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安置政策

山上的人,在平地,點燭光

文/柳琬玲 - 15 十一月 2009 - 2 篇回應

山上的人,在平地,點燭光

災後至今100天。從14日晚間到15日清晨,受災的原住民在高雄縣鳳凌廣場跨夜靜坐燭光祈福晚會,這個晚上,有災民,也有外界關注的朋友,點燭光,紀念這段沒有山上可以回家的日子。

災後百日,部落家園難覓

文/陳永龍 - 15 十一月 2009 - 災後百日,部落家園難覓 已關閉迴響。

即便部落最終確定得要遷村,也得在中繼部落「集體、安居」的基礎上,才能找尋到適合部落定居的安全山林地。重建不只是居住問題,生活與生計重建路途漫長;災後百日,祈願政府與民間更看見部落生活,也祝福部落團結與主體性更加彰顯!

經費?中繼屋在哪裡?..重建會第12次工作小組會議

文/花玉婷整理 - 6 十一月 2009 - 8 篇回應

經費?中繼屋在哪裡?..重建會第12次工作小組會議

由行政院吳院長於10月14日裁決排入「工作小組會議」的「中繼屋」提案,終於今日(11月6日)正式討論,主席蔡勳雄表示:921經驗,重建拖了10年,中繼屋是不必要的浪費,不願離鄉的災民,就在原鄉找安全地區蓋中繼屋,山下不能蓋。

遷村與原居地重建情形,到底誰說了算?

文/柳琬玲 - 5 十一月 2009 - 1 篇回應

遷村與原居地重建情形,到底誰說了算?

11月3日,「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召集了「民間非營利組織參與家園重建計劃第1場意見交流座談會(高雄場)」,參與者包含高雄各自救會組織及參與重建之民間團體,與政府相關單位。中央政府表示,遷村必須經過「劃設特定區域」的過程,目前大家簽的「永久屋意願書」均無法律效力,僅提供調查參考。

謝家五口的下一步─馬蘭榮家安置戶紀實

文/楊念湘 - 4 十一月 2009 - 1 篇回應

謝家五口的下一步─馬蘭榮家安置戶紀實

謝家的租屋在八八水患中遭流失,謝大哥、大嫂、兩個孩子跟謝阿嬤一家五口成為災民,現安置在馬蘭榮家,但是依照規定,他們不具住進中繼屋的條件,現於馬蘭榮家暫居,仍在失業中的謝家人,不知如何踏 出下一步。

災民沒隱私,生育力下降…

文/大社達瓦蘭部落 - 31 十月 2009 - 災民沒隱私,生育力下降… 已關閉迴響。

災民沒隱私,生育力下降…

風災至今已經第84天了,所有的族人仍然住在政府安置的營區裡,雖然有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雖然三餐的伙食不是問題,但…….個人的隱私問題卻一直未得到妥善的處理。

政策整理:安家(安置)方案及組合屋興建進度

文/前「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 - 23 十月 2009 - 10 篇回應

政策整理:安家(安置)方案及組合屋興建進度

為了瞭解現有政府提供的「安家方案」選項,以及中繼安置組合屋的興建情形,謝志誠教授整理了相關資訊,提供大家參考,未來將繼續追蹤災民安置情形,請大家繼續關心。

很多個為什麼?大鳥部落近況1020

文/楊念湘 - 22 十月 2009 - 10 篇回應

很多個為什麼?大鳥部落近況1020

大鳥部落的災後安置不斷變化。原訂9月29日興建的中繼屋,後來喊停,10月3日,馬總統與大鳥災民碰面,親自確認14戶永久屋的興建,10/15,政府再次推翻「14戶永久屋的承諾」,改為「九戶的中繼屋」,面對政策善變,居民從憤怒變為無奈。另外,關於受災戶認定標準,也引起許多爭議。

力促以災民為主體的重建政策–專訪海棠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陸宛蘋

文/江妙瑩,轉載自「網氏女性電子報」第304期 - 20 十月 2009 - 1 篇回應

力促以災民為主體的重建政策–專訪海棠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陸宛蘋

她認為,在國土重規劃過程中,政府應提供多元選擇;如果族人能夠接受不便利的交通,不寄望政府開山路,依然可以重回安全的祖靈之地,延續部落文化、農作產業,「像司馬庫斯一樣,僅容許小型巴士通行,卻讓部落文化有了永續發展的契機,不也是一種選項?」

莫拉克災後重建委員會開始收「安置與中繼屋」提案

文/花玉婷 - 19 十月 2009 - 4 篇回應

莫拉克災後重建委員會開始收「安置與中繼屋」提案

甫於10月14日召開的莫拉克災後重建委員會,災區鄉長聯合提案,希望提供「中繼屋」選項的請求已有進展。重建會開始收集各災區與臨時安置中心災民對於中繼與安置的提案。

重要政策最新情況─中繼安置、原居住和耕作許可說明

文/特約記者馮小非 - 14 十月 2009 - 6 篇回應

重要政策最新情況─中繼安置、原居住和耕作許可說明

今日(10月14日)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委員會召開第七次會議,今日重建會中討論的議案很多,包含治水、災後疏浚土石清運、農田回填等,以下先針對中繼安置政策、被劃定危險地區之原鄉居住地與耕作模式,做紀錄說明,其他議題,將另文處理。

尊重被助者的價值與文化─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專訪

文/梁玉芳 - 11 十月 2009 - 6 篇回應

尊重被助者的價值與文化─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專訪

現在,重建的討論充滿「永久屋」的迷思。什麼叫做「永久」?重點不應是屋的「永久」而在「家」的概念。讓居民的家人能住在一起,部落親人能聚集,家庭功能可以發揮,才是應該考量的。「屋」根本不可能是永久的,只有部落文化與家庭的價值才能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