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大武部落:順應風災,然後藉著這個危機把部落重新營造起來。

前言:

屏東縣霧台鄉在莫拉克風災後受環境影響但卻沒有劃定特定區域也沒有遷村的大武部落魯凱族人,目前有20戶的族人在位於瑪家鄉三和南村避難屋生活,而風災當時,沒有安置於此的族人則被安置在屏東的榮民之家。

目前霧台鄉魯凱族人遷居長治基地第一期住戶以及瑪家農場基地的永久屋申請戶皆已入住永久屋開始新的生活,但是暫時被安置在屏東榮家的災民則將於12月31日前搬離,回到部落一年新的開始。

大武村長也表示,部落決定除了目前暫居避難屋的族人,其他的族人都在12月31日前都搬回去部落,也不搬入隘寮營區的安置所。

彭玉花村長表示,「沒有這個風災,我們也不可能重新的開始,很多事情不能去改革它。就是因為這個風災,我們可以順應風災,然後藉著這個危機把部落重新營造起來。」

image001 [1]
大武村族人的兩種安置模式,上圖為部落自行找尋資源興建的三和南村的中繼屋(99年12月29日),下圖為政府安排的屏東榮家的集體安置。
image015 [2]

先安排生活較困難的族人入住避難屋

彭村長表示,當時風災發生時,多數族人都是先安置在屏東榮家,之後才有三和南村的避難屋。在去年七月的時候20戶人家才開始全部入住,所以其實住在那邊的時間其實很短。

她也表示,住在避難屋的族人大約都是有孩子在平地就學的,或是家裡有老人家的。對於部落平地往返較困難的老人家,都先安置在山下的避難屋。因此住在瑪家鄉三和南村避難屋的家庭都是事先安排有孩子有在平地念書的或是生病的老人家,讓他們念書以及就醫比較方便。

也因為只有20戶的空間,所以就先開放登記給沒有能力在平地租房子的族人,先給予入住的權力。

而大武部落山上的狀況,除了道路做了搶修之外,大武部落的族人自己組織工作小組先回部落整理環境,在去年的12月18日先協助第一批的族人回山上定居。

只要是人心在一起,外在沒有什麼不可以處裡的。

「大武部落還是需要一個防備災的機制,我們部落有一個共識就是說,我們要懂得怎麼樣要有一個安全的撤離,那個是我們要再回到原鄉的族人必需要的一個危機意識,其實我們都有在做防備災的演習。」大武村長說著未來回部落要如何運作的計畫與想法。

她說,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備災中心,因為部落這次部落遇到這個災變,也是部落組織重新整備,為什麼我們部落可以比較容易達到共識,是因為我們每半個月,都會辦部落會議,分部在台灣北中南的族人都會回來,大家一起討論部落的未來,然後大家的走向,在風災之後要怎麼維繫部落的凝聚力以及討論部落的未來。

大武村決定搬回到部落後,本來是一個月一次部落會議,但如果是緊急的要全村來共同表決的事項,也會召開臨時的部落會議,請族人回來開會。自救會是由各部落裡的不同組織領袖共同組成,有教會的牧師、協會的理事長等等。

她也表示,回到部落其實最難解決的事,就是「部落的凝聚力」。她說,「『部落的凝聚力』是這個過程最難解決的問題。」許多外在硬體設施的部分,其實鄉公所都在積極協助,不是最大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要怎麼把人集合起來?以及重新建立族人回部落的信心,我想這是最重要的。她也說,「即使回到部落,但是人的心沒有在部落,這個部落要重建也是非常艱辛的道路。」

但彭村長也很有信心的表示,只要是人心在一起,外在沒有什麼不可以處裡的。

image013 [3]
八八風災第二年後,大武彭玉花村長表示,沒有這個風災,我們也不可能重新的開始,很多事情不能去改革它。就是因為這個風災,我們可以順應風災,然後藉著這個危機把部落重新營造起來。

原地重建的困境

除了部落的凝聚力之外,村長也擔心原地重建的問題是否可以在短期之內被解決。她說,「目前回部落比較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大頭目的問題。因為部落頭目是這次風災受災最嚴重的家戶,他的房子全部被淹沒,他是部落裡最大的受災戶。現在就是關於原鄉的原地重建,現在就是一直很苦惱。」

她說,「因為大頭目在部落他是一個文化精神領袖,如果說風災後沒有辦法協助部落頭目重建的話,我想部落的整合也是一個很大的麻煩。所以我們現在也是在想辦法協助部落頭目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原地重建現在遷涉到建築使用執照以及土地取得的問題,村長也表示,這個部份的申請也有時間性,整個狀況看起來也很難取得。

彭村長講到目前頭目的回部落的困境說,「大武村頭目柯阿良目前在岡山工作租屋,山上的家屋在八八風災時遭受淹沒,目前全村決議在安置所撤離後,要搬回霧台鄉大武部落繼續生活,但是家屋遭受淹沒的頭目,要如何繼續回到部落生活,這也是我很擔憂的。她說,頭目想要回到部落也都沒有辦法回來,因為也沒有地方住。」

即便「回家」的路程艱辛,大武部落族人還是選擇回家生活。大武村長表示,永久屋的條例,現在很難講。她也表示,「以屋換屋的方式,我自己在這邊要講的是,要遷,我們是要談條件我們才要遷,至少目前是這樣子。」

彭村長表示:

「我們不敢保證部落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是要遷,我們要有我們自己的想法在裡面,不是要像現在這樣的方式被逼的,回去也不對,上來(部落)住也不對。所以就變成這個樣子,回去又不安全,搬進永久屋的條件又不是我們想要的。

其實原則上,可以說部落現在這個情形沒有人可以保證他是安全的。我們也不是沒有想過如果未來再遇到必須要遷村的狀況要怎麼辦?但是什麼樣遷村方式,對部落才是好的?什麼樣的條件,才算是遷村?

不論是土地的產權問題以及房子的構造,應該要尊重部落的意見。而且房子也有我們自己的樣子,這才叫做我們的遷村,我們要有我們自己蓋房子的模式,現在的永久屋又不能釘,也不能做增修建,那算是什麼房子?」

最後她也表示,「你說再問我遠一點,我不敢再想那麼遠,但至少現在我們可以回到部落認真的重建。將來會變成什麼,已經不是我們可以預料到的。」

部落重建,沒有做不到的事。

彭村長也表示在魯凱族的部落以女性的立場來做事,壓力是一定有。44歲就當村長,在魯凱族的部落比較少有機會這麼年輕就當村長。

她也謙虛的表示,「我是一個比較敢做嘗試,很年輕的時候就在部落做社工的工作。所以,對部落我把它當作是使命,我沒有把它當作是一個職務。」

因此對於部落裡每一次的決定,每一次對外發的訊息,是否會造成部落的傷害?村長也沉重的表示,「其實我的壓力是在這裡,人的問題一定有,如果不把它放大,它自然會變小。如果太在意它,或是一直專注在這個地方,這個問題就會變大,我一直認為說,沒有做不到的事。」

順應風災,然後藉著這個危機把部落重新營造起來。

風災一年多以後,大武部落的族人在今年的1月也將要再回到部落生活,未來短期的生活打算要如何面對?村長很有信心的表示,目前回到部落要先做的是文化的重建以及農作物的栽植,先不去設想下一次的風災來會怎樣?就是先回去恢復部落以前的生活。

新的一年部落也成立農業產銷班,還有一個就是月桃苗園的設立去延續傳統植物的栽植,山上的部落會成立一個工作坊去連接山下避難屋設立的部落工坊。

她說,「沒有這個風災,我們也不可能重新的開始,很多事情不能去改革它。就是因為這個風災,我們可以順應風災,然後藉著這個危機把部落重新營造起來。」

八八風災之後,霧台鄉的魯凱族人皆陸續進入開始重新生活的狀態,選擇不遷村的大武部落生活,又將如何重新開始?記者將在繼續做相關整理報導。

image003 [4]
99年12月28日,三和南村的住家生活現況。部落族人用魯凱族傳統建材裝是自己的家屋。

image005 [5]
三和南村是由部落尋求外界資源協助興建的,99年3月22日,由霧台鄉愛鄉協會以及扶輪社贊助單位舉辦啟用典禮。

image007 [6]
99年3月8日,中繼屋搭蓋的雛形。

image009 [7]
99年5月4日,接近完工時的中繼屋外觀。

image011 [8]
除三和南村外,其他族人集體安置於屏東榮家的現況。八八風災之後,霧台鄉的魯凱族人皆陸續進入開始重新生活的狀態,選擇不遷村的大武部落生活,又將如何重新開始?(9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