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嘉蘭居民,搬進馬蘭榮家之後

10/03中秋節上午,馬總統來到介達國小,試圖了解安置於介達國小收容所的嘉蘭災民的心聲,也因莫拉克颱風近了,勸導災民安遷至馬蘭榮家。雖然嘉蘭災民離開收容所去馬蘭榮家的意願並不高,但若災民堅持繼續安置於介達國小,面對颱風,災民的安危權責,對鄉公所及政府實是塊燙手山芋,因此被鄉長等地方官員強制驅離。

大部分的災民因為對政府的不信任、以及馬蘭榮家距離家鄉遠距的不便,而選擇了分別依親、租屋在嘉蘭、正興與太麻里,而有大約二十幾位的災民因無依無靠,只好選擇進入馬蘭榮家安置。進入安置已經三天,記者這次進入馬蘭榮家以了解嘉蘭災民心聲。

image001 [1]
(位於馬蘭榮家二樓的客廳,攝影/楊念湘,20091007)

嘉蘭村民,始終還是想家

災民謝大姊回憶:

「那天下午,總統走了以後,鄉長和邱課長即強制疏散大家(災民),事實上大家並不願意遷離介達收容中心,大家就僵在那裏,鄉長持續催促大家離開,被叫來搬運行李的阿兵哥的卡車也幾輛停在那邊等,僵持了一兩個小時,整個氣氛,就好像我們很厚臉皮、不知羞恥硬要留在那裡,突然有個人說:『好啦!走啦走啦!』,大家一哄而散,整個搬遷非常快速,那個當下,我頭腦一片空白,不知道有哪裡可以去…我們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有親戚可以依親,要在太麻里也找不到可以塞下一家六口的套房…只好來到馬蘭榮家…」

選擇依親在正興村的災民陳阿姨也說:「現在沒有家了,到處流浪,馬蘭榮家太遠了,根本不想考慮…」

同時也是災民的嘉蘭自救重建委員會副主任宋仙璋說:

「住在這邊還可以接受,之前在自救會很忙碌了,現在有時間可以沉澱、思考一下也不錯,現在辦公室移到嘉蘭村,那邊的同胞還是會持續運作…但是,比較失落的是,好不容易凝聚在一起的部落力量,現在解散了,也看不到每天的,同胞的笑臉與哭臉…,其實還是之前那樣比較好。」

image003 [2]
(高大哥,攝影/楊念湘,20091007)

災民高大哥與宋大姊:「中秋節把我們趕走真的有些不適當,我們爸爸節已經錯過了,現在連中秋節都不給我們過…為什麼一定要趕走我們?因為我們待在那裏若是出了什麼事,鄉公所就要負責啊,而我們進來馬蘭榮家又會有績效,也不會被人家說是蚊子館。」馬蘭榮家因老榮民漸漸去世而變得空洞,但國家還是得付稅金去維持整個機構的運作。

高大哥又說:「住在這邊,上班真的很不方便,本來工作在太麻里的人,就必須這樣兩頭跑,很累,雖然有專車可以接送,但還是得配合他們專車的時間…另外,像是有些人在嘉蘭村有養豬雞牛的,住在這邊根本沒有辦法照顧,像是我自己養的雞,就被流浪狗吃到只剩一隻…。」

災民謝阿金VUVU:「我們不像其他人一樣有親戚,只好來這裡,這裡是不差,但就是住不習慣,但不習慣還是要習慣阿,能怎麼辦?」

image005 [3]
(陳小弟和盧小弟,攝影/楊念湘,20091007)

就讀嘉蘭國國小的災民陳小弟:「比較喜歡之前那裡,因為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聊天、玩耍。」

就讀嘉蘭國小的災民盧小弟:「之前那裡比較好,這邊沒有朋友,而且在之前那裡還可以參加貝司特劇團(當地教會活動)…我還演…」

但還是有少數聲音是接受馬蘭榮家的,就讀大王國中的災民宋小弟:「挺喜歡這裡的,因為以前收容所的地方有點不衛生…。」

長期關心災民的衛生所鍾大哥也說:「原本來這裡還有點擔心,想說需不需要來這裡消毒,不過看到這裡的衛生條件就放心了。」

儘管,有部分人是接受馬蘭榮家的,但去馬蘭榮家的災民,大多數是因為無家可歸,才不得以選擇這裡。看起來,整個政體的權責分工、規避責任,迫使災民必須向孩子一樣依賴政府的安排與救助(進去馬蘭榮家),災民的自主性、在地自救的主體性(嘉蘭八八山寨-介達國小收容所)似乎是被整個政體所否定的。

部落的幹部表示,如果災民凝聚出了自救與團結的能力,也覺得可以承受風災所帶來的傷害,那外界是不是應該可以在尊重他們的意願、協助他們,因為過去長期在漢文明傷害下而失去主體性,好不容易在這次災害後回復了一點傳統文化與集體自救本能,如果外界過於固執而不適當的「善意」,可能會摧毀了這個「原住民主體性」的幼苗,反而造成二次傷害。

等待中繼屋工程的煎熬

另外,設於金峰鄉正興村上方,正在施工、用來給予嘉蘭村災民居住的中繼屋,原本預計九月底完工,現在工期預定延到十一月中,記者嘗試了解幾位安置於馬蘭榮家的嘉蘭災民對於工程延期的看法:

災民謝大哥、高大哥一直表示:

「真的希望工程可以快一些。要不然兩個月都要在這裡度過…工程會拖這麼久,除了蓋屋的工人是新手,實在是因為分工調配上有了問題…有時候會看到一群人擠在幾棟房屋工作,甚至有人閒置,不應該是這樣的,如果整個工作團隊分為地基組、支架組、裝潢組等等,那應該每一組分開去做,不要擠在幾棟房子,譬如地基組完成了一排房子,就換支架組上去…」

嘉蘭自救會的副主任宋仙璋也認為:

「我想工班調度上要去檢討,也許是工頭的責任,分工沒有分好,導致有人閒置,問他們為什麼坐在那,就回答『物料還沒來』、『還在等他們(另一個工作小組)做好,我們才能上』…。」

的確,如果讓專業的工程人員來建屋,也許能夠如期完工。當初選擇讓災民協力造屋,是為了讓災民能夠蓋自己的家園,也能以工代賑,兼顧生計,學習一技之長。但是對於現在被政府強制遷離介達收容所,流離在外的災民,失去了同胞彼此支持的力量,等待,又成為另一種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