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環境與人

原住民的百年發展:誰的「傳統領域」?!

文/柯亞璇 - 14 十月 2011 - 1 篇回應

原住民的百年發展:誰的「傳統領域」?!

傳統領域的劃設,看似「還我土地」運動的延伸,但若僅是國家技術性的畫線,恐將為日後原住民族群之間的關係,埋下更多 複雜的問題,另外生態問題若無法處理,就算還回土地,「土地與人的關係」亦將無法恢復。

原住民的百年發展:「國土」之所以變成「國土」?!

文/柯亞璇 - 9 十月 2011 - 2 篇回應

原住民的百年發展:「國土」之所以變成「國土」?!

官大偉指出,「過去國家從原住民手中搶走土地,如今又要把土地還給自然,這中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邏輯的問題?!這些國土規劃背後的權利意義,才是要去解決的問題。」

部落的「汛期人生」何時殺青?

文/鄭淳毅 - 9 九月 2011 - 3 篇回應

部落的「汛期人生」何時殺青?

通車兩個月就斷了三次的削山便道,已經支離破碎。開發削山便道的原是為了取代河床路,讓居民汛期有路可走,但顯然成效不彰。居民表示,這次便道比719馬鞍颱風垮得更嚴重,不知還能再撐幾次強風豪雨?新來的年輕老師被路況嚇到,能待多久?

食物與小農(2)甲仙新米苦等圳路,發揮創意「以功代金」

文/何欣潔 - 9 八月 2011 - 3 篇回應

食物與小農(2)甲仙新米苦等圳路,發揮創意「以功代金」

由一開始單純的公田復耕,發展為在地子弟共同體驗農事活動,現在更發揮創意,與中元普渡的新式祭祀方法結合,令人讚嘆。「真的很希望圳路修好,耕作比較方便!」這是甲仙農民最想完成的心願之一。

農民生計,與河共存:河川地高莖作物種植規則修正

文/何欣潔 - 21 六月 2011 - 6 篇回應

農民生計,與河共存:河川地高莖作物種植規則修正

研究指出將作物的種類、間距、面積控制在一定程度以下,高莖作物的種植並不會造成河水面過度抬高,七河局副局長李宗恩表示「在河床種高莖作物本來就不一定會造成淹水,但是要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江宜樺發言惹議,寶來不老溫泉重建問題再現

文/何欣潔 - 20 五月 2011 - 7 篇回應

江宜樺發言惹議,寶來不老溫泉重建問題再現

國土復育工作是莫拉克風災之後的全民共識,但六龜地區的溫泉業者是否應該成為國土復育思維的代罪羔羊,被一律抹為環境殺手?亦或應於國土復育的原則之下積極進行溫泉業者的輔導轉型?

嘉蘭報告68-70堰塞湖造林

文/嘉蘭報告 - 10 五月 2011 - 2 篇回應

嘉蘭報告68-70堰塞湖造林

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的時候,太麻里溪上游的山區,包盛社舊址的右邊形成一片大崩塌。大量的土石堵住整個太麻里溪河道,形成一個堰塞湖。這一大片崩塌地從2010年12月起,開始造林,有不少嘉蘭人加入造林的工作。

疏濬林邊溪沙養灘 居民期待美麗海灘再現

文/李孟霖 - 7 五月 2011 - 1 篇回應

疏濬林邊溪沙養灘 居民期待美麗海灘再現

「養灘」也讓當地的居民對未來有著新的想像與期待。「希望縣政府與七河局在養灘完成之後,可以種植椰子樹,不要再種景觀樹了。椰子樹對養灘的效果頗佳,還有美景可以促進觀光。

林邊推鐵馬遊程 看見災區兩難

文/李孟霖 - 1 五月 2011 - 林邊推鐵馬遊程 看見災區兩難 已關閉迴響。

林邊推鐵馬遊程 看見災區兩難

「養水種電」看似得宜,但是否是災區的唯一選項?其目前最大的風險,在於鄉親對政策的質疑,深怕哪天再來一紙公文,全盤皆輸;其二,石斑魚列入ECFA的早收清單,當前的行情看俏,這也增添了林邊災區太陽光電產業的變數。

災後的省思:我們必須像山一樣的思考

文/李孟霖 - 10 四月 2011 - 2 篇回應

災後的省思:我們必須像山一樣的思考

澳洲「雨林資訊中心」創辦人John Seed來台訪問,走訪屏東八八災區後表示,「我們必須像山一樣的思考,山應該更了解水災,當演化與生態的深刻意義內化到心中,一種對所有生命的認同感會油然而生。」

違背正義的造林政策─以水保之名,抓部落小農祭旗

文/柳琬玲 - 6 十一月 2010 - 25 篇回應

違背正義的造林政策─以水保之名,抓部落小農祭旗

梅樹、無患子、橄欖、土芒果等大樹都不被認定為造林樹種,但是無患子根系抓地緊,長在植土不多的陡坡懸崖邊,是隨處可見的原生樹種,只因會有人來收購無患子,就說這樣不能算造林,要求砍除長草,這樣有利水土?

凡那比之後:來義一年重建 化為烏有

文/查慧瑛 - 24 九月 2010 - 1 篇回應

凡那比之後:來義一年重建 化為烏有

看到操場變成砂石場,就讀四年級的宗小妹完全笑不出來,「我還有很多書和寶貝在教室裡面,我想要去拿」她渴望的說。但無奈的是,教室裡頭泥濘不堪,出入口也被堵住,進都進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