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淳毅 - 1 七月 2013 - 2 篇回應
行政院原民會宣布將在莫拉克災後的「遷村型」部落執行「莫拉克颱風災後遷村原鄉部落再利用及傳統文化地景重現實施計畫」,計畫的實施範圍為莫拉克災後的「遷村型」部落,以及「其他經行政院重建會建議之原鄉部落或永久屋基地」。有資格參與計畫的,是這些部落之中,居住於永久屋,且在原鄉有房屋、土地財產的族人,可憑自由意願參加。參與者在原鄉的財產被視為「文化公共財」,由參與的族人一起訂定一套「部落公約」,來決定文化公共財的重新營造,以及原鄉的自主管理、維護、經營機制。
文/鄭淳毅 - 27 二月 2013 - 2 篇回應
「太豐富」的部落生活,落在小朋友們眼底意外細緻,家人的表情、山上的一樹一景。一次孩子們帶著老師在部落裡漫走時,突然一直指著一片蒼綠,大 叫有猴子。「我怎麼看都看不出來猴子在哪裡。但是他們跟我說,老師,因為我們住在這裡,我們平常都有在觀察,所以我們知道猴子在哪裡。」
文/鄭淳毅 - 2 二月 2013 - 禮納里部落(24)大社村民組成「自然農法」產銷班,對未來寄予厚望 已關閉迴響。
日前大社村,有意願共同成立產銷班的十六戶農戶,召開了籌備會議。參與的成員多半是老人家,但也有少數的年輕人。眾人熱烈討論各種籌備工作,對未來產銷班的成立寄予厚望。重建會知道永久屋基地周邊土地不足,難以耕作,所以也鼓勵族人回到山上耕作,再把農產品帶下山來,放在永久屋銷售。
文/劉瑋婷 - 19 一月 2013 - 2 篇回應
長治百合部落裡的三地門居民,雖多將戶籍遷至永久屋裡,但對於是否真能成為第11村,有些居民仍持保留態度,甚至認為此時談論這項議題還言之過早,也有居民傾向支持成立第11村,15日晚間,三地門鄉的德文、達來兩村居民在長原教會中召開座談會,希望能夠了解部落居民彼此的意見。
文/劉瑋婷 - 15 一月 2013 - 2 篇回應
許哲瑋也提到,每一年,在欉紅都會將合作的農戶的咖啡豆交由專業人員試喝、品嘗,再將結果回饋給農戶,「我們雖然不見得懂得怎麼去種咖啡,但是把這個意見 給農戶,對他們會有幫助。有一年他們喝到了海鮮味,我們就把這個結果告訴農戶,他很驚訝地說:我只有灑了一點貝殼粉,沒想到這樣也會喝得出來。」
文/劉瑋婷 - 9 一月 2013 - 1 篇回應
簽到永久屋的德文與達來兩村共61戶居民,希望能夠脫離原本的村落,單獨成立「三地門鄉的第11個村」,來自德文相助巷的杜鳳嬌直言,「我們在這裡,就卡在中間,有資訊我們都比較不清楚,如果能多一個村,我覺得這樣比較 好,不要再被冷落、被遺忘。」
文/鄭淳毅 - 6 一月 2013 - 德文生態旅遊,找回自己部落的感覺! 已關閉迴響。
三地門鄉德文村的族人帶領著遊客,面對群山和薄霧,講解部落的由來與遷徙故事,隨後帶領客人行走獵徑,由部落 的老人家示範過去如何搭設陷阱。德文從日本時代就種植咖啡,族人示範以土法將咖啡豆脫殼、炒香。 一日遊的行程,就在悠閒的步調中度過。現場咖啡香四溢,遊客和部落的主人們自在的談笑、交流。
文/劉瑋婷 - 15 十二月 2012 - 長治百合部落(42)咖啡產業要發展,真的要一起才能往前走 已關閉迴響。
現階段,三地門咖啡生豆已接到了詢問電話,但居民目前還必須計算自己的成本,「我們都還是要回到山上去採,這些都要算在裡面吧。」同時,居民也會相互提醒,「現在搬下來了,我們三地門也沒有幾戶,真的就不能在分你我了,要一起才能夠往前走。」
文/鄭淳毅 - 10 十二月 2012 - 原來我們在藝起─三個部落合力推動社區產業 已關閉迴響。
台24線過去遊人如織,但多數遊客驅車觀賞山景、駐足路旁餐廳,很少深入周遭部落。達來族人也表示,過去經過的客人雖多,部落卻沒有出現過真正的產業。八八之後為了經營生態旅遊、參與培訓,不但是達來村建立在地產業的開始,也讓族人感覺到別有收穫。
文/劉瑋婷 - 30 十一月 2012 - 12 篇回應
居住在長治百合的三地門居民們,都面臨著採了生豆但卻不知道能賣給誰的窘境。大概有十至十五戶的居民都有咖啡豆等待著買主。經過農戶們討論過後,決定以共同窗口的方式來與消費者聯絡,若您有意願購買生豆,可與馬妹聯絡。馬秋妹:0912-746108。
文/鄭淳毅 - 11 十月 2012 - 1 篇回應
三地門鄉德文村在八八之後被判為不安全區域,聯外道路長期路況不佳,但多數族人仍留在原鄉生活。德文有馳名的咖啡、豐富的人文生態景觀,過去族人就曾討論要結合這些特色,發展在地產業,但直到八八之後才有機會實行。現在,德文村也開始經營有機農場,成為當地特色產業的一環。
文/莫拉克新聞網記者整理 - 13 八月 2012 - 在永久屋想家(5)三村共處的禮納里,各有不同難題(下) 已關閉迴響。
在這場重建中,極大多數的達瓦蘭族人選擇了永久屋,也有極少數族人,選擇留在原鄉耕作、生活。曾有族人認為,這樣影響了部落集體共進退的團結,但災後將滿三年的今日,也逐漸出現肯定之聲「有人留在山上,對我們是好事,表示我們大社還有人在,哪怕只有 一戶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