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淳毅 - 1 七月 2013 - 2 篇回應
行政院原民會宣布將在莫拉克災後的「遷村型」部落執行「莫拉克颱風災後遷村原鄉部落再利用及傳統文化地景重現實施計畫」,計畫的實施範圍為莫拉克災後的「遷村型」部落,以及「其他經行政院重建會建議之原鄉部落或永久屋基地」。有資格參與計畫的,是這些部落之中,居住於永久屋,且在原鄉有房屋、土地財產的族人,可憑自由意願參加。參與者在原鄉的財產被視為「文化公共財」,由參與的族人一起訂定一套「部落公約」,來決定文化公共財的重新營造,以及原鄉的自主管理、維護、經營機制。
文/社區林業研究室 - 13 五月 2013 - 霧台鄉阿禮部落紅肉李豐收假期(2013產量不多,僅此一梯!) 已關閉迴響。
阿禮部落在莫拉克風災後原鄉人力單薄,平常沒有人管理的情況下,紅肉李成為動物樂園,頑皮的獼猴常將未成熟的紅肉李咬了一口便丟掉,族人們都好心疼…於是阿禮部落預計在5月份紅肉李成熟時,請大家來參與紅肉李採收,感受農家豐收的喜悅。
文/劉瑋婷 - 23 四月 2013 - 1 篇回應
但在進行小型的生態旅遊同時,部落也開始思考:「遊客到山上來了,但是沒有農產品可以買?」的問題,阿禮部落裡有許多紅肉李,成了居民對於農產品的發想起點,在與業者交換意見之後,今年度,上山的遊客將可在阿禮部落購買到紅肉李果乾。
文/鄭淳毅 - 29 一月 2013 - 1 篇回應
座落在文化園區的Abaliwsu家屋,期待是一個打破地域族群界線的「文化共振」場域,家屋中設置的石板桌,可以如圓桌論壇一樣,「可以做為薪火相傳的地方,或文學創作、藝術家在這裡共振。透過論壇方式,共振出魯凱、排灣的文化議題,更多精采故事,繼續在這個石板屋發展下去。」
文/劉瑋婷 - 22 一月 2013 - 1 篇回應
阿禮部落擁有西魯凱最古老的部落文化,多年來在生態監測上的努力,好不容易盼到了山羌、山羊繁衍下了一批又一批的後代,也帶著許多遊客透過生態旅遊的方式認識這個老部落,卻因為劃上特定區域之後,居民的生活空間受到限制。
文/劉瑋婷 - 24 十二月 2012 - 1 篇回應
阿禮部落代表包明堂也提到,因為風災,阿禮部落延伸至長治百合部落園區裡,過去這段時間,阿禮部落巡守隊也扮演著守護遊客、居民、野生動物安全的角色,也組成了古謠隊來延續阿禮部落的傳統歌謠,讓更多人可以聽見阿禮的傳統與美好。
文/劉瑋婷 - 4 十一月 2012 - 1 篇回應
雖然部落對於未來的產業走向有所規劃,但包明堂仍憂心,部落產業往往面臨行銷與包裝的難關,「這方面真的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在2012年將要結束之際,這股阿禮風,從原鄉到永久屋,正源源不斷地吹拂著,讓人心穩定、讓文化發揚。
文/劉瑋婷 - 20 七月 2012 - 2 篇回應
「我十多年前到阿禮的時候,覺得那裡真的是神仙住的地方,雲會飄過來圍住你,然後又飄走,真的是一個雲端上的部落。」原住民文化園區局長鍾興華認為,部落文化雖然暫時離開原鄉,但其實也象徵著文化延伸到新的地方。
文/柯亞璇 - 7 二月 2012 - 2 篇回應
「重建條例」沒有明文限制所謂「安全堪虞」等地區的原住民族的基本生存權,因此「看似」族人還是保有著 原來土地關係的所有權。但法扶基金會律師代表提出質疑表示,實際上「如果這個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權益如何被保障?
文/劉瑋婷 - 23 一月 2012 - 1 篇回應
唐毅表示,母親與大哥各自獨立為戶,並且是「在災前就已經分戶」,兩份戶口名簿上清楚寫著不同地址,當時雖然哥哥與媽媽各自用兩戶的戶籍去申請房子,但援建單位卻認定母親與大哥應該同住,因此在最終核配時是將哥哥與媽媽合併計數,僅核配14坪一棟。
文/柯亞璇 - 21 一月 2012 - 3 篇回應
阿禮部落遷村之後,除了重建政策規劃還在處理相關的問題,在生活經濟上的政策也遇到相同的瓶頸。去年6月開始,屏東縣政府規劃長治百合開始種植的無毒農場-水果玉米,在政策與部落執行想像上的落差下水果玉米沒有收成宣告失敗。而生活重建中心將近三年毫無成效的生活重建,也讓族人大失信心。
文/劉瑋婷 - 5 一月 2012 - 5 篇回應
期待著會有第三期永久屋的林秀妹說,在阿禮,有許多家庭跟他一樣,面對核配標準不一的問題,而在長治百合部落園區裡,也有許多人像她一樣,聽了許多關於第三期的傳聞,滿懷期望的等待著,希望能有一個安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