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攝影/古碧玲 - 28 十二月 2011 - 1 篇回應
粗淺接觸農事的這段時間裡,一直很想讓有機農作的當令農作物有好去處。因緣際會認識了因「八八風災」滅村的小林倖存者,雞婆的個性讓我提出了「小林南瓜」的建議,並聯繫知名麵包店「哈肯舖」進行契作,期望結出甜蜜結果。
文/柯亞璇 - 7 十二月 2011 - 5 篇回應
台東的紅寶石-洛神花,在族人細心栽培下,終於可以收成,但收購價錢的問題讓這顆「紅寶石」產業遲遲無法發光。嘉蘭村長林教廣表示,因為去年落神花的收購價錢過低,族人寧可讓花枯萎變成土壤的肥料,也不願意採收。
文/劉瑋婷。 - 6 十二月 2011 - 1 篇回應
11月下旬,老天帶來了連六天的雨量,下在屏東的蓮霧園裡,淹沒了農人企盼收成的心,這場雨造成了蓮霧生了果腐病、炭疽病、晚疫病,即使逃過「生病」命運的蓮霧,沒能躲得過「水傷」。不少蓮霧都載去餵鴨子,損失非常慘重。
文/柳琬玲 - 25 十一月 2011 - 2 篇回應
雖然農民希望廠農合作機制可以調高青梅價格至「可以謀生價」的每公斤12元,但此議在今年的價量協調會議中沒有完成。若農民無法有組織地抵制低價盤商,單依靠廠農合作要想幫農民解除長年來價格被盤商壟斷的痛苦,恐怕是緣木求魚。
文/柳琬玲 - 24 十一月 2011 - 1 篇回應
佔全國產量之首的高雄梅子產區,連年面臨梅價下跌無法掌握的窘境,日前在地方議員關注加上明年初總統大選在即,農糧署對於「101年杆採梅廠農 合作會議」謹慎以待,希望能協 調蜜餞廠與梅農,可惜沒有得到令農人滿意的答案。
文/柯亞璇 - 18 十一月 2011 - 4 篇回應
南投布農族成功的TOYOkA品牌葡萄,將曾經「放在路邊都沒有人要」的葡萄轉型為冠軍葡萄,但台灣新上路的農產品有機認證門檻卻成為冠軍葡萄銷售的關卡。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布農族TOYOkA葡萄,接下來還要面對哪些挑戰?
文/柯亞璇 - 21 十月 2011 - 2 篇回應
輕鬆的一句「『後天』就有地瓜可以吃了!」道出對耕種技術熟練的族人而言,「種田就是這麼簡單」的生活思維。大鳥部落傳統農耕初體驗的工作計畫目前已經找到族人願意提供土地,並開始實驗各種適新合在地發展的農作物。
文/章雅喬 - 5 十月 2011 - 1 篇回應
阿秋姊說,風災前,她和先生種植的蓮霧真的是走在別人的前面,但是因為現在一切重來,所以也有人比她們前面了,「我算是死在時代的尖端!」講完這句話,阿秋姊自己爽朗地笑起來,一邊仍細心地剪枝、接枝,祈禱這些小蓮霧樹們能平安長大。
文/劉瑋婷 - 6 九月 2011 - 5 篇回應
八月份,那瑪夏與桃源的居民為了道路走上台北街頭,林振輝的左手貼著痠痛藥布,舉著海報走在街上,台21線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Biung並不清楚,清楚可見的是自己依然還有貸款沒有還,只惦記著園子裡那 愈長愈高的草。
文/柯亞璇 - 23 八月 2011 - 食物與小農(10)大鳥部落:傳統農耕與產業發展的初體驗 已關閉迴響。
大鳥部落災後的產業發展模式,鼓勵部落以顧及土地倫理的古老智慧,照顧傳統農耕作物以及生活作物,例如小米與芋頭等,嚐試與外來援助單位共同發展出適合現代部落生計,以及舊有土地倫理原則的種植方式。
文/鄭淳毅 - 23 八月 2011 - 2 篇回應
「她設想的那個,是都市人說的公園。」Ciang聽了笑了起來,「我說不對,山就是要有人整理,才會漂亮。沒人整理,雜草叢生,不要說蝴蝶,鳥也飛不進來,還會有蛇,看了心裡都煩,怎麼會覺得高興?」
文/章雅喬 - 14 八月 2011 - 3 篇回應
鍾秋香說,她曾想嘗試 一種新型態的農事合作,「但是勞委會卻不認同,因為勞委會的官員認為農業是最弱勢的行業,做了沒前途。」但是鍾秋香認為「農業是台灣的經濟基礎。只是需要好的政策和方法來讓農村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