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依標籤) 永久屋

打造大愛村, 永恆新故鄉─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專訪

文/林碧玉口述,馮小非記錄整理 - 12 十月 2009 - 23 篇回應

打造大愛村, 永恆新故鄉─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專訪

以下文章為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女士,接受莫拉克新聞網專訪的記錄整理,感謝林副總執行長詳細說明莫拉克災後慈濟興建永久屋的想法與過程,僅與所有關心災後重建的朋友分享。

尊重被助者的價值與文化─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專訪

文/梁玉芳 - 11 十月 2009 - 6 篇回應

尊重被助者的價值與文化─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專訪

現在,重建的討論充滿「永久屋」的迷思。什麼叫做「永久」?重點不應是屋的「永久」而在「家」的概念。讓居民的家人能住在一起,部落親人能聚集,家庭功能可以發揮,才是應該考量的。「屋」根本不可能是永久的,只有部落文化與家庭的價值才能永續發展。

安全評估說明會記錄 (9)那瑪夏鄉三村

文/康椒媛 - 10 十月 2009 - 7 篇回應

安全評估說明會記錄 (9)那瑪夏鄉三村

那瑪夏鄉三個村落中,除民生村部分地區被評估為安全,其他地區多被列入不安全區,民族村目前有將近八成居民預計入住由慈濟興建的大愛屋,有兩成村民可能打算回山上。民權與民生村民對遷居或回鄉還沒有明確共識。另外,如果部落為劃入危險區內的房舍,若居民願意撤離,政府將提供永久屋,如不願撤離,政府應告知該地區不得供人居住,土地也必須降限使用。而獲配永久屋者,將不得回原居地建造房舍,可保留原鄉土地所有權,但不得居住,僅得作為部落共同文化資產。

如果能先有中繼安置─民權村民葛芳蓉專訪

文/康椒媛 - 9 十月 2009 - 3 篇回應

如果能先有中繼安置─民權村民葛芳蓉專訪

對葛芳蓉來說,她贊成集體遷村,因為「各別搬遷」對老人家不好,「你要叫他去哪裡?」但是在民權村內有幾種不同的意見,有人想回去,有人想住永久屋,於是大家就處於等待的狀態,包含安全會議初勘、怎麼復勘「我們都在等那些消息,等鄉公所與我們開會說明。」在這段等待的期間,她希望能讓大家有中繼屋,「感覺自己在家裡一樣,自己有一個家。」可以好好地緩和情緒,慢慢的討論意見,從生活裡重新開始,也才能好好的想未來。

災民申請永久屋 僅一成合格

文/鄭緯武,轉載自中國時報 - 7 十月 2009 - 5 篇回應

災民申請永久屋 僅一成合格

配給莫拉克颱風災民永久屋,不僅部分災民對慈濟慈善基金會興建永久屋有意見之外,更因中央務實認定標準,使得高達九成申請案不符,高雄縣政府為免造成災民誤解及場面失控,預定六日舉行的那瑪夏鄉民族村房屋毀損證明及永久屋申請資格審查,緊急喊停(轉載自「中國時報」20091007)。

家,應該回到記憶中的樣子─小林村蔡松諭先生專訪

文/蔡松諭口述,馮小非記錄整理 - 3 十月 2009 - 53 篇回應

家,應該回到記憶中的樣子─小林村蔡松諭先生專訪

目前慈濟大愛屋的規劃與配置,是家家戶戶都長成同一個樣子,「整齊劃一」,那是軍營與國宅的設計方式,不該是定義「家園」與「文化」的方式。我們被迫搬去陌生的土地,已經很孤單,因此我們想重建「記憶中的家園」,讓未來的居住仍能保有情感的連結,而不是住進去一群規格化的房子,那樣的家沒有靈魂。

營建署對 [中繼安置] 的想法究竟是什麼呢?

文/聯合報記者鄭朝陽 - 3 十月 2009 - 22 篇回應

營建署對 [中繼安置] 的想法究竟是什麼呢?

基於尊重災民,他個人認為應該讓願意住中繼屋的災民有充分討論的時間,再決定該不該遷村,而且實際上,中繼屋的興建並未停止,如果災民真有需要,可以向地方政府反映、申請進住中繼屋,思考未來要怎麼走。

部落安全評估說明(1)泰武、佳興

文/Laucu(安君毅) - 1 十月 2009 - 1 篇回應

部落安全評估說明(1)泰武、佳興

原民會自9月28日起展開巡迴部落的 [安全評估說明會],第一場是與屏東排灣族的泰武、佳興兩部落討論。兩個部落皆認為目前位置不安全,希望遷村,但遷村地點、遷村後的原土地產權需要確認,永久屋希望要有原民文化風格。營建署表示政府將從台糖地、部落自尋地、縣府提供國有地中,經過評估是安全無虞的,之後才會請慈善團體認養興建房屋。

遷永久屋,前1千戶補助2萬元

文/王榮祥,轉載自自由時報20091001 - 1 十月 2009 - 遷永久屋,前1千戶補助2萬元 已關閉迴響。

遷永久屋,前1千戶補助2萬元

為鼓勵災民遷居永久屋,行政院秘書長林中森昨日表示,前1千名登記永久屋的受災戶,每戶可獲2萬元家電補助;但多數災民仍想先知道部落安不安全、能否續住,才能作決定。(轉載自「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