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環境山水

重返Gade-高士部落的遷村之路(下)

文/李孟霖 - 12 七月 2010 - 2 篇回應

重返Gade-高士部落的遷村之路(下)

高士部落於莫拉克災前,是屏東半島山區少數發展社區營造頗具成效的原鄉部落,族人企盼延續部落命脈,讓遷村後的高士部落能保持舊有活力。

玉穗便道:真不是人走的道路

文/鄭淳毅 - 24 六月 2010 - 2 篇回應

玉穗便道:真不是人走的道路

一個星期早已過去,玉穗便道雖然用怪手挖通,但依然險惡難行,只能通行四輪傳動車輛,卻是居民補給物資、維持生活的唯一聯外道路。談起這條路,有梅山村民表示:「真不是人走的路。」

汛期交通:桃源居民盼以吊橋取代河床便道

文/鄭淳毅 - 10 六月 2010 - 5 篇回應

汛期交通:桃源居民盼以吊橋取代河床便道

針對汛期交通,居民提出六條吊橋搭配替代道路方案,分別連接勤和、玉穗、復興、拉芙蘭等處。雖然吊橋只能通行機車,但至少在颱風時節,村子的對外道路不致完全斷絕。還可騎車補給食品、送病患就醫。

如果您真的尊重鄒族─給嘉義縣政府的公開信

文/yapasuyong ‘e niahosa 梁錦德 - 5 六月 2010 - 6 篇回應

如果您真的尊重鄒族─給嘉義縣政府的公開信

莫拉克災後300日,嘉義阿里山的鄒族部落仍無明確計畫,4月份部落居民封山抗議後,縣府雖公開表示會儘速處理,但直至今日仍無進展。在5月份連續兩場豪雨後,不論原鄉重建或需要安遷者,對未來都感到更為憂心。

斷糧14天,桃源鄉民步行下山,抗議政府怠忽職守

文/鄭淳毅 - 4 六月 2010 - 22 篇回應

斷糧14天,桃源鄉民步行下山,抗議政府怠忽職守

桃源鄉的復興、拉芙蘭、梅山三村,從5/23降下豪雨、河床便道斷絕以來,已經成為孤島將近兩周,缺乏糧食、藥品,始終未得到政府單位任何援助。困守14天後,居民步行下山,抗議政府單位怠忽職守、毫無作為。

Namasia的心聲:誰把任意門借給我?

文/劉瑋婷 - 1 六月 2010 - 9 篇回應

Namasia的心聲:誰把任意門借給我?

528豪雨,因山上救護車沒有四輪傳動,導致一名病患往生。而雨季唯一的替代道路,又將封閉半年,居民表示,在無路可走的情形下,恐怕得自備「任意門」,才能下山「為自己加油」。

神山牧師受困山中的心情故事:0530沒有電的第二個夜晚

文/盧牧師 - 1 六月 2010 - 神山牧師受困山中的心情故事:0530沒有電的第二個夜晚 已關閉迴響。

神山牧師受困山中的心情故事:0530沒有電的第二個夜晚

如果,天災帶來的斷路、斷電等災情,會一直是居住於山中的原鄉部落的災害問題,那麼,我們的政府及相關單位,是否可以想想,協助我們守護山林的原鄉部落,建造所謂的「綠色、生態、自治部落」。

好茶村族人:哪裡才是我的家?

文/柯亞璇 - 18 五月 2010 - 好茶村族人:哪裡才是我的家? 已關閉迴響。

好茶村族人:哪裡才是我的家?

在台大城鄉所同學提出的「走,回家」的構想方式中,族人看見什麼樣的未來生活藍圖,而未來族人又期待用什麼方式「走,回家」?以下報導是採訪台大城鄉所研究生程廷以及李毓青的訪談整理以及這群學生的發現。

Namasia的災後250天(6)─學校在哪裡?

文/劉瑋婷 - 11 五月 2010 - 4 篇回應

Namasia的災後250天(6)─學校在哪裡?

達卡努娃村長:我這邊學生家長送,經過山背,到舊民權也是山,也是一樣落石啊,學生上下課都是危險,寧可分校嘛,是人多動還是一個老師動?每個人都是父母親寶貝的小孩子,但發生危險時,校長、政府可以賠這麼多嗎?

Namasia災後250天(5)達卡努娃─雨季來,我們有地方逃嗎?

文/劉瑋婷 - 11 五月 2010 - 8 篇回應

Namasia災後250天(5)達卡努娃─雨季來,我們有地方逃嗎?

達卡努娃村村長表示,災後九個月至今,他透過各種管道尋求外界協助,「我講了九個月,就跟民族會長避難屋講的一樣,我們也哭了九個月,人家不理,我到處用e-mail,反正我有看到什麼有e-mail的,我全部給它發,到處發」

好茶:我們是滅村,政府卻以「安置」的心態來處理

文/柯亞璇 - 9 五月 2010 - 6 篇回應

好茶:我們是滅村,政府卻以「安置」的心態來處理

一個部落要遷村幾次?魯凱族人的一生又要面對幾次的遷村?歷經各種遷村所挑戰的難題,最後決定在瑪家農場重新生活的好茶村魯凱人,未來還要繼續面對多少的「遷村課題」?一切似乎都是未知數。

歌聲迴盪北大武─ 泰武國小畢業生 傳統歌謠慰祖靈

文/查慧瑛 - 8 五月 2010 - 1 篇回應

歌聲迴盪北大武─ 泰武國小畢業生 傳統歌謠慰祖靈

臨行前,校長提醒「泰武村未來因遷村而遠離北大武的懷抱,但是要告訴祖靈,即使到平地求學,我們還會再回來,不會忘記自己長大的 土地。」查馬克也一再提醒孩子,把歌謠帶回屬於他的地方,才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