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季節性遷移的備戰時刻-社區避災計畫系列紀錄

災後重建的時序來到乾燥的四月天,從高屏溪到林邊溪的疏濬與河堤修補工程,日日夜夜。但歷經水利署第七河川局以及屏東縣長得說明簡報後,大家很清楚在定義的汛期(每年五月到八月)範圍內,許多防災或減災工程,不見得能如期完成。這個訊息在考驗災區民眾,要面對避災與救災的準備。

其實政府年年都有防汛演習,所有流程也熟悉的不得了,國軍的救災演練也比以往更精進,但是一場莫拉克顯示了手忙腳亂,特別凸顯有救災計畫卻指揮混亂。同時也展現出另一面向的漏洞,那就是所有台灣人民,面對災難時大多是等待政府或軍隊來救援,嚴重欠缺社區內的自救能力。

921地震的教訓經驗,讓中台灣許多社區參與或設計了避災機制,但非災區對此仍舊陌生。因此莫拉克若能帶來經驗的反省,那就是避災類型必須增添土石流與洪災的避災規劃。

不過,政府對於避災的準備動作,仍是緩步作業,想像式的決策仍舊太多,不論中央或地方。因此如果災區各社區或聚落,仍舊以「依賴」的態度來面對汛期,那麼損失的不是政客,而是災區本身。仔細去過高屏兩縣的災區,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光看到場景就會知道今年的汛期無須莫拉克的規模,光是農曆年那場雨,就已經讓桃源、甲仙等脆弱的便道受毀沖斷。

image001 [1]
來義鄉大後部落聯外道路位於土石流經過位置,一場小雨也會使部落變成孤島。攝影:周克任(2010.03.28)

為此,災區許多民眾或陪伴社團,頻頻洽詢政府是否有避災計畫,但除了行政院指示高屏兩縣各鄉鎮準備辦理模擬演習,或是水利署集水土保持局開始在重點鄉鎮辦理模擬演練外,許多災區鄉鎮公所的民防體系或防救災承辦人,至今尚未獲得明確的操作計畫,因此更遑論各村里長能預先做什麼準備。

其實大家對於政府效率已沒有太大的信心了,加上處理遷村或永久屋議題,只會丟給大型NGO,不定期成為麻煩製造者,讓災民無以心靈重建還要增加陳情抗爭的疲憊。所以面對汛期,很多人覺得不如自救比較實在。

社區防救災手冊

其實大部份民眾並不知道行政院災害防治委員會有出這個教材,若非NGO團體平常彼此有些聯繫,政府的宣傳通路恐怕永遠也到不了民眾這一關。去年11月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因為協助屏東縣政府辦理災區30個重建工作站得專管中心業務,進行辦理社區說明會時,邀請了長榮大學土地管理系的邵珮君副教授,進行「社區防救災」的專題報告。

image003 [2]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於林邊永樂村辦理重建說明會,長榮大學邵珮君老師專題講授「社區避災計畫」與居民互動過程。攝影:周克任(2009.11.29)

由於災情剛過,民眾記憶猶新,因此對於推動這個計畫,沒有人會投反對票的。也因此,大家認為只有一堂說明太少,應辦理一系列的培訓課程。就這樣,由台大城鄉所陳亮全教授等人,本來是為921災區編寫的「社區防救災手冊」,以及過去培訓的種子講師,決定於今年一月開始,在林邊鄉永樂村福記古厝進行為期七次的培訓作業。

image005 [3]
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社區防災手冊」封面。資料來源: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

原來要製作避災地圖呀

製作避災地圖,深耕文化工作室的王貞儒老師抱來一大堆的各村落衛星底圖以及各類文具,每一村編為一組,用透明軟墊板鋪在底圖上,王老師要大家運用文具中的彩色膠帶、各類彩色白板筆以及製作很多貼在珍珠板上的符號表,每一組成員當然開始在地圖上去找自己家的位置,不論在平地或原住民鄉,說實在的,衛星空照圖是蠻能引發學習趣味與動力的工具。

image007 [4]
社區幹部學習製作避災地圖過程 攝影:周克任(2010.02.04)

除了看圖並將現場災情照片,逐一貼在圖的邊緣,然後七嘴八舌的討論當時災情的動態,這樣的目的是在找出真正的致災點,以便之後由社區規劃出較正確的疏散路線、緊急避難所等。

別以為隨手在地圖上圈一圈就能用的,你開始得考慮若集結點只設一處,所有大車小車在此塞成一團,如何在有效疏散的七到八小時內,順利疏散?王老師還提醒,若社區內有許多行動不便的老人、病患、孕婦或身心障礙者,疏散的時間長度還會增加。

顯然的,小小一張社區避災地圖,必須導引社區幹部逐一找出許多關鍵的資料,包括弱勢族群(還要一一幫其配對協助疏散的志工)、要準備的必要藥品、要幫遇到預產期的孕婦提報指定送往的醫院、要調查社區平時有多少台車子、有多少無線對講機,最後還要去預定的避難所或安置所,預先規劃生活空間與公共衛生的準備。一張避災地圖,必須填入拯救圈村人命的各類關鍵資源與動作。

只有辦一場,夠嗎?

雖然廣邀各重建工作站人員參與,但報名的社區只有一半左右,也有一些是內政部委託的生活重建服務中心,但這樣的社區數,以及幹部數,恐怕仍無法推及屏東所有災區社區。特別是原住民因為路遠,參加者稀少。

有些人說,原住民鄉只要提早撤離即可,但這樣的說法太過輕率,許多員鄉聯外道路只有一條,且沿線還有許多村落,若山上的車輛不足,等遊覽車上去還有可能遇到路崩卡住,許多現場需應變的情境,不是如馬總統這樣不食人間煙火的貴人,可以體會瞭解的。因此,原住民鄉恐怕也需加辦培訓課程。

image009 [5]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總幹事吳儷嬅至來義鄉古樓村說明推動避災培訓課程重要性攝影:周克任(2010.04.10)

為此,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四處洽詢願意協辦的團體,特別是手頭剛有經費的生活重建服務中心,但大部分的中心推說這並非是社工專業,也不是與內政部簽訂契約內的業務範圍。因此,僅承辦來義鄉的中華溝通分析協會理事長成亮表示,這是攸關災民的年度大事,非辦不可。因此縱使經費欠缺下,來義鄉生活重建中心於四月十日正式開辦第二梯次培訓課程,並特別在開辦前,對於來義鄉重災區及非災區部落,一場場辦理說明會,邀請村鄰長一定要出來參加。

屏東縣政府社會處長涂怡娟也認知到社區做好避災計畫有其關鍵性,因此邀請中華溝通分析協會至生活重建中心聯繫會議中,向所有鄉鎮服務中心人員及縣府重建組社工,進行推動計畫說明,並指示社工及各重建中心務必參與第二梯次培訓。

image011 [6]
成亮理事長於來義村說明籌設部落避災推動小組的重要性攝影:周克任(2010.04.01)

中華溝通分析協會發現,內政部本要求各中心必須先予調查高關懷族群名單並進行個案服務評估,但此業務剛好可以作為避災計畫中協助弱勢族群疏散的基本重要資料,因此成亮理事長邀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的王亮懿老師,主動帶領一群研究生當志工,幫忙規劃出新的調查表,以調查弱勢族群在疏散及安置過程中的個別需求,以導引出需要的人力、醫藥、照護及公共空間的安排等。

許多排灣族社區媽媽也表示,願意組隊一起去預定避難所踏勘,用媽媽的細心先來規劃安置空間,才不會像去年那麼混亂。

一場社區營造的避災計畫

社區避災計畫的推動,其實本質就是一場社區營造。社區居民一旦參與進入計畫,必然政府就得提出清楚的對應銜接計畫,等於政府資訊必須釋放、溝通及共同設計,而且民眾參與設計後必定配合及熟悉度會加高,更能減輕政府在疏散避災及救災各種成本上的降低。如果當初遷村或永久屋規劃過程,也能導引社區參與設計過程,那麼今日的怨懟與陳情抗爭必能減少許多。

社區已經開始參與進入避災過程了,接下來要觀察的是,各級政府如何銜接因應呢?

image013 [7]
來義鄉老人家參加避災培訓課程,聆聽現場古樓村長協助母語翻譯學習認識土石流神情,專業變得不那麼複雜難懂了!攝影:周克任(2010.04.10)

(作者為屏東縣來義鄉生活重建服務中心專案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