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依標籤) 八八風災

遷村?可以多一點溫柔

文/謝志誠 - 8 十月 2009 - 1 篇回應

遷村?可以多一點溫柔

本篇文章為前「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受邀出席監察院調查會議之報告內容,蒙謝志誠教授同意,刊登在本網站上,本篇文章以超過7000字之 篇幅,詳細討論遷村、重建等議題及相關法令之探討,作者懇切叮嚀,希望請讀者能耐心讀完文章再進行深入討論,以免斷章取義。

阿禮部落的古秀惠女士電訪─遷村與原部落

文/柯珂 - 8 十月 2009 - 阿禮部落的古秀惠女士電訪─遷村與原部落 已關閉迴響。

阿禮部落的古秀惠女士電訪─遷村與原部落

八八水災發生後,屏東霧台鄉阿禮部落居民,全體安全下山,目前已搬至榮民之家,並成立「遷村重建小組」,討論相關事宜。遷村重建小組成員之一的古秀惠表示,考慮到瑪家農場為排灣族傳統領域,且欲遷入的部落中有三個為排灣族部落,對魯凱族的阿禮部落未來發展將會有影響,古秀惠說,「後來我們重新表決,百分之九十九都決定放棄。」

嘉蘭居民,搬進馬蘭榮家之後

文/楊念湘 - 8 十月 2009 - 1 篇回應

嘉蘭居民,搬進馬蘭榮家之後

同時也是災民的嘉蘭自救重建委員會副主任宋仙璋說:

「住在這邊還可以接受,之前在自救會很忙碌了,現在有時間可以沉澱、思考一下也不錯,現在辦公室移到嘉蘭村,那邊的同胞還是會持續運作…但是,比較失落的是,好不容易凝聚在一起的部落力量,現在解散了,也看不到每天的,同胞的笑臉與哭臉…,其實還是之前那樣比較好。」

災民申請永久屋 僅一成合格

文/鄭緯武,轉載自中國時報 - 7 十月 2009 - 5 篇回應

災民申請永久屋 僅一成合格

配給莫拉克颱風災民永久屋,不僅部分災民對慈濟慈善基金會興建永久屋有意見之外,更因中央務實認定標準,使得高達九成申請案不符,高雄縣政府為免造成災民誤解及場面失控,預定六日舉行的那瑪夏鄉民族村房屋毀損證明及永久屋申請資格審查,緊急喊停(轉載自「中國時報」20091007)。

富山與大鳥族人,對安置與重建的想法

文/楊念湘 - 6 十月 2009 - 7 篇回應

富山與大鳥族人,對安置與重建的想法

為什麼台東族人對於馬蘭榮家如此抗拒?居民表示,馬蘭榮家距離部落真的很遠,如果騎摩托車的話(部落最通行的交通工具),從嘉蘭到馬蘭榮家要 30-40分鐘,從富山部落過去則要70-90分鐘,最遠的大鳥部落騎到馬蘭榮家,則要將近120分鐘,搬至馬蘭榮家,形同與部落原來生活完全隔離。除了距離因素之外,從88水災至今整個過程累積的不信任和擔憂,都讓居民害怕,一旦遠離家園,恐怕就得在馬蘭榮家等待看不見的未來,這份顧慮,是居民不願選擇搬遷的最主要因素。

馬總統第三次的嘉蘭之旅

文/楊念湘 - 6 十月 2009 - 馬總統第三次的嘉蘭之旅 已關閉迴響。

馬總統第三次的嘉蘭之旅

馬總統第三次來到嘉蘭,有居民表示,這一次帶來的官員,好像處理問題的能力與熱情也變高了,大家對「問題的落實程度」也就更佳期待。有人樂觀期待:「總統來了,總統也說了,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也有居民擔心,不知道會不會之後作的說的不相同。不過,這次馬總統的嘉蘭行,讓多數與會的居民,對重建增加了許多期待。

家,你好嗎─那瑪夏青年安吾斯專訪

文/康椒媛 - 5 十月 2009 - 3 篇回應

家,你好嗎─那瑪夏青年安吾斯專訪

在部落裡長大的安吾斯,1987年生,住在那瑪夏鄉民權村,布農族裔。從小住在山上,國中以前在部落裡讀書,18歲前到達最遠的地方是就讀的旗山高中。即使在外地讀書,內心仍然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會回到部落生活。

改打游擊戰的嘉蘭「八八山寨」

文/楊念湘 - 4 十月 2009 - 6 篇回應

改打游擊戰的嘉蘭「八八山寨」

雖然重建之路坎坷難行,但是宋仙璋卻這樣說著:「嘉蘭八八山寨解散了,現在只好轉換打游擊戰了!」,面對艱苦,宋大哥還是不改原住民本色,積極、幽默的往前走。

富山部落的難題─天災、流言、差別待遇

文/楊念湘 - 4 十月 2009 - 1 篇回應

富山部落的難題─天災、流言、差別待遇

目前的現況,部落無法統合災民的意見,面對政治力的恐懼與內部角力,讓意見整合更困難,政府是否有可能,尊重不同災民的意願,給予不同的安置與補助,而非死板版的安照法令「一視同仁」,或是按照行政首長的意願,差別待遇,值得持續觀察。

六龜村民:怎每次過節都要撤離

文/歐陽毅 - 3 十月 2009 - 六龜村民:怎每次過節都要撤離 已關閉迴響。

六龜村民:怎每次過節都要撤離

有些村民已經是第三次被安置,上次撤離是父親節,村民乘坐著直昇機下山後,首先被安置在旗山國中,但是旗山國中並無法容納這麼多人,於是部份村民又被安置到別的地區。這次則是中秋節要一起在天台山團員,有無耐的村民表示:怎每次過節都要被撤離。

家,應該回到記憶中的樣子─小林村蔡松諭先生專訪

文/蔡松諭口述,馮小非記錄整理 - 3 十月 2009 - 53 篇回應

家,應該回到記憶中的樣子─小林村蔡松諭先生專訪

目前慈濟大愛屋的規劃與配置,是家家戶戶都長成同一個樣子,「整齊劃一」,那是軍營與國宅的設計方式,不該是定義「家園」與「文化」的方式。我們被迫搬去陌生的土地,已經很孤單,因此我們想重建「記憶中的家園」,讓未來的居住仍能保有情感的連結,而不是住進去一群規格化的房子,那樣的家沒有靈魂。

何不嘗試用原住民的方式看事情?─嘉蘭宋仙璋先生專訪

文/楊念湘 - 3 十月 2009 - 7 篇回應

何不嘗試用原住民的方式看事情?─嘉蘭宋仙璋先生專訪

「政府要我們去馬蘭榮家這樣的政策,雖然是善意,但不大符合我們的需求,而且還希望我們遷就它,政府也許就是要面子吧。」嘉蘭村自救會副會長宋仙璋,這樣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