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淳毅 - 19 七月 2012 - 河床越墊越高─大後部落河道與部落下緣同高 已關閉迴響。
族人表示,這次土石沖進聚會所,公家無動於衷,「聚會所是部落重要的共同活動空間,這次眼睜睜看著被土石沖過,族人感覺很心疼,也覺得大後部落不受重視。好像政府不以民眾為主,以 自己的行政考量為主。」
文/柳琬玲 - 18 七月 2012 - 3 篇回應
族人表示:「復興以上沒有電,形同恢復50年代的部落生活;送物資摔死的老議員,就是為了沒有電不方便才暫住桃源丈人家;如今也因為沒有電無法送回拉芙蘭安葬。摔死在南橫公路126K崩塌處的梅山里民,也因為使用發電機功率不良,大體不堪高熱長蛆,草草埋葬」。
文/柳琬玲 - 14 七月 2012 - 4 篇回應
與土地共生的部落人,每一年都承受壞路、斷橋、邊坡落石造成的人命犧牲與風險;對族人而言,這就是人生!但是政府的不作為(放任河床高於村落)、亂作為(原鄉豆腐渣工程、逼人下山的永久屋政策),卻造成部落偏鄉難以彌補的行政災與二度、三度傷害。
文/柳琬玲 - 12 七月 2012 - 6 篇回應
雖然才剛搬進山下組合屋,但族人希望可以加快回鄉腳步。自救會副會長杜耀順說「大家搬下來舟車勞頓又花錢,住這邊越久傷害越大,開支大得受不了」。建議桃源區長「考慮孩子上課以及金煌芒果、愛玉採收問題,九月份之前能否就把山上組合屋作好?」
文/鄭淳毅 - 11 七月 2012 - 「重建, 雖然是災難,我們學到很多」─中繼屋經驗再思考 已關閉迴響。
大武族人杜恩惠也提出,住在三和避難屋,不僅僅是汛期安置,其實也具有中繼屋的意義。她表示,「我們部落從以前就很分散,族人分布在各地,連台北、五股也有『小大武』!她們(旅外族人)也說,想念山上的部落,來這裡可以解相思,這是中繼空間很大的療癒。」
文/劉瑋婷 - 10 七月 2012 - 5 篇回應
大武部落除了繼續努力找地蓋中繼避難屋,居民也努力想辦法「回家」,610之後,不少居民汽機車遭到掩埋,留在營區的居民掛念山上的作物、牲口,設法回到山上的居民,則煩惱著要如何自己搭竹橋、蓋流籠,彭玉花說,「只要能有橋,我們要用走的走到霧台也沒有關係!」
文/柳琬玲 - 9 七月 2012 - 2 篇回應
桃源地區族人觀察,這次611大雨之後, 復興村與勤和村都顯示跟河床距離得太近,部分路段甚至直接從路跳進河床也不會受傷。Chiang認為:「整個南橫都需要找新的路廊。復興應當遷往Tamahu,勤和應當遷往勤和平台;拉芙蘭還好,雖然教會後方掉土,但是往部 落上下兩側跑,沒有直接衝擊到部落」。
文/柳琬玲 - 9 七月 2012 - 1 篇回應
勤和端往玉穗溪谷是最陡的部份,坡度都在70度~80度之間,令人幾乎心臟病發作,通車第二天緊急再修一條「比較不陡急」的路,差強人意,族人不免抱怨:「我們這裡沒有營區啊,為何要做一條給戰車走的路呢?官員們請你們將心比心,不然請你們自己開車上去,才能體會原住民的心聲」。
文/鄭淳毅 - 7 七月 2012 - 1 篇回應
針對610豪雨後的各地安置撤離經驗,行政院重建會主任秘書張恆裕,邀請高、屏地區政府、民間團體、居民代表分享各自經驗。居民代表提醒,與其大規模撤離到平地,山上的族人最希望的還是就地的避難、安置,不但降低社會成本,也能讓部落保有團結自主,盼相關單位正視。
文/柳琬玲 - 6 七月 2012 - 4 篇回應
復興下部落族人認為611水災因人為工程疏失,導致部落巨大損失,遭質疑的該項工程是由水保局台南分局委託高雄市政府發包施作,但水保局僅指派一名工程師到場,回應「因經費問題僅能做此層級工程」,並坦承拉庫斯溪上方有1000萬土方,這兩年來只有清疏13萬立方。
文/桃源區復興里611水災災後國賠重建自救會 - 4 七月 2012 - 3 篇回應
6月10日夜晚,因為水保局護岸工程缺口,導至拉庫司野溪溪水改道直衝高雄市桃源區復興下部落後,高雄市復興里布農族人承受莫拉克災區重建的二度傷害。日前部落已經組織了「國賠重建自救會」,要求國家賠償。
文/鄭淳毅 - 3 七月 2012 - 2 篇回應
八八之後,桃源布農族人的回家路總是迢遙險阻。河床路逢雨必斷、削山便道通車一年後就崩毀,唯一在汛期時可保通行的道路,則是陡峭險峻、屢傳傷亡意外的玉穗農路,但族人並不多說什麼。剛返家的復興婦女只是簡單的說:「回家的感覺真好,下面真的太熱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