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面對災難,我們經常努力想找出致災原因,確保自己與這些致災因子毫無關連。然而, 此次梅姬颱風過後,全然不見公部門、媒體追究白雲寺致災原因,未免教人感到不安。全國還有多少白雲寺??我家又會不會是下一個白雲寺呢???( 圖/ 鐘聖雄 )
假如我住白雲寺
前言:
假如我住白雲寺一帶,當梅姬颱風因為共伴效應持續帶來驚人雨量,而我眼看混濁泥水逐漸淹滿住家一樓時,我究竟該選擇:
1.撤守住家二樓,靜靜等待不知何時才會抵達的救援人員。
2.在激烈到像是在揍人一樣的雨中游過幾百公尺淹水區,再到外頭依親避災。
還是…
3.帶著妻小逃往鄰近植被茂密,過去鮮少有崩塌紀錄,且非土石流警戒區的低矮山坡地寺廟避險。
坦白說,這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因為我會選3,這代表我也會成為白雲寺坍方事件中,那9位不幸罹難者的其中一員…
面對各種類型災難,我們經常無所不用其極地想找出致災原因,以確保自己與這些致災因子毫無關連,讓自己在天災頻仍的台灣寶島中,能夠過得更加安心。然而,此次梅姬颱風過後,媒體和輿論各界幾乎一面倒地在討論、報導蘇花公路的搜救過程,以及「蘇花高 / 改」是否要興建的議題,全然不見公部門、媒體去追究、探討白雲寺致災原因,未免教人感到不安。
作為一個尋常老百姓,說真的,與其要花那麼大的力氣去討論興建替代道路,我其實願意花更多力氣去討論住家安全;畢竟,天氣不好時我可以選擇不出門,但我總得有安全的家遮風避雨、安置妻小。
假如我住白雲寺一帶,我該怎麼辦?全國還有多少白雲寺??我家又會不會是下一個白雲寺呢???
災防中心:落實防災教育,提高民眾避險能力
「換做是我,我不會逃去白雲寺。」農委會水保局土石流防災中心主任陳振宇認為,就算他真的迫不得已必須棄守家園往白雲寺一帶避難,他也會先評估坡度、山壁距離、避難所結構之後再作決定。「比方說,我看白雲寺主體結構比較好,位置也不那麼貼近山壁,會是比較適合的避難地點,你看被土石掩埋的那兩棟民宅就是比較貼近山壁,所以就發生不幸了」,陳振宇說。
然而,陳振宇終究是地質專家,長年來的工作經驗,更讓他培養了豐富的避災知識,一般人遠不能比。此外,白雲寺一帶並非土石流紅色警戒區,周邊植被、林相也還相當完整,一般人若非具備相關專業知識,恐怕很難在如此環境下保持戒心。對此,陳振宇則認為:「就氣候面而言,過去50年,甚至100年才會發生一次的災難規模,在近年來的發生頻率偏高,因此我們勢必要更落實防災教育,全民也應該更積極瞭解防災、疏散、逃難等相關知識,才是基本自保之道。」
專家學者:台灣迫切需要「全面性地質調查」!
然而,落實逃難、求生知識固然重要,但相信所有人都希望,這樣的知識能永遠「備而不用」最好;畢竟,逃難功夫再好,也比不上「防災」來得重要。對此,包括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洪鴻智,以及陳振宇等三位專家學者均認為 – 目前台灣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儘速、全面性地調查出警戒區域,並藉此制訂出更嚴格安全標準。
柳中明表示:「以目前狀況來看,我們已經不知道台灣哪裡要警戒,哪裡不用警戒了。所以我們不能只針對特定區域、地形進行調查,而應該要進行全面性調查,找出最迫切需要警戒的區域。」
柳中明認為,白雲寺雖然看起來安全,但我們應該要反向思考,找出安全的極限點,也就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之下,安全的地方將不再安全」,並依此設定疏散標準。他強調,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待來更多的天災與挑戰,政府不應再沿用過去的安全界定標準,而要儘速、全面找出警戒區,並修改建築法規,讓所有位於警戒區的房舍都擁有更高的極限承受力。
洪鴻智也提出與柳中明相當接近的看法。他指出,目前國土調查資料相當零散,且歸不同單位所有,因此無法掌握全面性的警戒區域。「目前政府當務之急,就是要統整水利署、地質調查所等單位的資料,進行更全面的調查,再思考是否應以更嚴格的標準啟動避災機制,才能因應多變氣候條件」,洪鴻智強調。
陳振宇則認為,提高警戒區掌握度應從「管理」與「預警」兩方面著手。首先就管理面而言,就是要全面清查違章建築、收回或加強管制國有財產租借地,藉此降低地質受到破壞,或是人身財產受到損害的機會。至於預警面,就是要提高土石流、水災的預測精準度,這包括災難啟動臨界點預估,以及災難規模預估。
台灣真的準備好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了嗎?
看完以上三位專家學者的說法後,不知道此刻您有什麼看法呢?
作為一個無權無勢的小老百姓,我認為專家、學者、官員的看法都很正確,也非常精闢;問題在於「全面性地質調查」這件事情,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發‧生。換言之,下次又有天災發生時,我多半還是無法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會不會重演白雲寺的悲劇…
前幾天,政府在花蓮縣長及各方壓力之下,「極度有效率」地「有條件通過」了蘇花改的環評。我在想,如果「全面性警戒區」調查也能這麼有效率地「啟動」,那就太好了…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無情天災為台灣帶來了更多考驗,台灣真的做好準備了嗎?如果沒有,那麼「假如我住白雲寺」這個假設,恐怕值得更多人共同來思考。
白雲寺坍方事件已過半月有餘,至今政府都還沒有出面說明致災原因,遑論啟動全面性地質調查。圖為白雲寺其中三位罹難者靈堂,讓我們共同為他們默哀,也為自己祈禱吧!(鐘聖雄攝)
那兩位養雞人家到更大台的遊覽車上避難 結果遇難 自己的小貨車反而沒事
這要不要用地質學評論一下?
我是罹難者之一的家屬
在事情發生過後已經過了一個月了
卻不見政府出來解釋白雲寺災難發生的原因,也沒有檢討救災機制
當初我們很早就報案了,但是卻遲遲沒看到救災人員
到了隔天才出現一台挖土機跟幾個國軍挖掘
還一度停止挖掘,重新挖掘後十分鐘就挖到大體了
這樣叫我們這些罹難家屬如何忍受?
事情發生過後也沒有政府單位給我們坍塌原因
是因為它規模比蘇花小就不去注意嗎?
但這也有九條人命呢!
不知道政府官員表示他不會跑去白雲寺的標準在哪
一般老百姓哪懂得這麼多?
尤其山下又大淹水,你認為一群70幾歲的人會去游泳到沒淹水的地方求救嗎?
一剛開始是因為白雲寺也有土石淹進來所以九個人才會到沒有土石崩塌的民宅避難
我不認為政府官員在那種情況下還會可以正常判斷
因為如果是我在這種情況下我當然會跑到沒有土石的地方避難,更何況是一群老弱婦孺
希望宜蘭縣政府、蘇澳鎮公所能夠好好的檢討救災機制
給我們罹難者家屬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