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琬玲 - 17 五月 2013 - 2 篇回應
這場雨,跟去年打掉許多便道便橋的六一一水患一樣,都是梅雨的滯留鋒面惹禍。只是今年的鋒面提早到達,居然發生在紅肉李尚在枝頭的產季以前。復興里長高華德表示:「如果今晚繼續下雨,那水就要漫過太空包,直接衝向復興下部落其他去年倖存的房子了。」
文/柳琬玲 - 17 五月 2013 - 擔心沒路,桃源復興以上紅肉李等不及紅就得竿打 已關閉迴響。
連續下了幾天的雨,桃源區的居民擔心道路不知何時會中斷,居民說:「前幾天雨都下很大,大家都會怕,都想趕快把貨送出去」。枝上的紅肉李還沒有機會長足其應有的斤兩,就趁早「青青就打下來」。如果粒頭夠大出去市面賣鮮食起碼有每台斤35元以上身價的李子,今年多半沒有機會撐到在欉紅熟的甜美,以每「公斤」10元的價格售出。
文/鄭淳毅 - 14 五月 2013 - 1 篇回應
八八之後,河床不斷堆高,疏濬與護岸措施闕如,在大橋落成之季,河床土方也將回填河的兩岸,影響所及,大後部落災後重修的活動中心、部分居民的菜園,以及國寶級木雕師高富貴的工作室,都將掩埋土方之下。他被譽為「國寶級」的木雕師,是少數繼續傳承傳統木雕的老匠師。他曾說,從父親手中傳下這些技藝時,老人家便告訴他,「我們沒有文字,文化都保存在木雕裡,你要把它傳下去。」
文/社區林業研究室 - 13 五月 2013 - 霧台鄉阿禮部落紅肉李豐收假期(2013產量不多,僅此一梯!) 已關閉迴響。
阿禮部落在莫拉克風災後原鄉人力單薄,平常沒有人管理的情況下,紅肉李成為動物樂園,頑皮的獼猴常將未成熟的紅肉李咬了一口便丟掉,族人們都好心疼…於是阿禮部落預計在5月份紅肉李成熟時,請大家來參與紅肉李採收,感受農家豐收的喜悅。
文/劉瑋婷 - 10 五月 2013 - 1 篇回應
莫拉克風災將屆四週年,同時也是102學年度新生入學通知的時間,在重建期程逐漸進入尾聲之際,在那瑪夏區南沙魯里的居民卻收到了公所通知,通知單上提到,南沙魯第一鄰至第四鄰的國小新生,其入學地點是在杉林大愛園區的民族大愛國小,這樣的通知讓居民直言:「政府視原鄉重建的居民於無物!」
文/劉瑋婷。老人家在老人關懷據點中放鬆身心。 - 7 五月 2013 - 長治百合部落(53)感謝各界愛心,佳暮老人關懷據點免斷炊之虞 已關閉迴響。
老人關懷據點將要斷炊的消息傳出,來自台灣各個角落的關心開始進入部落,採訪的同時,貨運公司又送來了幾大包白米,柯信雄說:「真的很謝謝大家,現在米已經夠了,協會的公用帳戶也已經有兩三萬塊的捐款,我想這樣就夠了,我們去二手餐飲設備店家找鍋具、料理台,再買一個冷藏櫃,很謝謝大家的幫忙,現在我們收到的白米跟錢已經夠了,希望大家把愛心留給其他更需要幫忙的地方。」
文/鄭淳毅 - 5 五月 2013 - 復興611受災戶燃起狼煙,告知祖先:我們人還在這裡 已關閉迴響。
災後四年,復興里的重建沒有完成,反而累積更多更深的無奈。河床上,六一一受災戶們升起狼煙,族人在原本是家的所在,立上竹子,堆好石堆,向祖先遙祝,也是向外界探求援手。許多人介紹自己老家時都說,這裡曾是拼盡半輩子在外努力工作,換來的一棟房子。
文/柳琬玲 - 3 五月 2013 - 梅雨來了,桃源居民憂溪底便道能撐多久 已關閉迴響。
孩子Dahu有感而發:「山都壞掉一半,有霧就很漂亮」。是啊,他從小看到大的蔭綠山景,在接近四年前的莫拉克風災後一夕巨變,成為禿掉一半且繼續落土掉石的土石流料源。今天雲霧繚繞的山頭,遮住了這些山的傷痕,卻意外恢復了孩子記憶中的山原本應有的美麗。孩子悠然神往的回憶中,讓他特有的深邃眼眸裡,流露著超齡的成熟冷靜。
文/家在南沙魯 - 2 五月 2013 - 南沙魯脆梅筆記(2)一點都不簡單的純粹滋味 已關閉迴響。
但當開始想賣南沙魯脆梅之後,我們有了一個重新去認識脆梅的機會,從整理梅園、採梅子,再到製作脆梅的所有工序,往往得忙上十多個小時才能看到成品,當我們身在其中,參與製作之後,才知道每一罐脆梅裡,滿滿的是工作者的力量以及堅持。
文/鄭淳毅 - 26 四月 2013 - 1 篇回應
吾拉魯茲永久屋」兩年,第二期永久屋的40戶,於日前(4/20)舉辦入住典禮,屏東縣政府也同時宣告,屏東縣內最後一批永久屋終於完成,泰武村遷村到永久屋,至今仍有數十戶族人因沒有核配資格,無法與部落同在一起。第二期住戶說,心裡「一半高興、一半難過」。
文/柳琬玲 - 18 四月 2013 - 1 篇回應
減產、價格不佳,許多青壯勞動力沒有如往年般回鄉打梅,就形成人手不足的惡性循環。因為一棵樹收成不多,鋪了網子出了竿子只有一點點收成,頻頻更換收梅植株與與重新鋪設收成網,增加了很大的負擔。也讓工人意願不高。
文/劉瑋婷 - 16 四月 2013 - 1 篇回應
今年春天收成的紅藜,在縣政府農業處、我為人人協會的協助下,由藜麥種植的農場──可樂穀與部落簽下契作的約定,可樂穀總經理謝振昌強調,「我們跟部落契作,才能與部落成為夥伴關係,而不是一種交易的關係,共同來延續土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