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蘭部落的老莫:那個國度裏面很複雜又很單純

本文摘要:老莫說:「政府現在的應變機制,就是軍隊進駐,用最快的方式把人運出來,增強了救災的應變機制。」但那並沒有改變平地人政府跟原住民之間的關係。而且是更惡化,變成是我講什麼,你就要聽什麼。( 圖/ 柯亞璇。香蘭青年會拜訪屏東縣來義鄉南和部落 )

香蘭部落的老莫:那個國度裏面很複雜又很單純

前言:定居於太麻里的老莫

老莫有著不同於其他人在部落服務的方式,從大學時期屏東縣來義鄉排灣族部落的社團服務經驗,到後來因緣際會認識香蘭部落的青年會而加入會所的訓練,最後定居於台東縣太麻里的香蘭部落。

對原住民的認識,大學之前都是「零」,之後來到一個不同於自身生長環境的世界。老莫說,「那個國度裏面很複雜又很單純。」

在南部排灣族部落服務十幾年,在台東部落受風災重創時期,老莫和部落歷經八八風災的救援與部落青年會共同協助打撈八八風災在太麻里溪落水的警察。以下是記者專訪整理報導。

image001
(圖/楊正賢提供)

因為這次的事情,大家的心彼此更拉近。

一個因為大學服務部落的契機,展開老莫在部落紮根的學習之旅,中間經過部落青年會的洗禮與磨練,堅持「落地生根」的方式為部落服務,從八八風災之前一直到現在。

老莫,漢名,莊閔翔,一個從小在都市生活長大的台北人。熟識的朋友都稱他「老莫」,這個綽號最後變成老莫在香蘭部落獨特的代名詞。

而在八八風災協助救災的過程,反而讓他感受最深的是「因為這次的事情,大家的心彼此更拉近。」更加深了他與部落的連結情感與這塊土地的認同。

對原住民的認識,大學之前都是「零」。

老莫談起自己對於原住民的認識,是在唸輔仁大學的時候參加山地服務社,到屏東縣來義部落開始結下生命中與部落無法斷連的一種「家的關係」。

而老莫自己談到對原住民的認識,老莫表示,大學之前的認識都是零。他說,「學校考試最多就是考你台灣九族的分布圖,不會考你排灣族的表徵,魯凱族的文化特質,會考原住民九族的分布就很了不起了,更深的了解課堂上連提都不會提。」

那個國度裏面很複雜又很單純。

因為學生時期一連串奔波台北與屏東部落之間的學生生活,體會部落是他原本所認知的世界「另外一個不樣的世界」。他說,「就好像是去到另外一個國度,可是那個國度裏面很複雜又很單純」

他也表示,十幾年前學生時候的年代,剛好就是原住民各種與當代生活相衝突而產生很多問題的時候。他說,「那時候會有抱負,我可以做一些什麼。可是,一個學生你就很難有所作為。」

而這樣的無力感,也是奠定老莫日後在部落「落地生根」服務的堅持。

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契機也是當時參加山服社的一個經驗。老莫說,「就是大一大二去部落玩的很開心,而大三大四課業變重之後,就再也不會去部落了,那留給部落小朋友很多承諾,『我一定會來啊!』,其實就隨著時間的遺忘,大家也都不會再回去部落。」

他也表示,這樣的「承諾」其實對部落的小孩是很受傷的。

他說,「如果交朋友,一年見面用5根手指頭都數的出來的話,那還叫朋友嗎?」也因為這樣小小的信念,就不管部落農忙,還是部落的活動,不管路途多麼遙遠,老莫都會一直回到部落幫忙與部落保持聯繫。

不斷的參與

面對這個既複雜又單純的國度,老莫又是如何從他原本熟悉的世界在這裡找到不同於之前的生活的步調?

老莫表示,很多對部落的認識,都是不斷的透過參與和拜訪,連結部落青年彼此間的認識與合作情感的累積。

「不是只是點頭之交,而是年青人彼此能夠進一步的認識。部落的連結不能急,那真的需要時間慢慢累積。有了先認識交朋友的基本功夫之後,那樣的連結會讓彼此的信任更加紮實。」老莫分享十幾年來服務部落的經驗。

雖然青年會的架構與組織,有了一個基本的架構。但老莫也表示,「我們還是在學習怎麼做溝通以及成長,去繼續讓這個部落前進。」

部落反而沒有慌亂,而是如何去渡過當下的狀況。

在長期與部落生活的過程中當香蘭部落遇到八八風災成為孤島時,當時又是如何與部落渡過?老莫表示,反觀自己在都市生活經驗的不同時,也讓他深深感受到在部落發生災難時,原住民是如何來面對當時問題的發生。老莫表示,當時香蘭部落在溪水將橋樑沖斷而變成孤島後,部落並沒有因此而慌張,也並沒有因為物資缺乏而慌亂。

他說,「當時,其實大家都在想辦法,一起渡過這個事件。想說怎麼讓大家吃飽,一起渡過這段時間。」你看不到所謂這種對物資的渴求,甚至部落族人是協助遊客返家或是安置無法回家的旅客。

clip_image004
八八風災拉勞蘭部落青年協助救災人員打撈失蹤落水的員警。(圖/拉勞蘭青年會提供)

如果還是運用平地政府那套遊戲規則的話,其實就是走向滅族。

香蘭部落雖然沒有因八八風災而面對遷村的抉擇,但在協助鄰近部落八八風災中所體會到政府政策對部落傷害的感受尤其最深。

他表示,這次的風災發生,只是提前凸顯原住民族的現況與原住民族與政府的關係。他說,「其實就是政府政策幾十年來的一個政策縮影。」

他也表示,「不管是哪一個政府上台,就是以現在平地人的政府政權對待原住民。」那原住民在這樣的被教育之下,其實到最後面很多看到、聽到都是妥協。「抗爭啊!被摸頭、妥協,然後到最後接受!!」老莫說著當今政府對待原住民的「安撫過程」。

他說,從以前到現在八八風災的發生,原住民跟平地政府的關係,其實就一模一樣。只是說,這一次可能又多了一些人醒了。

「但是這次的風災教訓,會不會在下一次遇到災難的時候有用?」老莫提出了一個質疑,但也表示,「現在比較有可能的就是,救災變的比較厲害。」

他說,「或許現在學乖了,政府的應變機制,就是軍隊進駐,用最快的方式把人運出來,增強了救災的應變機制。」那其實,沒有改變平地人政府跟原住民之間的關係。而且是更惡化,變成是我講什麼,你就要聽什麼。

在部落學習長久的經驗他也表示,對於部落自我本身的秩序,如果還是運用平地政府那套遊戲規則的話,其實就是走向滅族。

而三年期限的重建條例在邁入第二年部落重建的影響之下,看起來政府「單純卻複雜的重建條例」內容結果似乎就如老莫所說的,「抗爭啊!被摸頭、妥協,然後到最後接受!」

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如何在這「複雜又很單純的國度」中,走出不是政府的遊戲規則?莫拉克風災留給年青族人以及老莫一個巨大的問號。

clip_image006
老莫表示,參與部落「不是只是點頭之交,而是年青人彼此能夠進一步的認識。部落的連結不能急,那真的需要時間慢慢累積。(上圖為香蘭青年會拜訪屏東縣來義鄉南和部落)
clip_image008
上圖為拉勞蘭部落青年會拜訪來義鄉南和部落。很多對部落的認識,都是不斷的透過參與和拜訪,連結部落青年彼此間的認識與合作情感的累積。

14 回應 to “香蘭部落的老莫:那個國度裏面很複雜又很單純”

  1. 護山降限 說:

    如果最終全盤漢化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盡量減短適應期與適應期的痛苦應是部落頭人與外界…幫助者…該思考的問題

    到底, 族人的幸福才是王道

    不是嗎?

  2. 番婆 說:

    全盤漢化是族人的幸福?
    誰決定?
    如西藏嗎?

    • shouminc 說:

      西藏問題是政治上的問題,而這又涉及了歷史上的利益糾葛,很難一下說清楚!

      就中國近代史來說,西藏在十九至暨到二十世紀初期屬於英國的勢力範圍,但其地理跟歷史上與中國密切也關係到中國整個國防跟地理上的安全,因此中共建政後採取較為激烈的方式打壓欲獨立出去的的西藏政治勢力(這是典型的中國政治)。

      至於莫拉克颱風重建中的強勢漢人勢力只是慈濟這一個部分,其他如紅十字會、世展會甚至張榮發基金會並沒有產生如此令人反難以忍受的狀況。

      至於漢化是否好?見仁見智!大福佬沙文主義這是一個老問題,不過在台灣歷史上同為福佬族群打的雞飛狗跳的漳泉械鬥,可是蠻出名的喔!但是漢文化能夠融合其他入侵的族群而成一族群必有其優勢之處,有機會的話可以多家觀察!

  3. 看看老莫 說:

    一個從台北來的非原住民老莫,在十幾年裡與部落交心,同族人共存共禍福,他真切的看到了我們原民的危機–「……被摸頭、妥協,然後到最後接受」,原住民啊!到底能不能看清我們所面臨的是怎樣的關頭,原住民啊!千千萬萬不要最後變成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最終我們失去了自己,消失在台灣未來的歷史裡!

  4. shouminc 說: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需要時間,不同族群之連結也是需要時間。但若沒辦法尊重或是找一個共通可以溝通的話,就連基本工具都沒有了!

    漢文化的強勢不一定不好也不一定完全是好,但透過彼此間的接觸必然會相互影響,也就會有所改變!漢民族在上上世紀末的抗拒改變,所付出的代價已經超過一百年。而台灣的話,不管任何族群同住一島,相互影響在所難免。

    而漢民族在文化上有文字的傳承他重要的優勢。這是原住民族群所欠缺的部分。但主宰台灣的漢民族中的福佬族群卻勇於內鬥,所以台灣有文字之歷史來看,造就了台灣長期在其口中所對的「悲情」」!

    今天原住民部落的人要很清楚自己要的是甚麼?像對慈濟那種強勢作為的明確拒絕,雖說要付代價,但不見得無效!只不過慈濟跟一些支持她的漢民族(並非所有的漢民族)的強勢在於能掰,所以往往會將話題給轉移,甚至將一些過失栽贓給其對手,這一點或許在莫拉克颱風重建中有所見識。如果原住民族群要記取教訓,流傳後世,就必須用上文字的記載才有用用!

    • 風度 說:

      shouminc,感謝您關心重建事務,尤其論法,我常從您學習甚多。
      若論到族群,我有不同看法,謹供參考。

      1,漢文化的強勢? 在哪裡?
      把美麗的台灣島嶼弄到淪為環境生態惡島,是誰?

      2,而漢民族在文化上有文字的傳承他重要的優勢。這是原住民族群所欠缺的部分。

      世居台灣島嶼的原住民族狩獵採集農耕,不需要文字,所以沒有文字。這不叫「欠缺」。
      相反地,原住民族有歌有舞,一個失去歌舞本能的民族,不管是什麼民族,有何生活品質,有何優勢可言?那也是一種「欠缺」。

      建議不要用這種論述方式。民族之間,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如果你用「欠缺」,就有「優劣」的觀念在內了。

      3,主宰台灣的漢民族中的福佬族群?

      若以族群來分,主宰1945年之後到1987年解嚴的是外省人。
      「悲情」的產生,是因為在日本之後,被「中華民國」再度殖民。
      因為,中華民國帶來的中國地名、語言、偉人、政治法統、萬年國會以及「中華文化」等,都優於台灣本地的和佬、原住民族,客家。這些本地族群,大家都有悲情。
      當然,外省人裡面組成複雜,有逃難心態者,心向中國。台灣是他們的中繼屋。
      也有許多願意永居台灣,成為台灣人成員者。

      福佬族群的優勢只是人口眾多,如此而已。但是範圍太大,族群意識甚為薄弱。

      基本上,和佬人自己的書寫文字系統也都還沒有建立,也沒有完全台語的電視頻道,
      所謂優勢,我看不出。

      同時,我也看不出,福佬族文化、客家文化、甚至統稱之「中國文化」,
      在台灣的山林海岸,對原住民族而言,有何魅力之有?????
      這些文化,都無法對應台灣山林。
      對了,大家都用「漢化」,這是很含糊的觀念。台灣沒有一族叫做「漢族」。
      這個問題說來話長,先省略。

      基本上,文化是因應自然環境而產生,這些族群都分開住,理所當然,
      就有不同的文化產生。

      文化,沒有孰優孰劣之分。

      • 回應一 說:

        我很贊成

        …文化,沒有孰優孰劣之分。….

        不過錯誤的地方亦容指出

        (X) 台灣沒有一族叫做「漢族」。
        北京話, 福佬話, 客家話 都是漢藏語系, 外省人,福佬人, 客家人,都是漢族

        (X)漢文化的強勢? 在哪裡?
        300年前, 台灣平埔族人數多於漢人, 如今安在? 人數與商業活動決定一切, 300年後, 台灣原住民安在?(給你一個提示, 五胡亂華時的五…胡…如今安在?)

        (X)全篇論述
        不敢苟同, 建議多看看人類與歷史方面的書, 少看政治宣傳品.
        請切記, 族人的福祉高於一切, 政客都是一些騙子.

      • shouminc 說:

        文字是人類生活經驗得以傳承暨相互溝通的重要工具之一。而現今得以發達之民族,都會使用文字做為工具!包括了你我今天在此能夠以網路論壇來溝通,也是文字做為媒介!

        透過文字的記載讓過去發生之事際生活經驗得以傳至後世,是該族群得以進步生存之原因,也可以減少去犯下與先人們同樣錯誤之機會,而靠歌謠舞踏是做不到這件事的!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

  5. 請讓救災回歸救災 說:

    可以讓救災回歸救災、生活回歸生活、文化回歸文化嗎?

    文化與種族意識上的問題,在風災前就已經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用不同的顏色、政黨、語言…等方式,吵過很多年,也撕裂了台灣人的情感許多年了;只要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領有台灣的身分證,就是台灣人,這樣可以了嗎?夠簡單清楚明瞭了吧? 吵死了!對救災無益的事,請搬到適合討論種族與文化意識上的地方好嗎? 如:研究論文、學術研討會等空間與地方。

    請在適當的地方,用專業的學術能力表達對於這些問題的關係;不要到處混淆視聽,分散大家對於救災的專注力!

    少將文化與種族意識上的問題,和救災扯在一起!

    這樣和那些政客有什麼不一樣?!

    真好笑。

  6. 請讓救災回歸救災 說:

    用專業的學術能力表達對於這些問題的關"係"→用專業的學術能力表達對於這些問題的關心。
    (鍵字錯誤更正)

  7. 莫雲 說:

    此文已推薦至台灣好生活報「厝邊人生」單元囉:)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01114/2944

  8. 東發條例 說:

    東發條例目前有國、民兩黨版本,皆明訂公有土地得以出租、信託或BOT等方式釋放、權力更大幅下放至地方主管機關

    部落人看這邊
    漢人版本的東發條例

    http://pnn.pts.org.tw/main/?p=16534
    http://pnn.pts.org.tw/main/?p=16470
    http://pnn.pts.org.tw/main/?p=16577

  9. 台26線爭議,目標一直放在開發的公路總局,其實公家單位總是有說不出的苦水。想想公務員坐領乾薪,也是安逸過一天,鐵著頭開路讓眾人罵,建條遺臭萬年的公路,背後一定有非建不可的理由。

    理由是一群有力人士要求興建,但是在這些有力人士背後,還躲著一群有地人士。

    是的!有地人士,這也是台灣最南岸的台東、屏東一帶,土地開發的深沈問題。

    如果分析土地開發模式,許多地區還在搞BOT、ROT的公地民用模式,但是在台東、屏東台灣的最南岸,卻是大量的私有地規劃開發,墾丁早已一大片私有旅館潮,台東隨著觀光熱潮,開始慢慢出現。

    仔細分析,這些突然冒出來的開發案,其實一點也不新,許多是老案新翻,更多是買好土地的現今現身。

    這就是開發問題的根源,從二十多年前開始,早有許多企業或個人,以集資合股,或財團抑助方式,在屏東、台東南方一帶搜購土地,或是原住民保留地談人頭合作方式,伺機開發土地。買地等開發的區域,從後灣、萬里桐、關山、墾丁、香蕉灣、港口、港仔、里德、旭海、牡丹、四重溪………等地,都有潛藏的足跡。

    最熱門的墾丁,開發已到極致,加上國家公園成立後的管制,現今想動也不容易。

    於是,開發的壓力開始移轉,轉向仍是自然原始的東南角海域。

    東南角海岸的開發移轉,除了觀光熱潮的擴散,還有就是軍方的管制解禁。在過去,台東南田以南到屏東港口以北的海岸線,可不是隨意進入的觀光地區,那裡是機密飛彈的試射基地,也是艦砲、飛機對岸射擊的海域,當然還包括一度想建造的潛艇基地。

    軍方駐守,別說興建台26線,就連挖條山路,誤闖演習區域,都是妨礙軍事機密。當地居民對那片海岸土地,還自嘲是最近這十年和觀光客一起認識。

    但是,時代變了,軍方退守山區,沿海的台26線浮了出來。或是說,肥滋滋的原始海岸開發潮,開始粉墨登場。

    對於中央或地方政府,以旭海為三角的中心,連通南田、佳樂水、四重溪三個地點,構成東南角的旅遊網絡,就像一塊肥美牛肉,只需要加上丁骨,就能提昇地區價值。

    這牛肉上的丁骨,就是興建台26線與修建199縣道,這也是東南角海岸開發中,分期進行的修路規劃。

    開路的規劃,台26線中,南田到旭海溫泉是第一步,接著第二步是拓寬改善199縣道,從旭海經由牡丹接到四重溪溫泉,再來第三步就是阻力最大,從旭海經過南仁山保護區到佳樂水,開通台26線全線的終極目標。
    早期,公路總局就曾經提出修通台26全線,墾丁國家公園反對道路破壞南仁山保護區與港仔沙丘、九棚沙丘,妥協的條件是從港仔到港口的台200與200甲縣道拓建。

    但是,在現今一步一步開發之後,頂頭上司是營建署的國家公園還守得住,或說還想守住南仁山保護區東端的自然海岸線,就是一個有待考驗的事務。

    那樣的開發壓力有多大,套句觀光業者的分析,墾丁玩夏季,缺乏冬季溫泉吸引,走鵝屏公路到四重溪溫泉太遠,如果開通墾丁到旭海的台26線,不用一小時車程,地區觀光再翻一倍。

    墾丁玩沙灘、旭海泡溫泉,旅遊業者怎會不知利益所在,搶地大戰早就暗潮洶湧,更有先行開發建設,就等路通一天。

    於是,開發的壓力,不只在政府地區觀光的規劃,更有一堆業者買好土地,耐不住土地閒置,就等道路修通的開發利益。

  10. 太妍飯 說:

    一、建議你去看王明珂教授的著作,就會知道你對於漢族在民族學定義上的無知。

    二、漢文化的強勢說穿了就是靠槍桿子,用武力征服別人的文化流氓,不值一提的歷史就不要拿出讓人笑了。

    三、台灣的漢人政客幾乎都是騙子。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