 - 1 篇回應
「對老人家來說,如果不是遷到舊部落,要他們遷到平地的話他們也絕對不會遷。」現場工程師,同時也是高士部落族人的李文斌表示,「老人家覺得要回到舊部落,年輕人才會有希望。」
文/劉瑋婷 - 1 八月 2011 - 農路,不只是一條路 已關閉迴響。
受莫拉克風災影響,許多原鄉地區的農路都損壞嚴重甚至已不堪使用,農產品運輸也受到很大影響。對居民而言,一條方便通行的農路並不僅止於道路功能,還包含一家老小的生活,甚至是孩子的求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