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畫「長治久安」的家,用現有人口數計算是不合理的。

本文摘要:瑪家農場進駐的部落意見也是支持大家都一樣大小,每戶都是32坪。對縣府來講這樣是比較為難,後來就用一個「但書」來解套,就是「在捐助人同意的條件下」授權我們興建相同坪數的房子。( 圖/ 柯亞璇。瑪家農場7月的動工情形。 )

規畫「長治久安」的家,用現有人口數計算是不合理的。

屏東長治百合園區引發數起永久屋坪數分配爭議,主要集中在14坪的房舍過小,無法容納族人家戶人口。在同為原民部落的「瑪家農場」永久屋區,在世展會與部落的協調下,一律為32坪,居民認為這樣的模式較能滿足家庭功能。

一樣是規劃八八風災災民的「永久屋」,瑪家農場「永久屋」的規劃溝通過程是如何產生的?負責規劃該區的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洪明裕表示,「在瑪家農場蓋32坪是因為有跟部落溝通過,而這樣的方式在與部落討論後,是較公平的方式,於是在這個基地都是規劃32坪的家屋,部落也都接受這樣的做法。」

以下文章為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洪明裕接受專訪,敘述接受世展會委託與部落討論永久屋定位的想法。內容由洪明裕口述,記者整理。

規畫一個「長治久安」的家,用現有的人口數去規範是不合理的。

坪數的規定,中央有一套規範,在公平的原則,有人數上的限制,用人口數來看所謂的空間正義。在規劃來講是有問題的,「2人以下給14坪的空間,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想像。」

對我們來講,我們都是把它(目前的永久屋模式)當作安置。用人口數來談這個坪數是不合理的,因為你規畫一個「長治久安」的家,用現有的人口數去規範是不合理的。

所以世界展望會與我們也都跟部落溝通過,考慮到所謂的「公平性」,我們都給一樣的房子,一樣的大小。

瑪家農場進駐的部落意見也是支持大家都一樣大小,當初也跟世展、縣府做溝通,那對縣府來講這樣是比較為難,因為政策就是這個樣子。然後就用各種的解套方式。可以有一個但書,就是「在捐助人同意的條件下」授權我們興建相同坪數的房子。

台東大武村的14坪個案

世展會其實也支持這樣的想法,所以世展會也表示不應該去蓋所謂的14坪。

我們只有一個案例在台東那邊蓋所謂的14坪,在大武鄉的大武村,在舊大武國小那邊,大武國小那邊有出現所謂的16坪的。主要原因是那邊有很多獨居老人沒有後代,一個人住那麼大的房子,不一定舒服,這個過程也跟部落協調,得到部落的同意,一方面部落裡的族人也比較好照顧獨居老人的生活起居。

這個過程也是經過部落的討論,才設計比較小坪數的居住空間。其它的地方,我們都沒有蓋10幾坪的空間,都是32坪的。

image001

7月7日瑪家農場施工現場。

在瑪家農場蓋32坪是因為有跟部落溝通過

在瑪家農場蓋32坪是因為有跟部落溝通過,而這樣的方式在與部落討論後,是較公平的方式,於是在瑪家農場的基地都是規劃32坪的家屋,部落也都接受這樣的做法。

一開始跟世展合作,是因為對這件事(蓋永久屋)的想像比較接近。像是協力造屋,在這方面世展會也很信任我們,然後一起去跟營建署溝通,跟縣政府溝通。

台東的中繼屋

中繼屋第一個地方蓋的是台東嘉蘭那邊,他表示,當時的狀況是台東縣政府的反應很快,在第一時間大家談好就做了。那時候他們也接受中繼這樣的一個做法,「中繼屋」是當時跟世展這邊談出來的說法,以前沒有「中繼屋」這個說法。

當時各種狀況都很複雜,這一年來的狀況下來,其實狀況是很複雜的。在第一時間要快點作一些安置的動作,要先解決安置的需求。

這個需求是要因應未來一些生活的問題,譬如說,災民需要一段時間思考,部落找到地了,而且已經溝通好了,所以這時間會多久,不知道。

部落要往哪裡走,部落要怎麼樣其實都太早。

我們其實一直在蓋的就是「中繼屋」,那是因為現在的狀態是「安置」不是「永久」。因為部落還沒有準備好,部落裡面整體的討論不夠多,所以在這麼短的時間決定說,部落要往哪裡走,部落要怎麼樣其實都太早。

所以希望有一個條件,希望他們可以去做思考。我們看到好茶的狀況,住在營區裏面住了三年,其實人都散掉了。部落要整合起來,討論一個未來,是非常困難的。

那麼我們不希望其他的部落經歷這樣的一個事情。所以應該要有一個中繼的空間,趕快讓他們有一個穩定的生活空間,然後在生活裡面可以有一段時間好好去思考未來要怎麼樣。

那樣的安置環境是沒有機會去思考的。

部落未來要怎麼走,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說,不要再像好茶部落那樣在營區安置的環境,那樣的環境是沒有機會去思考的。所以中繼的想像是這樣。

一開始我們並沒有說「永久屋」,我們只談「中繼屋」,因為它的功能就是這樣,它有一個好處,就是材料可以重複再利用。所以說,假設未來有一塊基地,材料可以重複使用,所以不會造成資源太多的浪費。

台東是第一個案例,當時它馬上就開始進行,那時候政策、什麼都非常亂。也沒有相對的規範,都沒有。因為那是大概莫拉克颱風之後一個禮拜就蓋,但是中央對於921經驗的中繼屋來講是浪費,所以中樣認為營區就是「中繼」,但他也表示,88風災所面臨的思考點應該是不一樣的,目前遇到這麼多的部落遷村,會是有很大的問題。

他表示,「營區怎麼可能作為『中繼』?那個思考點完全不一樣。營區不是一個『生活』的環境。營區可以做『避難』的使用,無法達到『中繼』的需求。」

後來討論的結果,中央只接受「永久屋」,所以後來就是「改名字」。不是政府給重建的屋子叫做「永久屋」,這裡就可以住一輩子。老人家只能做在家門口,沒有田地可以耕種,那個不叫做生活啊!這個部份要考慮進來,才會是一個永久的想像。

結語:

洪明裕建築師表示,即使瑪家農場這樣的方式其實還稱不上遷村,目前這些永久屋的作法,長期來看都仍只是「安置」的一個過程,只是讓大家有一個穩定的生活空間,然後在生活裡面可以有一段時間好好去思考未來要怎麼樣。 但是「部落要往哪裡走,部落要怎麼樣」現在談其實都還太早。

3 回應 to “規畫「長治久安」的家,用現有人口數計算是不合理的。”

  1. 不知去住哪 說:

    https://www.88news.org/?p=3975

    部落裡那71戶不知去住哪的族人後來去哪了?

    盼能報導,

    他們也可以去擠這些32坪的永久屋嗎?

  2. Ali 說:

    我們部落的人說,
    哪裡會有「永久屋」?
    真正的永久屋,是墳墓。墳墓才是人最後「永久」的歸宿。
    中央政府的漢人官員大概永遠也不能夠懂到這個道理的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