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淳毅 - 1 七月 2013 - 2 篇回應
行政院原民會宣布將在莫拉克災後的「遷村型」部落執行「莫拉克颱風災後遷村原鄉部落再利用及傳統文化地景重現實施計畫」,計畫的實施範圍為莫拉克災後的「遷村型」部落,以及「其他經行政院重建會建議之原鄉部落或永久屋基地」。有資格參與計畫的,是這些部落之中,居住於永久屋,且在原鄉有房屋、土地財產的族人,可憑自由意願參加。參與者在原鄉的財產被視為「文化公共財」,由參與的族人一起訂定一套「部落公約」,來決定文化公共財的重新營造,以及原鄉的自主管理、維護、經營機制。
文/鄭淳毅 - 28 六月 2013 - 來義老人關懷站手工藝品義賣,籌措旅費帶vuvu出遠門玩 已關閉迴響。
來義村的日間老人關懷站,決定要帶著vuvu們去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去的台北好好玩一玩。「時代變化很快,你跟他們說有一種『咻一下眼睛來不及看就到了的車』,沒有實際去看也不知道是什麼。」大家決定發起編織手鍊義賣,自己籌措旅費,希望能努力成真。
文/鄭淳毅 - 19 六月 2013 - 1 篇回應
中間路部落在莫拉克災後遷移到普力姆永久屋,2010年底永久屋落成之際,仍有近半數的族人無法獲配永久屋。不到五十戶的小部落,在重建之路飽經波折,陷入「遷村遷一半」的窘境。但兩年來族人堅持部落會議的最初決議,不願因為政府核配標準的波動,更改經部落議決的核配名單,族人指出,雖然仍無法完全平息爭議,但這份名單在族人心目中還算公平,是相對圓滿的結果。
文/鄭淳毅 - 28 五月 2013 - 2 篇回應
六十五歲的阿瑞,在山上經營小吃店超過三十年了,入住新來義永久屋沒多久,阿瑞就把麵店的營生家當都搬到永久屋繼續開店。阿瑞的小吃店,每天也多少有村民、工人在此,吃麵相聚,交換彼此的生活和笑語,也交換自家的農產等物,頗不寂寞。
文/鄭淳毅 - 14 五月 2013 - 1 篇回應
八八之後,河床不斷堆高,疏濬與護岸措施闕如,在大橋落成之季,河床土方也將回填河的兩岸,影響所及,大後部落災後重修的活動中心、部分居民的菜園,以及國寶級木雕師高富貴的工作室,都將掩埋土方之下。他被譽為「國寶級」的木雕師,是少數繼續傳承傳統木雕的老匠師。他曾說,從父親手中傳下這些技藝時,老人家便告訴他,「我們沒有文字,文化都保存在木雕裡,你要把它傳下去。」
文/鄭淳毅 - 26 四月 2013 - 1 篇回應
吾拉魯茲永久屋」兩年,第二期永久屋的40戶,於日前(4/20)舉辦入住典禮,屏東縣政府也同時宣告,屏東縣內最後一批永久屋終於完成,泰武村遷村到永久屋,至今仍有數十戶族人因沒有核配資格,無法與部落同在一起。第二期住戶說,心裡「一半高興、一半難過」。
文/鄭淳毅 - 10 四月 2013 - 1 篇回應
古樓村位在林邊溪上游堤防,歷年颱風都曾因堤防掏空、潰堤,致使水淹民宅、甚至帶走人命。來義鄉代表柳順慶說:「我們不是反對整個人工湖計畫,是真的對於我們部落的安全有疑慮。政府告訴林邊的人說,蓋了人工湖他們就不會再淹水,卻把危險放在我們上游部落。」
文/鄭淳毅 - 26 三月 2013 - 1 篇回應
新來義永久屋基地成立新的社區發展協會,在各大永久屋基地之中,是有別以往的新做法。但在原鄉之中,以社區為單位則有例可循。如一個村子涵蓋多個部落時,可能會以部落為單位形成社區,社區組織不但在生活照護、產業計畫之中扮演角色,也擔任居民與村辦公室、鄉公所等行政體系的窗口。
文/鄭淳毅 - 11 三月 2013 - 從撿石頭開始,親手挖的土地─新來義永久屋開放耕作 已關閉迴響。
雖然太陽下撿石頭、堆石頭好像枯燥又辛苦,但老人家們也說,從以前,開墾土地就是這樣開始的。同時,老人家也已經在盤算著可以種什麼作物了。「沒有水就種木薯,因為木薯只要有下一點雨就會長……這邊的土和我們山上的很像內,土鬆鬆,又有石頭。我在想下過雨馬上種地瓜,地瓜會很高興。」
文/鄭淳毅 - 3 三月 2013 - 只能與老房子共生死?八瑤分水嶺部落的李金花vuvu專訪 已關閉迴響。
沙發上堆疊著被褥,李金花解釋這是她現在睡覺的地方,因為整個住宅的後半部已經陷落超過一米,廚房不能使用,vuvu乾脆把自己的起居間改成臨時廚房、客廳當成臥室。每晚睡在很難翻身的沙發椅上,vuvu只是笑笑說:「我不敢睡在後面啊,睡這裡比較安全啦!」
文/鄭淳毅 - 27 二月 2013 - 2 篇回應
「太豐富」的部落生活,落在小朋友們眼底意外細緻,家人的表情、山上的一樹一景。一次孩子們帶著老師在部落裡漫走時,突然一直指著一片蒼綠,大 叫有猴子。「我怎麼看都看不出來猴子在哪裡。但是他們跟我說,老師,因為我們住在這裡,我們平常都有在觀察,所以我們知道猴子在哪裡。」
文/鄭淳毅 - 23 二月 2013 - 3 篇回應
八瑤部落的居民們常常笑說,滿州鄉已經很偏遠,八瑤部落更是偏荒。鄉公所多半是漢人行政,也很少進入深僻的部落了解關心。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是災後重建,連平時國家提供的社會救助資源,在族人眼中也難以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