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雖有爭議,仍十分期盼:桃源替代道路─削山便道

桃源鄉勤和-復興一段河床路,修復困難、進度遲滯,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生計。今年十月汛期結束後,公路局終於開始動工沿山壁挖出一條「削山便道」,供居民民使用。公路局雖宣稱12月底將完工,但據居民指出,目前進度未及一半。因環境變數,完工後是否在雨季間能夠暢通無阻仍無法保證,開工同時更有土地取得問題引發爭議。

居民對削山便道各有所見,但一條「安全可靠」的路,仍是大家共同的企盼。

苦候一年半,終於有路了?

八八災後被降限為「乙類修復」的勤和-復興路段,幾乎可算是南橫公路修復的最大難題。從前行經山壁的公路早已崩毀,取而代之的是墊高拓寬各數十米的河道,形成舉目所見皆河床的景象,無法再原路復健;如何規劃出一條新的公路,誠然有其技術困難和環境限制;而同時,沒有道路也嚴重影響著桃源鄉最靠內的復興、拉芙蘭、梅山三村居民數百人的生活和生計。

災後不久,「道路降限」消息傳出時,就曾引起當地居民不滿,認為輕忽原鄉生存權益,甚至有逼迫居民離鄉之嫌。儘管公路局表示:「不應該計較甲類乙類的名稱,雖然是乙類,我們還是盡量照甲類在做啊!」認為降限是不得已,並非等於公路局不修路。但修復進度緩慢,並將多數經費投注在容易被河水沖走的河床上,導致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居民只能仰賴時有時無的河床路通行,仍是無奈的事實。

三村居民因此生活不便、作物無法運輸,也曾困守部落斷糧兩周,之後又以險峻的玉穗農路充當聯外道路,為生計日復一日涉險出入,期間屢傳車輛翻覆拋錨等事故。「那麼多的錢,為什麼不去規劃一條真正的路?真是浪費國家的錢!」是多數居民的心聲。

今年八月底,公路局終於開始評估以一條靠山行走的「削山便道」,取代已無法原貌修復的南橫公路,供居民通行,完工後三村居民可望有一條相對安全穩定的聯外道路。對此,村民多半樂觀其成,引頸期盼。公路局同時也表示,勤和-復興這一路段的修復,可分為短、中、長三期。過去的河床便道即屬於「短期」階段,修通後運入大型機具,以便開挖削山便道,進入「中期」階段。削山便道完成,再持續評估,做一條「真正的公路」,則是「長期」階段。

不過,「中期階段」的削山便道,要維持多久才能進入「長期」?則是誰也不能確定。災後地形變動、地質不穩的情況下,如何興建一條穩固公路仍在未知之數,公路局初步評估,認為削山便道至少得撐個「三到五年不等」過渡期。

事實上,就連削山便道的完工時程也難以掌握。公路局雖宣稱,削山便道將在12月底完工,但眼看12月將盡,進度仍未達一半。第三養工處甲仙工務段段長徐文義,在本月中受訪時坦言,便道開挖後,仍有山間岩盤、邊坡土石鬆軟等技術問題需一一克服,是否如期在12底通車,尚無法保證,「我們還不能保證什麼,就是盡力而已。」

至於完工後,這條路是否真可取代易遭沖毀的河床便道、過於危險的玉穗農路,讓居民通行無阻?徐文義也坦言,環境、技術上的變數很多,「我們就是盡力。」

2 [1]

雨季過後修築的河床路。雖然遲遲未鋪柏油,讓居民自嘲:「車子該壞的地方都壞得差不多了。」但終於有一條較「容易」行走的便道。而在雨季時也擁有暢行的道路,則是三村居民最深切的期盼。

土地取得惹爭議

「削山便道」將使用多久無法保證,但桃源鄉多戶人家的huma(農地),則因位於便道行經之處,已經遭到開挖。公路局在土地取得的過程上,溝通草率、賠償細則也未釐清,僅以「租用」名義取得土地,令地主充滿疑慮,也引起非議。

地主之一的梅山村民顏明哲表示:「要租多久,也沒有明說,就說三到五年,那地都挖了,也不能再用了,光是租用有什麼用!」開挖的土地多數種植果樹,是農戶的收入來源,挖掉的土地不能再使用不在話下,開挖後邊坡鬆動,連周邊的土地也無法再種植作物,形如整片園子報廢。但公路局僅以挖取削山便道好供三村居民行走為名,要求地主簽下土地租用的同意書,卻未妥善溝通如何補償地主的永久損失。

土地遭開挖不但影響農戶生計,土地租用、取得、溝通過程的草率粗糙,也令地主們感到不安、不服。務農村民多半對契約文書不甚熟悉,聽聞公路局以「開這條路是為了村子的大家方便」要求使用土地,即簽署同意書,但心中其實滿懷疑慮。拉芙蘭村長謝文明也即表示:「一式兩分的契約,簽完之後他(公路局)就收走了,沒有留給我。我之前去住院,從醫院回來,就發現我的地已經被挖了一塊。」

與村長有相同情況的村民不在少數。對於土地租用多久,只知道「三到五年不等」;對於賠償如何計算,皆表示「不知道」、「不清楚」;雖然公路局也曾在鄉公所召開土地協調會,但三村居民對外通訊不便,不少地主在通知書郵寄到家時,一看日期才發現協調會已在幾日前開完,根本不及參加;凡此種種,使得有村民指責,整個土地取得過程「好像詐騙」。

對於公路局的協調會,居民也不甚有信心,認為協調會只是不斷說服地主讓出土地,卻不詳細說明賠償問題。梅山村民顏明哲認為:「有誠意的話,不要用開什麼會的,直接到我的土地上去談,看看範圍,多少地上物,都列出來,(賠償)是多少就是多少嘛!」

而對地主來說,除了賠償問題,還有失去土地的痛惜。梅山村民顏明哲表示:「他(公路局)跟我說,我那塊地也不怎麼值錢。我上面都有種東西,怎麼會不值錢……他怎麼知道,我從小就是天天跟著我爸爸去那裡工作……那真的是一塊不錯的地……」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儘管如此,多數地主仍選擇同意讓出土地。拉芙蘭村長謝文明的妻子Savi便表示:「因為這是以後三個村的人要用的,我們當村長的,沒什麼意見啦。」也有居民說:「勤和村的人,也有地在那裡。他就說,也是給你們三個村方便啦,就簽了。」

對此,公路局負責處理土地事宜的桃源監工站站長林鈺韌解釋:「現在也不知道(將使用便道)三還是五年,所以用租用的方式,至於以後真的有用到(指建造公路時),再徵收也都可以。這樣租用補償一次,徵收再一次,他(地主)不是拿兩份,對他也很好啊。」公路局表示補償細則,還會向地主進一步說明。

據悉,至目前為止,公路局仍未與地主詳談補償問題;從租用到「可能」徵收的精確範圍,也還未釐清,而削山工程已加緊進行,部分地上物已遭開挖難再估算。土地補償問題,仍待追蹤關注。

1 [2]

正在開挖的削山便道。數台怪手加緊動工,落下的土石常讓整片山壁塵土飛揚。

削山變數大,公路局:「盡力。」

儘管削山便道在土地問題上引起爭議,不少居民仍認為便道開挖有其必要。梅山村民顏福榮表示:「是應該補償的,公路局這麼多錢,拿一部分出來多多補償給地主。這條便道一定要做的,不然明年的紅肉李怎麼辦?」桃源鄉去年曾發生雨季時沒有道路運輸農產,數以萬斤計的紅肉李任其腐爛在地的慘況。

多數村民憂心舊事重演,無不對這條「削山便道」寄予厚望。

但削山便道的不少路段,開挖曾崩塌過的山壁,也有山間岩盤需打通、邊坡鬆軟需加固等技術問題要克服,是否保證在明年汛期,能承受降雨沖刷的變數,取代河床路、農路,供居民暢行無阻?

梅山村村長對此便提出自己的憂慮:「那條便道太高了,(雨季來了)有可能會崩,玉穗還是要打水泥。」他認為削山便道不無在雨季崩塌之虞,仍盼玉穗農路鋪上水泥,便道若崩塌,至少還有一條替代道路可行。

也有居民擔心的是對環境的影響。一位不具名的村民表示:「那個山都破壞成這樣了,還去挖它,真是最不好的事。而且挖的都是直直的下去(指坡度落差大),有可能會不崩嗎?他們為什麼不能做高架橋還是什麼別的方式呢……」

早在削山便道未開始規劃之前,桃源鄉一直有居民提出「六條吊橋」的替代道路方案,卻未能落實(請參閱報導--汛期交通:桃源居民盼以吊橋取代河床便道 [3])。據行政院重建會基礎建設處處長顏久榮表示,吊橋構想未能施行的原因,是因評估後,發現河床跨距太大,「橋墩要打在河床,難度太高,要另外選址,花的時間太久。削山便道12/31就完工,會比較快。」

他表示,吊橋還是會做,但僅做為農產運輸不時之需使用,經費由原民會籌措。目前,只有連接復興村、跨清水溪的一座吊橋已有經費,正進入初步規劃設計階段,吊橋的構想的落實恐怕仍相當遙遠。

當前,居民只能期盼削山便道在汛期前完成,不要再發生去年農產嚴重損失的情況。至於削山便道何時完成?完成後是否果然安全穩固,足可維持通行?暫且只能如甲仙工務段段長所言:「就是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