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78天完成319戶的永久屋,平均一天要蓋完4~5戶的永久屋,負責現場的陳組長表示,政府要求7月底完工,不僅壓迫到當初規劃團隊與NGO讓部落參與協力造屋的美意,也壓破了族人參與過程的「空間」。( 圖/ 柯亞璇。瑪家農場施工中情形。 )
78天須完成319戶─瑪家農場永久屋的時間壓力
瑪家農場「永久屋」,中央指示7月31日的完工日期,距離今天只剩78天,要完成三村319戶的永久屋數量,謝英俊建築師團隊的設計師洪明裕表示,7月31日的完工日期是近兩個月才接到的消息,工程期限的「時間壓力」大過部落的壓力。
上圖為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麟洛工作站的獨棟家屋模型與施工現場。
目前瑪家農場規劃的好茶115戶,大社119戶以及瑪家85戶永久屋,在3月18日瑪家農場舉行完動土儀式後,瑪家農場永久屋工程即在中央指示的時間壓力下,不斷的趕工,為的就是完成7月31日,319戶的永久屋完工目標。
以下是對於負責瑪家農場工地現場陳組長以及設計師洪明裕的採訪整理:
一、 瑪家農場「永久屋」施工進度
(1)目前整體進度
根據瑪家農場負責現場的陳組長表示,目前好茶區域都在進行營建署下水道的工程,但是已有部分區域可以開始進場施工,處理組合鋼骨結構的部分。而瑪家部落開始做擋土牆,但營造廠還沒進入,大社部落預計約下禮拜可進場施工。
78天完成319戶的永久屋,平均一天要蓋完4~5戶的永久屋,面對這樣的完工進度。負責現場的陳組長也表示接到七月底前完工,是這兩個月才接到的消息,如果要8月8日以前入住,的確是不容易。目前就氣候變化雨季的問題,是無法掌控的。
而對於目前整個工地進場施工的狀況,5月底可以完成到哪個階段?陳組長也表示需要公共工程先完成,因為公共工程沒有完成,就會影響道路,間接也會影響進場施工的進度。
(2)「永久屋」的數量問題
另外,陳組長也表示,「永久屋」的工程進場施工,關鍵是基礎什麼時候完成。也說到5月底前,好茶部分區域的基礎是可以先完成的。也就是說,在目前最先可以進場施工的部分是好茶部落的區域,可以盡早進場組裝「永久屋」的鋼骨結構部分。
而對於「永久屋」的數量問題,洪明裕表示,目前的關鍵是縣政府的意願,在世展會的立場是願意全部蓋完,但是縣政府這邊擔心的卻是蓋了太多,而呈現類似高雄月眉永久屋「空屋」的狀況。
他也表示,世界展望會的態度是全部蓋,但目前縣政府不敢同意,洪明裕也提到規劃過程,「戶數」早就是存在的問題,卻沒被認真去討論。這套重建機制本來就有問題,應該被當作議題被解決。
他也提到,甚至從規劃立場看「遷村」機制,也不是從遷村的邏輯來看待,仍然是用「安置」的方向思考。
二、「重建機制」與「遷村課題」
規劃團隊看見「重建機制」與「遷村課題」之間相互衝突的矛盾,而對部落帶來相對的問題又有哪些?
(1)部落參與的「空間」有多少?
78天完成319戶的永久屋,平均一天要蓋完4戶永久屋,工程品質如何掌握?洪明裕表示,為了趕工程進度,三家承包廠商必須要選擇自己熟悉的工班,才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這樣短期的艱鉅工程。
如果選擇「熟悉工班」的方式來趕工,相對當初部落族人可以協力造屋的目標與精神,卻也大打折扣。營造廠以及建築團隊的確都提供族人可以進場協力造屋的名額。但根據洪明裕表示,因為工作期程的壓力,在讓部落參與的限制上,也的確受到人數的限制。
只剩78天的工期壓力,不僅壓迫到當初規劃團隊與NGO讓部落參與協力造屋的美意,也壓破了族人參與過程的「空間」。
(2)「滅村」的好茶村,「空屋問題」從何發生?
好茶村的「遷村」課題,尚未解決,還有71戶停留在不知安置在何處的問題,通過永久屋申請的族人更不捨「又得留在」隘寮營區的族人,115戶蓋完,是否好茶族人真的可以順利遷村?暫時到一個新的環境安置下來?
好茶村整村淹沒,無法回去重建,族人除了遷村,別無選擇,最期待的是有個安定的家,「空屋」的問題又從何發生?
瑪家農場如果順利在7月31日前完工,是否所有的族人都能「順利入住」?三個村又會如何繼續協助尚未通過申請的族人,再次向政府陳情?記者將會持續做追蹤報導。
何不同樣蓋71戶一樣的永久屋
讓無法通過永久屋申請的族人71戶價購
同時享受莫拉克優惠利率?
大家何不認真思考此事??
這樣, 全村就可以住在一起了.
享受了優惠利率,然後呢?
原住民的經濟狀況原本就比漢人差了,
多數原住民的收入相較於漢人也是低很多,
更別說很多原鄉的原住民是過著傳統的生活,
沒有一般平地人的收入,
是否負擔得起這樣的房貸,
是很大的問題!
用優惠利率讓他們購屋並不會比較好,
也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很多人都用平地人的思考模式去看待原住民,
但是這樣的思考並不符合原住民的生活!
唯有沒在真正生活的人
才會以如此短的限期完工做決策
這樣的為決策而決策
真是豈有此理~~~
蓋房子ㄝ~~~用紙糊嗎?
ㄟ…呼叫那個中央,能否請金小刀先生來將政策轉個彎?顧進度也要顧品質呦~
ㄟ…再麻煩那個中央顧及一下族人們參與建設的權益~謝謝嚕…^^
進度與品質本來就是很難兼顧 合理的時間才是永久之道 單間樣品是可以幾天完成 但是數量一多可是工程管理的學問 更何況中繼屋強調的是居民參與 現在也改稱為永久屋 工法到底有沒改變? 是否符合法定的相關法規? 也值得了解! 戶數問題一直是縣政府的難題 因為遷村早就分好戶! 一家變成好多戶? 善款也是否該審慎核用?不是一味怪政府審查嚴格!
我是覺得,如果這些分戶是忽然跑出來的,當然比較奇怪,但是好茶在88前原本就決議要的遷戶數字就是186的話,88應該要沿用才恰當,隘寮營區在住下去,真的不人道了。
還有,原民和鄉村的戶籍真的是比較複雜,每次災難都會遇到這種事情,政府是否該下決心重新全面做戶籍改正登記,否則每次都為這種事情槁的沒完沒了,累啊!
我很不解, 那個"中央"是誰啊? 為什麼一定要聽中央的, 捐款的是民眾, 幫忙蓋房子的是民間團體, 為什麼一定要聽中央的? 那不聽又會怎樣?
杉林慈濟大愛屋總統看完了以後, 有誰再關心了?
這也是這次重建的一個有趣景象,高屏兩地地方政府都是綠色執政,中央為藍色執政,但是在很多議題上,例如對於7月底把居民趕進永久屋的意見上,都是一致的,當然地方政府會說,中央逼的很緊,壓力也的確來自馬英九一再宣誓,7月底以前一定要完工,因為要創造「災後一年即解決災民居住問題」的奇蹟,然後政府對NGO也再三施壓,
這次參與的NGO,就看誰財大勢大,就能說話。現在政府竟然頒訂新規定,要求NGO幫居民蓋房子時,除了房屋本體外,要負擔一半的公共設施費用,這使得要去山上協助重建的NGO不禁要打退堂鼓,因為費用太高,政府公文表面上說,NGO付不出錢的話,就可以提出來,但是根據NGO表示,當你說沒有錢,政府就要你乾脆不要做,換成有錢的那個單位來做,而誰最有錢?當然就是大愛!
所以,這真是一場荒謬的重建鬧劇,沒那麼有力的NGO和災民吭聲沒用,有錢有勢,有手腕的群體什麼都拿的到!
勞民傷財
每天加班趕進度 工人長期疲勞 精神不濟 工地安全跟工程品質 誰來掛保證
每天加班趕進度 多出來加班費跟其他費用 誰要給
善款 開了金口 就要這樣用嗎
歡喜入厝辦桌上國際新聞很開心 但是災民能住得安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