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淳毅 - 3 十二月 2012 - 2 篇回應
根據入住三方契約規定,永久屋只能繼承,無法買賣、租售,有居民指出,即使付出遷戶籍的代價換取永久屋所有權狀,永久屋仍然不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房子」,卻會造成原居地受限。這也形成了「永久屋所有權受限,原居地使用權受限」的弔詭現象。
文/柳琬玲 - 13 十一月 2012 - 25 篇回應
永齡農場經營模式與原先承諾差距太大,市府另尋土地讓災民租用,但災後三年居民已無法再等,有園區居民已自行租用杉林閒置農地,尤其是主人年老無力耕種的老荔枝園特別受布農族人歡迎。永齡農場為承受不起之重,居民乾脆自立自強。
文/柳琬玲 - 2 十一月 2012 - 14 篇回應
對於永齡農場的資深員工而言,對農場充滿感情:「我們是從零開始,結果,前面做得 要死要活,說換就換。」這位婦女後來離職到鳳山去殺雞。留在農場工作的族人表示:「農場剛開始原住民很多,現在原住民很多走,變成『外籍勞工(指大陸籍、越南籍配偶)』、『在地客家人(指杉林人、美濃人)』多」。
文/莫拉克新聞網整理 - 8 八月 2012 - 在永久屋想家(2)高雄杉林大愛園區,有了自己生活氣味 已關閉迴響。
2012年初,大愛園區有了自己的生活樣貌,漢人的土地公廟大愛興天宮落成,也象徵園區內宗教空間管制終於鬆綁。在這場長達兩年的文化宗教戰爭之中,居民慢慢 拿回了公開殺豬喝酒的權利、也漸漸爭取了不同信仰的宗教空間與活動空間。唯一回不來的,是專屬於南沙魯村的布農民族小學。
文/何欣潔 - 29 五月 2012 - 5 篇回應
入住三年之後,大愛園區雖然猶可辨識是洗石子風格的典型慈濟建築,其生活地景與街道商店實已與杉林市區類似,包含民間信仰「興天宮」入駐,流動牛排與燒烤攤也不定時出現,再也看不出整齊劃一的「國際模範村」痕跡。
文/何欣潔 - 7 五月 2012 - 2 篇回應
回顧大愛園區生活,自入住短短四個月以來,一紙以慈濟價值觀擬訂的「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住民生活承諾書」在園區中掀起許多大小爭執,這些細瑣的生活規範,早已造成居民與慈濟之間、居民彼此之間的猜忌與張力。
文/家在南沙魯 - 15 四月 2012 - 2 篇回應
為了在杉林大愛園區的愛農教會將要興建牧育館,南沙魯村搬到大愛居住的居民回到民族教會募款,除了風災當年的聖誕節,雙方曾在民族教會團聚,睽違兩年,曾有裂痕的雙方再度在民族教會裡相逢,雙方都很感動,有遷居大愛的族人還掉下眼淚。
文/何欣潔、鄭淳毅 - 22 十二月 2011 - 大愛生活(31)園區主委改選,前那瑪夏鄉長秘書孫榮顯當選 已關閉迴響。
大愛村採取的選制是在一千多名住戶中,選出15席委員,15席各區委員再選舉出一名主委。居民期待管委會善盡政府和居民間「溝通窗口」的角色,改善大愛園區內資訊和溝通至今仍渾沌不明的情況,希望未來可以透明、共享並流通。
文/何欣潔 - 16 十二月 2011 - 3 篇回應
針對大愛村的生活規範法源,亦即營建署頒布的「莫拉克災後住宅(永久屋)社區管理要點」,古秀妃認為確實有改進空間。「這個要點的設計藍本是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所以才會有管委會等制度設計,問題是,大愛村並不是公寓大廈!」
文/何欣潔 - 31 十月 2011 - 2 篇回應
大愛園區管委會主委王明耀坦言,賴金龍只是第一個公開放棄永久屋的案例,但永久屋的入住率一直不盡理想,空屋率頗高。「有些人的庭園一直都很荒蕪,或者說左鄰右舍從來沒看過房屋主人回來定居過,這種狀況非常多。」
文/劉瑋婷 - 18 十月 2011 - 1 篇回應
風災過後兩年,高雄杉林大愛園區傳出有居民意欲離開永久屋,卻不知該如何辦理相關程序,因為居民尚未取得法律上正式使用權,連該向誰申請放棄永久屋,都無法源依據,目前先由重建會暫擬「永久屋放棄書」,交由都發局處理。
文/鄭淳毅 - 24 六月 2011 - 大愛生活系列(26)未被規劃的多元信仰空間 已關閉迴響。
來自桃源的天主教信徒指出:「沒有教會,都只能在信徒家輪流做禮拜,人多的時候擠都擠不下。」也有來自六龜的阿嬤,抱怨沒有像平常漢人聚落隨處可見的廟口,做為信仰寄託,以及讓居民交流、聊天、散步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