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重建論壇

力促以災民為主體的重建政策–專訪海棠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陸宛蘋

文/江妙瑩,轉載自「網氏女性電子報」第304期 - 20 十月 2009 - 1 篇回應

力促以災民為主體的重建政策–專訪海棠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陸宛蘋

她認為,在國土重規劃過程中,政府應提供多元選擇;如果族人能夠接受不便利的交通,不寄望政府開山路,依然可以重回安全的祖靈之地,延續部落文化、農作產業,「像司馬庫斯一樣,僅容許小型巴士通行,卻讓部落文化有了永續發展的契機,不也是一種選項?」

尊重被助者的價值與文化─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專訪

文/梁玉芳 - 11 十月 2009 - 6 篇回應

尊重被助者的價值與文化─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專訪

現在,重建的討論充滿「永久屋」的迷思。什麼叫做「永久」?重點不應是屋的「永久」而在「家」的概念。讓居民的家人能住在一起,部落親人能聚集,家庭功能可以發揮,才是應該考量的。「屋」根本不可能是永久的,只有部落文化與家庭的價值才能永續發展。

遷村?可以多一點溫柔

文/謝志誠 - 8 十月 2009 - 1 篇回應

遷村?可以多一點溫柔

本篇文章為前「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受邀出席監察院調查會議之報告內容,蒙謝志誠教授同意,刊登在本網站上,本篇文章以超過7000字之 篇幅,詳細討論遷村、重建等議題及相關法令之探討,作者懇切叮嚀,希望請讀者能耐心讀完文章再進行深入討論,以免斷章取義。

從日本復興基金,談台灣災後重建基金之準備

文/謝志誠 - 29 九月 2009 - 3 篇回應

從日本復興基金,談台灣災後重建基金之準備

日本地方政府於重大災害後,透過地方交付稅制度設立「復興基金」支援災後重建,已行之有年。臺灣何不深入檢討921災後官民基金之運作經驗,進而備妥災後重建基金機制,以便逢災啟動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