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昭宏 - 26 十月 2010 - 自己的祭典─小林夜祭 已關閉迴響。
一場難得沒有官員致詞,沒有政客拜票的地方活動,一場不是表演觀光化的祭典,一場被風雨吹殘過後,又在風雨中舉行的祭典,一場因為在地人期待傳承且從中獲得勇氣的祭典,在風雨的山區裡,展現自己。
文/岳中峯 - 14 十月 2010 - 1 篇回應
我們相信政府是有誠意地要協助災民重建生活機能,也規劃了重建的進程,在操作面上雖多次的修正,但仍顯得零亂。各團體各忙各的,沒有統一的共識和目標,個人認為應就居民能力與規劃中的產業做連結…
文/劉瑋婷 - 21 七月 2010 - 8 篇回應
甲仙鄉關山村,舊名阿里關,地名起因於位置向上通往那瑪夏鄉,身處原漢交界處。災後的關山村,一直有一股力量在匯聚、壯大,他們不是什麼知名人物,更沒有顯赫的背景,但讓人直接感受到的,是這個村莊的善良,還有勇敢。
文/楊超能、秦美蘭 - 18 六月 2010 - 3 篇回應
因甲仙愛鄉協會積極介入,有效整合八八臨工政策所提供的各項資源,讓一群八八臨工得以一起工作、上課、互相交流,並賦予這些工作更高的意義,不只是為了薪水,更是為了自己生活的家園,自己的社區。
文/鐘聖雄 - 16 三月 2010 - 8 篇回應
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會長蔡松喻則強調:「五里埔永久屋開工破土,象徵小林村正式踏出重建的『第一步』,但大部分小林村民都還沒有拿到永久屋資格,小林自主建村的用地至今也還無法取得,未來的重建之路還充滿挑戰。」
文/胡慕情 - 11 二月 2010 - 5 篇回應
「我們真的是整個小林都不見,有些災民還有故鄉能回去看,我們真的都看不見,只想重建回來而已。我們要求真的不多。」宋燕誠強調,重現小林文化不能只有人,也需要空間生活場景,希望社會成全。
文/鐘聖雄 - 2 二月 2010 - 19 篇回應
小林村致災調查報告結果引發各界熱烈討論,除了質疑「超大雨量」是否是最大原因,調查團隊何以得出「越域引水工程不是小林滅村原因」,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以下為該計畫報告人台灣營建院院長李咸亨專訪內容。
文/中央社及各媒體報導整理 - 2 二月 2010 - 3 篇回應
中央社昨日發佈消息,行政院工程會進行「小林村致災調查報告」結果出爐,內容指出,小林村山崩為雨量過大所致,非越域引水之故。以下為新聞全文,以及各媒體針對這則訊息的報導摘要。
文/游永福 - 30 一月 2010 - 2 篇回應
做為新小林聚落兩個重建基地之一的五里埔臺地(另一基地目前尚未確定,「小林重建委員會」正努力協調),老地名叫「埔角原野」,土地平曠,空氣清新,是吸引人的宜居世外桃源,遷居及未來聚落發展的工作已經陸續進行,期望在此延續平埔文化。
文/鄭淳毅,鍾昀臻 - 27 十二月 2009 - 1 篇回應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調查甲仙鄉(小林村)、桃源鄉(勤和村)、那瑪夏鄉致災原因,針對越域引水工程影響,將進行「鑽炸試驗」,測量影響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