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其他

破舊的字典,新生的未來:關山村社造員蘇美玉

文/何欣潔 - 27 八月 2010 - 5 篇回應

破舊的字典,新生的未來:關山村社造員蘇美玉

「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夠讓他們知道,外面很多人都在關心他們的。」災後一年,蘇美玉的字典一頁頁地蜷曲、破爛,關山村的故事,卻正要一頁一頁地慢慢開啟。

陽光下的甲仙新米傳奇:什麼是產業重建?

文/何欣潔 - 21 八月 2010 - 2 篇回應

陽光下的甲仙新米傳奇:什麼是產業重建?

圳路修復了,甲仙愛鄉協進會卻不願只是照本宣科地種出「無毒、有機、高品質」的稻米「商品」而已。除了做為一種美味的食物,在成長過程中,更讓甲仙國小五年孝班的孩子們體驗了農事的辛苦與快樂。

兩次水災之後,有機新希望

文/何欣潔 - 18 八月 2010 - 5 篇回應

兩次水災之後,有機新希望

甲仙以有機方式栽種新米,成果與銷量不但令外人驚艷,也引起本地農民的訝異。陳漢忠阿伯便篤定地表示:「雖然以前不相信,但未來若還有自己的田,我還是會用有機栽種的方式。」

在關山,看見無與倫比的美麗

文/劉瑋婷 - 21 七月 2010 - 8 篇回應

在關山,看見無與倫比的美麗

甲仙鄉關山村,舊名阿里關,地名起因於位置向上通往那瑪夏鄉,身處原漢交界處。災後的關山村,一直有一股力量在匯聚、壯大,他們不是什麼知名人物,更沒有顯赫的背景,但讓人直接感受到的,是這個村莊的善良,還有勇敢。

希望的橋-甲仙大橋

文/曾麗雲 - 3 七月 2010 - 5 篇回應

希望的橋-甲仙大橋

甲仙大橋的LED燈光共有21種,隨著季節、節慶做變化,晚上還有兩場燈光秀。大橋通車了,真的開心,因為出入不用再繞著工程現場轉;但,更開心的是,它點亮了沉寂2年的甲仙,期待這個超級無敵的大工程,能帶來些什麼?

甲仙外籍媳婦,因八八臨工凝聚情感

文/邱麗珠、謝春旭 - 25 六月 2010 - 1 篇回應

甲仙外籍媳婦,因八八臨工凝聚情感

沈文香目前在甲仙愛鄉協會的安排下,在實驗公田裡從事有機蔬菜、水稻、山芋等作物的種植,每隔2-3天 採收一次,並集中產銷,可以維持自給自足。她說:在甲仙人情味濃,辦公室成為連繫社區居民彼此情感的家。

八八臨工的甲仙經驗─讓農民更貼近社區

文/楊超能、秦美蘭 - 18 六月 2010 - 3 篇回應

八八臨工的甲仙經驗─讓農民更貼近社區

因甲仙愛鄉協會積極介入,有效整合八八臨工政策所提供的各項資源,讓一群八八臨工得以一起工作、上課、互相交流,並賦予這些工作更高的意義,不只是為了薪水,更是為了自己生活的家園,自己的社區。

日照甲仙埔-3 我是五里埔的孩子

文/甲仙愛鄉協會 - 15 十二月 2009 - 1 篇回應

日照甲仙埔-3 我是五里埔的孩子

這一次,是我們求學路上最坎坷、最沒有動力的時候,然而,在每週六、日早上,有老師專程到五里埔來幫我們上課,讓我們有更好的學習機會,愛鄉協會的老師提醒我們:要好好充實自己,為自己的家園「小林」寫歷史!

自力救災與重建-專訪甲仙大田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琪

文/溫炳原 - 4 十二月 2009 - 自力救災與重建-專訪甲仙大田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琪 已關閉迴響。

自力救災與重建-專訪甲仙大田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琪

大田社區能夠順利走過來,主要來自平時培訓的志工人員,我們經常聚會,一方面協助活動推展,另一方面連繫成員感情,凝聚共識。所以當災害發生,不用多說,自然就共同盡心盡力。

當水流變成一把刀

文/輔大生命力新聞記者劉瑋婷 - 24 十一月 2009 - 當水流變成一把刀 已關閉迴響。

當水流變成一把刀

如果災區禁止耕種,對當地人的生計會造成莫的衝擊,「如果是耕種造成災害,當然要禁止,但如果是可以耕種的,為什麼要禁止?」闊伯認為,政府如沒有實際了解狀況,就擬定政策,對當地人的生活、環境會造成很大影響。

走錯棋的邊緣災區重建

文/溫炳原 - 23 十一月 2009 - 1 篇回應

走錯棋的邊緣災區重建

甲仙的班芝埔及滴水地區,可說是莫拉克颱風的棄嬰災區,當外界看到小林滅村消息而知道甲仙受災情況之際,卻也同時忽略了甲仙其他人煙稀少、土石卻鋪天蓋地的邊緣災區。他們的重建之路,也比小林村來得受官方擺佈。

甲仙蔓花生,重建公田有機耕

文/溫炳原 - 23 十一月 2009 - 1 篇回應

甲仙蔓花生,重建公田有機耕

災後的第97天,旗美社大「甲仙農業共同成長班」學員,同時也是「蔓花生」家族的十多位成員,為了持續追求災前共同對有機耕作的理想,不畏莫拉克颱風無情 肆虐後的滿目瘡痍,展開災後的第一波有機栽種行動。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