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生活系列(8)園區就業問題

本文摘要:大愛園區在入住三個月以來,如問起園區內居民對於新生活最大的疑慮或最需解決的問題,多數人的回答為「就業吧。需要一份工作。」居民表示,等稻農忙季節結束後,對就業的需求會比現在更高。( 圖/ 鄭淳毅,目前園區內多為臨時工作,穩定就業機會仍很少。 )

大愛生活系列(8)園區就業問題

大愛園區在入住三個月以來,如問起園區內居民對於新生活最大的疑慮或最需解決的問題,多數人的回答為「就業吧。需要一份工作。」

根據高雄縣府4/30最新統計數字,實際居住在園區內者約有451戶,共1597人;其中在縣府調查的351戶中,有176人表達有求職意願。不過,居民也表示,在農忙期間,園區內仍有不少人在山上務農。等農忙結束後,就業需求可能再增加。

目前縣府仍以永齡有機農場為主要就業政策,輔以勞委會、原民會、勞工局提供短期工作。原民會在園區內釋出的58個工作,在5/14完成甄選並已經上工。包括巡狩隊、環境清潔、幼童及老人照護、手工藝等,期限到今年11月中旬。

但不論是何種工作,目前仍是臨時性的居多,或仍在職訓階段、不是正式聘雇。離開原鄉熟悉的生活模式,工作、開銷都改變了,如何能有長期穩定的就業機會以便及早自立,是大家最關切的事。

12
各政府部門現在協助提供的,都是短期工作。

永齡有機農場,政府力推的長期就業機會

在規劃永久屋政策之初,從中央到縣府,都極力結合慈濟大愛園區,與鴻海集團的永齡有機農場,希望打造重建政策上,災民能安居並樂業的國際示範區。

雖然目前,慈濟基金會已表示,在就業上不會與永齡農場攜手合作,但永齡農場的工作機會,仍然是縣政府力推的重點。

永齡農場現在委託巨農有機農場經營管理。規劃構想中,是輔導六年為期,前三年,由鴻海集團保證收購農產,三年後,巨農周俊吉董事長表示「三年就能幫他們到有機認證。」拿到認證即可建立自己的銷售管道,並讓員工學習自己管理,最後脫手交由員工自行正式營運。

而營運方式,不會採用「分配兩分地給個人」的模式,而是由員工分組管理不同田區,達成一定生產數量,每月領固定薪資,多出的做為紅利。以農場62公頃面積,在農場約可提供60~100名額,為真正可穩定發展的長期工作。

目前農場的現況仍處於整地、基礎建設階段;所聘僱的工作人員,也要經過職訓、試用期才有可能正式錄用。目前與南區職訓中心、高雄大學合作職訓,甄選人員也由職訓單位進行。

雖然最多可聘用到100人,但在農場內工作人數為47人,其中約有32~34人是來自園區。農場工作上,還未正式學習有機農業技術,現以協助整地和搭建基礎設施為主。薪資比照職訓津貼,每日八百元。

除此,永齡農場所能提供的其他工作,仍屬短期。因為已解決之前的土地取得問題,建照也核發,將展開農場內溫室、倉庫、理貨場、推廣教室等建設工作,分兩期進行。第一期約可提供120名工作機會。周俊吉董事長表示,從本星期決標,到七月底需完成工程,即這次的工作為期約兩個月。

至於縣府力推的長期工作機會,可提供60~100名,現在卻只有47位在工作,其中只有30多人來自園區的問題,周董事長坦承,在聘雇上確實遇到困難。他表示,有時面試通過的,最後經通知卻不一定來工作;也有些人實際工作後,發現和自己的預期有落差而離開;甚至也有人詢問,是否可以在農忙期讓他回山上先做自己的農務,再回來工作。


居民在永齡農場進行分組整地。他們也都還不是正式員工。

居民與永齡農場工作模式的落差

據悉,園區居民對於農場工作的認知、工作模式,確實有一定的落差。

山上的務農習慣不同,在自己的園地裡,利用清晨、傍晚工作比較多,午間太陽最炙的時候休息;但在永齡農場既為受聘用的員工,就必須遵守一定的上下班時間。另外,很多居民不了解工作內容,有不少人以為工作內容是可以直接學習有機技術,但實際上農場目前仍在整地、做基礎建設。在工作辛苦、薪資也是一天800元的情形下,有人選擇乾脆出外找臨工。

也有不少人,原本在原鄉就有農園,農忙採收的時候,仍要以回山上照顧農事為優先。一位不具名的居民曾透露,「我有應徵上了,他們有叫我上班,但是我還是要先請假。」因為他必須回山上採梅子。

桃源鄉重發展協會張瑞雄認為,居民對於永齡農場工作持觀望態度,另一主要原因是:「大家覺得很不明確。」

他表示,曾參與永齡農場、高雄大學的開會,「他們說,培訓的不代表將來會用,但如果要用會以培訓過的為主。」造成居民顧慮:會不會到頭來這又是一個短期工作?

對此,周董事長表示,確實來應徵的居民,對於工作內容、聘雇方試、農場需求人才,有認知上的落差。他認為有必要進入園區辦場說明會,與居民面對面溝通。周董事長已接洽了重建會的委員,希望透過委員協助,能在五月底前,進入園區辦一場說明會,藉此建立更暢通的管道。

而除了在位於月眉、面積約62公頃的永齡農場,永齡基金會另有一個在杉林分場,佔地達99公頃。農場應缺乏地下水、地表也乏水路經過,遭遇可能無水灌溉的窘境。吳揆指示中央重建會協助解決,尚無回音。

周董事長表示,其實目前也許還不需要用到分場,原因是「也要看就業需求是不是有這麼多。如果有到300、400人,我們才考慮動到那塊地。,因此永齡預計開發的「杉林分場」目前暫時閒置。

慈濟生活重建中心,以提供職訓為主

慈濟的杉林鄉生活重建中心,可提供園區內的工作大約為以工代賑、傳藝班。以工代賑已經在4/10截止,園區內的工程目前是由外包的包商僱請工人,繼續第一期未完成的工作。

傳藝班部分,有編織班、串珠班、石(/木)雕班,每班10~15人,約有三、四十人在內工作。由於報名眾多,慈濟公關組的陳師姐表示,會以抽籤決定。但也有男姓居民表示,除了雕刻班,傳藝班都是以婦女居多,似乎婦女取得名額的機會較高。

在四月初,傳藝班原本一天八百元工資,降為四百元,從上午八點工作到下午三點。生活重建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傳藝班的目的是讓參與者習有一技之長,算是職訓的一種,「職訓就要比照職訓的津貼。」所以每月為一萬多元。也參加傳藝班的一位婦女劉太太搖搖頭道:「一個月只有一萬多元..」認為這樣的津貼其實不夠每月的開銷。

而傳藝班的作品,目前似乎也未規劃出良好的行銷平台。在木雕班工作的Anika就說:「慈濟只是讓我們學一樣東西。」對於職訓完成後是否有銷售平台、或長期就業的安排,他搖搖頭表示不清楚。

另外,慈濟社工組陳師兄也表示,慈濟將接洽成衣廠創造部分就業機會,讓居民用家庭代工的方式,「做多少算多少(工資)。」他表示,成衣廠的老闆為慈濟人,所以由基金會媒合創造就業基會,聘雇與支薪都由成衣廠方面處理,慈濟只擔任媒合角色。

至於慈濟基金會陳小姐在三月底受訪時曾表示,慈濟基金會將規劃另外取得台糖土地,開辦有機農場,讓每戶可以分到兩分地,但目前未有動靜。對於記者詢問此農場下文,桃源鄉代表陳良輝主席說:「我們不能說什麼都靠慈濟,還是要靠自己。」

3

慈濟基金會的以工代賑工作已經結束,現由外包廠商完成園區建設,聘僱的工人以由外包廠商決定。有部分曾參加以工代賑的園區住民,也有不少來自美濃、旗山、杉林等附近地區。

5
傳藝班上課的以婦女為多數。

67
雕刻班的作品雖然曾在公眾場合展示,但目前沒有銷售的管道。

政府與各民間協會,希望寄託在觀光

園區內,目前有來自各地區的意見領袖,籌備協會,希望配合政府的觀光政策、接洽政府資源,為園區內創造工作機會,包括桃源鄉重建發展協會,籌備中的「高雄縣大愛生態社區關懷協會」等。

目前中央政府與縣政府的對未來的產業規劃,是將來會把杉林大愛園區、永齡有機農場都納入重建示範點,與附近的小林紀念公園、五里埔基地,以及同路線的旗山商圈、甲仙商圈等,一併列為重建示範點,形成一條觀光廊道,包裝行銷。縣府重建會王主任表示:「就像南投九二一重建好之後,很多人會想去看一樣。」

為了配合觀光,園區內會興建商店街、舉辦販賣手工藝和原鄉農產的市集,廣場會表演原住民歌舞,吸引觀光客。

目前是自主管委會籌備委員的陳良輝主席表示,他也是一個協會的籌備委員,希望在別於管委會之外,成立一個「大愛園區居民共有」的協會,除了協會可以向勞工局、原民會等申請更多短期工作外,也希望藉由協會申請園區附近,一塊約20公頃的台糖土地,開發作為居民婚喪典禮的廣場,並同時可以辦活動、開放給遊客觀光,收取停車費、攤位租金等,做為居民的共有的收入。

桃源鄉發展協會張瑞雄執行長則表示,他認為園區內就可以規劃表演的空間,園區本有商店街的規劃。他希望將桃源鄉山上、山下做一體規劃,如在園區興建展售中心、漂流木賣場,把原鄉的農產帶到園區內販賣、增加收入等。

無論何種構想,政府和園區內運作的協會,仍把未來的產業、就業希望放在觀光。不過,這些規劃目前仍是藍圖,園區內也連商店街都未動工。將來是否能落實、對居民的助益,仍待觀察。

居民的問題:要失業了嗎?

眼前,除了靠政府和慈濟基金會釋出的短期就業、職訓輔導之外,居民盼望的長期工作機會仍沒有具體的著落。勤和村的高大哥認為,現在還是農忙時節,等到農忙結束,「失業就要開始了。」

他表示,目前園區內缺少工作,短期工也讓大家覺得不穩定。慈濟無法提供工作,政府提供的臨工也都由鄉公所釋出。雖然大家的戶籍未遷,理應在鄉公所管轄之內,但已到了永久屋,也就很少有機會分配到鄉公所的臨工。「鄉長會說,你們下去了,機會留給山上的人。」

高大哥表示,「那時政府說過,下來的,不怕你沒工作。」當時安置在營區,勤和村有人選擇回到山上、有人選擇到山下生活時,其中的爭議之一就是如何就業及自立的問題。當時他主張住進永久屋,但現在園區內的工作機會不如預期。「我的煩惱是,現在(勤和村)還沒有人來問我工作什麼的,等到有人來問我的時候,怎麼辦?怎麼跟他們說?」

12 回應 to “大愛生活系列(8)園區就業問題”

  1. 小毛 說:

    剛才看完原民台的「奇異恩典」(上),講大愛園區內的事情,還有那個人文營,忍不住哭了。感謝原視的記者,把這些畫面拍下來,希望慈濟人可以去看一看,希望他們有一天能夠明白──當他們叫大家面對鏡頭,統一露出笑容,大聲說出「我們很幸福」,叫大家「不要去唱卡拉OK,載歌載舞」,這些都是侵犯人權的舉動,

    到底懂不懂啊,這是羞辱,不是協助!!!

  2. 伊斯坦大 拉虎 說:

    關於園區內住戶適應所分配的職務而離職 理應讓其他住戶遞補

    不過就我了解 園區內由 原民會 所提供的園區內照顧花草的工作 當初是提供20名額

    在我離開園區前 實際工作才13人 我問那些工作的長輩 為什麼沒遞補 解釋是說

    當初20人的個人資料以呈至 縣政府相對應的部門 要更動步驟很多 很麻煩

    希望記者能幫忙 查証一下 如果屬實 空缺不遞補 這就失去意義

  3. silo 說:

    謝謝記者翔實的報導!

    目前看來,的確都是臨時性的工作,不過有的看的到未來,有的不確定性更高。
    而土地似乎就沒有下文了…

    我想問的是,目前除了政府、永齡和慈濟之外,是否有其他團體組織來加入職訓行列?
    讓更多居民有其他職訓管道可以選擇?
    還是問題其實不在職訓,而在於山地、平地生活模式的適應過程?

    此外,住在園區裡的老人家,目前生活怎麼過呢?(住在園區的老人家多嗎?)
    他們有土地可以耕種嗎?還是有沒有什麼活動可以抒解他們的心情?
    一直很擔心老人家的狀況,畢竟離開故鄉與土地,生活作息可能完全不同了~

    同時也很好奇園區就學的孩子們—目前大愛園區的學校尚未蓋起,
    孩子們要到杉林鄉的學校就讀,原住民的孩子融入平地學校,
    在學校課程、同學適應上,還可以嗎?

    不好意思又有這麼多的問題~
    不過記者的紀錄報導,真的紀錄下園區的歷史了!
    謝謝!

    • 88編輯 說:

      silo:

      感謝您的問題,剛好可以協助記者擬出訪問題綱,這些生活上的問題,的確都還沒有關照到,會繼續來詢問的喔!

    • 伊斯坦大 拉虎 說:

      老人當然很多 有些靠子女 有些還能工作的也是會工作

      有些參加園區職訓班 一天400 不無小補

      還有個縣府單位應該是杉林鄉公所的職訓班 一天800

      目前我只知道有編織班 是否還有其他的800職訓班 有機會再問問!!

      山上沒被土石流蓋過的土地 都還能耕種 蓋過的沒錢請人處理就不能

      不過跟年輕的原住民同胞 喝酒閒聊 她們說回山上工作在那邊住 晚上只要下雨

      根本睡不著 更別說是老人根本不敢回山上 平地生活作息雖然不同 日子還是要過

      我阿姨 目前小四 我有問他 他說園區內學童 目前是跟旗山國小借舊教室

      旗山國小的老師都有交代旗山國小的學童 不要到舊教室打擾

      有專車接送學童上下課 好像是免費

      山地 平地生活的適應 有待觀察

      • 88 編輯 說:

        拉虎:

        謝謝你的現場報導,這陣子記者多忙著處理山下下雨,暫時沒辦法顧及大愛園區的議題,有請你有機會多多報導,很感謝!

  4. susa 說:

    請問哪裡還能看到您們說的奇異恩典﹝上﹞呢? 網頁的影音檔已經被撤掉了 從前風聞大愛園區的問題 但一直以為只是傳聞 很想更深入的了解

  5. 伊斯坦大 La-hu 說:

    6月25~26我有去園區拆除倒塌的工寮 順便詢問園區工作情況

    園區內職訓班 只有住戶才能進去培訓 讚!! 杉林鄉公所職訓班 不清楚

    園區內所有工作 住戶佔有率已經大於非住戶很多 還是有聘請非園區內住戶 不過是極少 讚!!

    永齡農場情況就不清楚 沒問到有在裡面做的人

    園區旁考古工作 住戶與非住戶 各佔一半 抽籤表決 忘記是在幾月幾號抽籤

    抽籤當天唱名三次 抽中者未到 喪失資格 再抽另一位遞補 名額大概30位

    還有園區內不知道哪單位 透過親戚已跟我阿姨 柯麗美 聯絡上

    案子已確定要做 正確的日期 我想不起來

    5月26號馬總統來訪園區 我阿姨有受邀帶團來表演

    我有問阿姨 他說大概在7月1x號開始 每週的週六還是週日 會選一天開班授課

    阿姨是教布農族傳統舞蹈 另一位老師 則是教八部合音 兩個會教到11月多

    希望對布農舞蹈有興趣跟對自己歌喉有自信 無論漢人或是原住民 只要是住戶都能參加

    不過我就沒問到參加培訓的住戶 薪資是多少

    不過令我擔憂的是 培訓完畢後 會將希望廣場再增設表演舞台 來吸引觀光客

    26號下午 我在廣場附近的房子 幫忙顧我姪子跟表演服裝跟她們的私人用品

    大門是開啟 方便她們迅速進門換裝 不過才加起來約30多分鐘表演時間

    就有5~6個熱情的觀光客 詢問我能不能進來看 我回答 對不起 這不是我的房子 我沒有權力做決定

    竟然說 沒關係 我有出錢 只是進來看看蓋的好不好 舒不舒適

    接著他們就直接進來東看看西看看 我不是怕被偷東西

    這樣的感覺就很不舒服 何況是裡面的住戶

    • Lucu 說:

      「我有出錢,只是進來看看」這算什麼~~?!

      慈濟想做國際示範區,把居民的生活區經營成觀光景點
      一廂情願卻毫無規劃
      不但對居民不尊重,觀光是否做得起來也令人懷疑

      26號馬總統來,盛大的宣傳外人來參觀
      沒有停車場,只好將草皮權充停車場
      雨後積水,小轎車很難開上去,人車擠成一團
      請來擺攤賣農產的,很多是從山上千里迢迢趕下來
      但是沒有正式建立銷售平台、管道,擺完攤就各自散場

      慈濟的單輪車老師,要園區裡的小朋友每天放學練單輪車到晚上
      只為了馬總統來時表演
      當日卻告訴小朋友不要表演了,因為別的國小技術比較好
      由別的國小表演

      到底那天安排這麼多表演、攤位,搞得那麼盛大
      散場後留下什麼?實質的意義在哪裡呢?

  6. 去過那瑪夏的 說:

    可是真正實質的要怎麼做呢
    大家總是想說買買災區物品 去那邊看看也算是發揮人溺己溺的愛心了
    不過總是表面 膚淺 不長久
    那些完全不聞不問的人反倒是樂的輕鬆

    好像當兵總是看新兵過太爽 打混摸魚
    沒想到那些不用當兵的根本就在外面花天酒地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