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亞璇 - 6 十一月 2011 - 食物與小農(13):蝸牛也愛吃的「嘎力當」 已關閉迴響。
大鳥部落當季特色蔬菜「嘎力當」新鮮上市了,但目前僅能在部落有限的銷售環境內「巡迴買賣」,部落產業仍停滯在「人情價」的經濟發展階段,卻無法將無農藥健康蔬菜分享給其他的消費者,實在可惜!
文/柯亞璇 - 29 十月 2011 - 食物與小農(11)大鳥部落排灣族的肥料-拉芙盎 已關閉迴響。
也許是不使用肥料的植物生命力更頑強的生長環境使然,再分植出去的小米如果能夠繼續存活,成熟後也能夠產出較多的小米,也會從旁邊再長出新的小米分枝,所結出新的小米長更碩大也很漂亮!
文/柯亞璇 - 21 十月 2011 - 2 篇回應
輕鬆的一句「『後天』就有地瓜可以吃了!」道出對耕種技術熟練的族人而言,「種田就是這麼簡單」的生活思維。大鳥部落傳統農耕初體驗的工作計畫目前已經找到族人願意提供土地,並開始實驗各種適新合在地發展的農作物。
文/柯亞璇 - 23 八月 2011 - 食物與小農(10)大鳥部落:傳統農耕與產業發展的初體驗 已關閉迴響。
大鳥部落災後的產業發展模式,鼓勵部落以顧及土地倫理的古老智慧,照顧傳統農耕作物以及生活作物,例如小米與芋頭等,嚐試與外來援助單位共同發展出適合現代部落生計,以及舊有土地倫理原則的種植方式。
文/鄭淳毅 - 23 八月 2011 - 2 篇回應
「她設想的那個,是都市人說的公園。」Ciang聽了笑了起來,「我說不對,山就是要有人整理,才會漂亮。沒人整理,雜草叢生,不要說蝴蝶,鳥也飛不進來,還會有蛇,看了心裡都煩,怎麼會覺得高興?」
文/明有德 - 20 八月 2011 - 2 篇回應
也曾懷疑自己為何堅持留住部落,會不會更傷害它?離開,只會讓更多的魔爪伸入山林。這片山林保護著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兩年生息,足夠讓它再度雄偉,經過兩季颱風季節,山林不再有崩落的跡象,證明了它傷口已癒合。
文/鄭淳毅 - 18 八月 2011 - 食物與小農(8)阿香的廚房 已關閉迴響。
八八災後的下山,是阿香突破受災處境的一步,但山上的人,一如以往遭遇災難時,是正面相迎,而非轉身離去。阿香說,八八風災雖嚴重,但和以前也沒什麼不一樣,最終,大家也仍會像以前一樣,靠自己再站起來。
文/柯亞璇 - 17 八月 2011 - 2 篇回應
「祈納福」吃了營養成分清楚的部落食材就能夠把福氣納進來!魯凱族人盧惠美表示,八八災後,我們如何更懂得利用部落的食材,當物資進不來的時候,部落裡是可以自給自足的;同時,也透過創新,讓族人吃的更健康。
文/章雅喬 - 14 八月 2011 - 3 篇回應
鍾秋香說,她曾想嘗試 一種新型態的農事合作,「但是勞委會卻不認同,因為勞委會的官員認為農業是最弱勢的行業,做了沒前途。」但是鍾秋香認為「農業是台灣的經濟基礎。只是需要好的政策和方法來讓農村活起來。」
文/劉瑋婷 - 13 八月 2011 - 2 篇回應
Cina Ibu的孩子,從小跟著夫妻倆上山整理水蜜桃樹,她說,孩子們長大以後,會開玩笑地說自己是「沒有童年的孩子」,因為他們的童年,就如同傳統農村家庭中的孩子一般,在農田裡度過。
文/章雅喬。圖片提供/綠元氣生活重建中心 - 13 八月 2011 - 4 篇回應
「我們可是去年生活重建中心評鑑的社福倒數第一名喔!」江嘉萍苦笑說。「心靈的陪伴和社福照顧很重要,但我相信若一個農民他的產品可以種得好、賣得好,他一定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更快地『重建』。」
文/何欣潔 - 11 八月 2011 - 7 篇回應
直至2011年8月為止,六龜雲端市集以1斤80~88元—約比市價高八倍左右的價格—共銷出2200箱左右的金煌芒果。「雖然跟當初說的一萬箱有差距,但還是覺得很不錯了啦!希望下一季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