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溫宗義:和這些人在一起 是我最大的快樂

去年11月,那瑪夏南沙魯里民族教會傳道溫宗義應台灣宣教基金會(Taiwan Mission Foundation)之邀到美國與旅美的華僑以及當地民眾分享莫拉克災後南沙魯原地重建的心路歷程。不諳英文再加上文化背景的差異,遠赴重洋的旅程曾讓溫宗義猶豫是否要前往美國,他說:「感謝上帝,最不可能的事情居然會發生,一開始我也懷疑過自己是不是要去,第一個是語言的問題,第二個是生活習俗,第三個我想到的是:我去那邊做什麼?」

溫傳道提到,台灣宣教基金會的創辦人楊宜宜傳道在八八風災時便曾透過教會系統關心台灣,直到現在也持續著對受災學生的獎學金發放,基金會透過民族教會的姊妹教會─路竹教會郭恩信牧師的牽線下,邀請溫宗義到美國分享災後重建的過程,他說,遠在美國的僑胞朋友們都以為災後重建已經告一段落,卻沒有想到原鄉重建碰到阻礙。

八八風災當時,溫宗義與家人都在部落中,他說:「剎那間,有的人受傷,有的人在一夜之間不見,能救多少人,那才是我們要做的事。」

抱持著能救多少人就救多少人的決心,溫宗義與部落青年明有德、林聖恩在土石流侵襲村莊後,試著走過滿是土石的村莊,赤著腳走在泥濘中,目的只為了走到鄉公所找到「小耳朵」將部落受困的訊息對外傳送,「第一次發的時候,發不出去,又開始下大雨,我想,這下完蛋了,我們要被困在這裡,平台上還有人受傷,有些人也不知道安不安全,食物可能也不夠,還好…還好我們再試第二次,訊號就發出去了。」

DSC00745 [1]
凡那比颱風時,溫宗義與居民們一同將避難與生活必需品搬到民族平台(圖/劉瑋婷)

災害當時,沒有人知道會不會有第二次的堰塞湖潰堤,在平台上想號召年輕人一起到鄉公所去接小耳朵時,沒有年輕人站出來,溫宗義回憶,當時林聖恩與明有德負責周邊的巡守,聽到溫宗義的呼喚,主動走向他,「那時候,我跟聖恩、Wubu(明有德)用走路走到村莊時,後面有幾個年輕人開車下來,本來他們要跟著我們走進去,我跟他們說,去村莊裡面把能吃的東西都找出來,拿到平台上,我說,我們三個去鄉公所,如果沒有回來,就不要找我們了。」而溫宗義的腳也在當時受傷,回到平台上找鐵釘將深陷皮肉中的梅刺挑出,但傷口卻早已感染發炎了。

DSC00318 [2]
Wubu(圖/劉瑋婷)

當時在平台上,居民們不見民族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清惠,在堰塞湖潰堤前,溫宗義還與林清惠一同關心部落中不良於行的婦人,但在土石宣洩而下後,在平台上卻不見林清惠的蹤影,「那個時候我心裡面大概就知道林清惠長老已經不在了,但是那時候我不敢說,大家在問的時候我也都說他還在,他們還在……但是說了兩天之後,大家就覺得奇怪,為什麼一直沒有看到他,然後大家就知道林清惠長老已經不在了。」

DSC08828 [3]
溫宗義與小女兒溫諦,溫諦在莫拉克風災時未滿一歲,當時在平台上只能夠靠著雨水沖泡牛奶。(圖/劉瑋婷)

這些傷與痛在赴美的旅途中,溫宗義都必須按下情緒與關心八八風災的僑胞朋友們談起這場災難,「當時我自己的情緒也很激動,但是我知道我要把情況告訴他們,其實我心中也有點害怕,害怕自己萬一說錯了怎麼辦?」

溫宗義說,「我是這裡(民族)的人,從來沒有把自己定位成達卡努瓦,我是牧者,教會跟社區是共同體,在災難中,教會應該去扶持、去安慰,我是上帝的僕人,我應該在民族做好我該做的事。」

這趟旅程讓溫宗義感受到南沙魯未曾被外界放棄,從接洽到參加台灣宣教基金會年會,他說,台灣宣教基金會一直都很關心給的資源是不是有收到、也不斷詢問是不是還需要其他協助,溫宗義感謝台灣宣教基金會的協助,卻也明白外界的幫助之外更需部落的力量凝聚,因此並未一口便答應台灣宣教基金會的協助,而是將訊息帶回部落,讓部落的人共同討論南沙魯「原鄉重建的下一步」。

結束旅程後,溫傳道坦言這趟旅程改變了自己,「我對信仰的更加執著,他們(旅居美國者)說,原住民才是台灣的主人,才是真正的保護土地,他們移民到美國或是旅居美國,感受到歧視的問題,因而更能理解,如果沒有信仰,誰會關心我們這些偏遠地區?」

面對正要起步的重建路途,對村莊,溫宗義說「委身在村莊,才能體會真正的愛人如己,看事情也會更廣闊,想得更遠。」而在災後部落的紛紛擾擾,他肯定地說:「我盡力去做,不管別人怎麼說,和民族這些人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快樂。」

DSC00780 [4]
凡那比時,部落居民與溫宗義一同在避難屋裡禱告(圖/劉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