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為了跟政府開會─嘉蘭召開部落會議

10/08晚上,為因應10/14原住民委員會主委孫大川將來到嘉蘭召開「原民會原居住地安全評估說明會」,嘉蘭村民也招開部落會議,在10/14前統整部落想法,以在之後讓孫主委及政府官員能參考村民的想法進行部落的重建。

981013hueiyi4jialan-360

在跟政府開會之前,居民內部先討論(攝影/楊念湘20091008)

整個會議,計畫分為四個主題依序討論:

1、 太麻里溪的整治問題

2、 嘉蘭村聯繫拉灣及拉冷冷的橋斷掉怎麼辦

3、 農地遭土石掩埋之問題

4、 下部落受災戶的安遷問題

會議開始時,村民發言並不踴躍,於是主持人將討論議題的順序改為隨意,針對這四個議題,只要想到什麼都可以說,「也許應該在會議之前就讓村民知道今天要討論的議題是什麼,這樣才有時間去思考這些問題,在會議上也才反應的過來。」部分村民有這樣的感觸。

自救重建會主任張老師感嘆說:「嘉蘭村大約400戶,今天到場開會的只有50戶,我覺得很感慨,大家是不敢站出來支持自己的家園,還是想離開這裡?還是只想到自己呢?我們要凝聚共識,對公部門才有話講。我們要去思考,部落已經受傷了,那到底要如何才能站起來…」

但有災民回應:「到底是嘉蘭村民不合作,還是你們不會帶?我們現在看到他們在下面亂挖,上次也是那樣挖,結果被沖走(海棠颱風),這次還是這樣挖,也沒有人去阻止,是大家不敢說還是怎麼樣…?其實怎麼施工,村民並不懂,希望政府那邊可以開說明會,讓我們了解,才能進行溝通,也才能有好的監督…」

部落內部的複雜政治關係,以及經歷上一次海棠颱風,部落工程的毫無動作,部分災民表現出對村民代表的失望。

981013-22--hueiyi4jialan-36 [1]
居民希望政府有更多的資訊提供瞭解(攝影/楊念湘20091008)

太麻里溪的整治與嘉蘭重建工程的商討

「之後水利署會到鄉公所開工程(於嘉蘭村旁建太麻里溪堤防)說明會,我們那個時候要提出我們的想法,如果照水利署的劃法(劃定堤防位置,較貼近村莊),會影響到住屋與農地,應該劃出去一些(離溪近一點),才有農地可以耕作…」災民表示。

「(公部門)沒有開說明會的話,不清楚公部門在幹什麼…堤防是不錯,但希望不要往村莊靠太近…也去思考年輕人可以做什麼,像是做石籠,就可以是年輕人的工作。」災民提出。

為了因應下一次的颱風,水利署打算在嘉蘭村旁建造堤防,而水利署所規劃的堤防線,其實在海棠颱風後、莫拉克颱風前就劃定,但當準備動工時,莫拉克颱風就來了,而那條颱風線又因過於接近村莊,影響到災民耕種發展農業。

「如果我們大家都還想留在嘉蘭,那就要思考怎麼讓我們嘉蘭是安全的。其實嘉蘭可以不危險,這次會有災情,那是因為在(四年前)海棠颱風之後,河川完全沒被整治過…希望做的工程,堤防要像港口的防波堤,受到再大的浪擊都不會損壞,請做我們要的。

堤防也應該再往村外三十公尺,村莊才能發展…希望能改變S型的河道,因為泥沙都會淤積在彎道處(河床會越來越高),一下就淹進村子,希望整個河川整治工程能從太麻里溪上游一直弄到出海口。」災民胡大哥說。

「土石流也是很可怕的,像是上游的白河、黑何不斷土石流,造成大量泥沙、土石淤塞在太麻里溪,河床變高,水土保持局」是否可以每年在上游疏濬,另外,也要強固河川灣道上的河流撞擊點,這樣在洪水時,除了防止洪水沖刷,也削弱河水的力道。」災民說。

但整個太麻里溪,分別由林務局、水土保持局、縣政府分段管理,這導致在工程上、及造成水患的權責上難以協調合作,若要順利整治河川,那將整個太麻里溪的管理權轉交由一個單位去負責,是第一重要的事。

「其實堤防的設計圖還沒有出來,我們還來的及提供意見,因為我之前也是做工程的,就提供一點想法,(堤防)水泥的硬度相當重要,因為這邊洪水時都會挾帶石頭,水泥要夠硬才能承受撞擊,堤防越高越好,最好能夠距離何到四公尺差不多,堤防外在放上石籠和肉粽(消波塊)做最外層的消弱和防護。」災民表達。

「透過這次的災難,又看到海棠的問題,到莫拉克時連一個工程都沒有做,如果之前有做,就不會有現在五、六十戶的問題了,比照水利署報告之五十年保固之工程,就是做就對了!農地重整的部分,也可比較民國六十二年(娜拉颱風水災),動用軍方工兵來幫忙。」災民說。

「希望金針山(在嘉蘭村旁)可以停止開發,那片山坡可能已經到了開發的極限,很危險,若是繼續開發,下次再來一場大雨,土石下來,嘉蘭村可能會變成堰塞湖。」長期以來那片山坡被漢人用開墾種植金針花、蓋民宿,早已滿目蒼痍,而遭殃的不只是本來是原住民棲息的的金針山,現在連在旁邊的嘉蘭村都有可能受到波及而滅村。

自救重建委員會副主任宋大哥說:「也許部落重整、河川整治、建堤防等工程可以給軍方工兵部隊去做,他們機具也充足,這樣就沒有包商的包袱,也沒有偷工減料的危險。」這樣的建議,確實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clip_image006 [2]
水災前的嘉蘭、拉冷冷與拉灣

斷橋的處理

「拉冷冷和拉灣(巴瑪颱風後)到現在都還沒有便橋可以過去,那我們要吃什麼?是叫人犯罪嗎?」靠著在拉冷冷和拉灣農做為生的嘉蘭居民,因為失去橋梁,難以維生而深感憤怒。一直以來,嘉蘭村的居民以及拉灣、拉冷冷的居民一直靠著在莫拉克之前還存在著的三座橋往返。

「做拱橋」、「或是流籠?」、「還是日本時代的拉灣吊橋?」陸續有災民提出不同做為重建橋梁的意見。

宋大哥也提出意見:「也許可以做第二條聯外道路,不一定要從嘉蘭通往拉冷冷或是拉灣,而是將拉冷冷與拉灣打通,再將香蘭通往拉灣的道路修成可以讓汽車通過,這樣以後橋被沖斷了,拉灣和拉冷冷就不會變成孤島了。」這條第二道路,也是災民呂阿公每天騎著野狼機車上山照顧牲畜、農作物重要道路。

再次振作

「真的很恐懼,到底誰可以幫我們,我們是不是只能等事情發生了,然後在這裡講一講抒發情緒?當初海棠颱風政府撥款重建用的四億,到哪裡去了?為什麼一個工程都看不到,是不是縣政府自己挪用了?是不是我們只能抒發、什麼都沒做、然後再次發生災害、救援資源進來、然後內部分裂、被外面的人和自己人互相利用、然後抒發情緒、什麼都沒做…只能活在這樣的循環中?」有災民擔心。

「村內的許多景觀工程,譬如一到七鄰的工程,為何都沒有納入村民的意見,就自行動工,如果我們的意見都到不了鄉公所了,那我們的意見如何到的了中央?要做那些工程,不如先把街道的水泥、柏油鋪好。專家學者的東西也許很專業我們不懂,但還是希望能到我們這裡開說明會,跟我們一起討論。」有災民說。

「我們就拿這次漢人做的堤防的工程來做個試驗,看看我們村民的意見到底有沒有被聽進去吧。」也有災民說,雖然不大相信公部門會聽取村民的意見,但還是試試看吧。

胡大哥又:「我們要救自己,就要負起監察工程的責任,不只讓公部門去監工,他們的監工可能會有疏失,我們要向監工單位要工報表,隨時監督工程。也希望拆除攔砂壩,因為它讓河床變高。」胡大哥強調村民的積極自救的主動性。

最後,自救重建委員會張主任:「其實我們現在還像是在幼兒的成長期,還是很依賴外面的資源,但我們要結合大家的智慧,儘管成長的進度很慢,我們還是要一起努力!」

行政院重建委員會之一的村長做結:「有關希望工兵營協助重建的事,我會跟中央提,也會想到下部落的受驚戶的安遷問題,金針山的事也會帶去中央,也會申請產業發展的協助,譬如木工、編織等等。土石流的事,以及河道撞擊點強化的事,會去提醒鄉長。雖然到了中央,我只是重建委員會裡眾多成員的其中一員,但不管我的意見會不會被吸收,我都會努力發言。」

會後,也有災民表示「這次開會,公部門的官員沒有來聽,會擔心這次會議的效果有限。」、「因為這次開會,代表所收集的意見,官員並不一定會認為那是村民的意見,而認為那是代表自己的想法。」這次開會的效果,並不明確,但也希望,這次的部落會議能成為之後重建的重要凝聚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