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瑪家農場永久屋日前已開工,屏東達瓦蘭部落重建看似有進度,但因核准永久屋的戶數,與實際部落戶數差異甚大,部落將被拆成兩半,加上政府要求7月底一定要完工,部落也無法繼續再猶豫,族人對未來憂心忡忡。( 圖/ 柯亞璇。3月18日瑪家農場的動土儀式。穿著傳統服飾為入住的排灣及魯凱族人、圖中央者為屏東縣副縣長鍾佳濱。 )
總統要看到八月八日完工,是否看到了災民的無奈?
前言:
由世界展望會於瑪家農場興建的永久屋,已於3月18日動土開工,屏東大社達瓦蘭部落,也是預計進住的部落之一,部落重建看似有進度,但因核准永久屋的戶數,與實際部落戶數差異甚大,加上政府要求7月底一定要完工,導致部落即使不願意被拆成兩邊,但現在也沒有時間可以猶豫,因為族人如果持續待在營區,生活機能各方面都無法順利進行,讓達瓦蘭部落族人陷入分離的難題中。
遷村過程遇到的難題
(1)遷村用地無法自行決定
在尚未遇上八八風災之前,達瓦蘭部落實際上就已自覺所處環境的危險,已經向屏東縣政府提出遷村至「青山」(離部落不遠之處)的計劃,但遲遲未得到政府政面明確的回應。至八八風災重創部落後,達瓦蘭部落的排灣族人在內部達成部落共識,提出一個「整體部落移動遷村」的計劃,再度向屏東縣政府提出,想要遷至「青山」的行動。
但是縣府表示:「你們這樣的整體遷村,還自己選地,並不符合八八條款的規定,用地和誰可以搬去,這是政府安排的,不是你們自己可以決定的」,而政府為達瓦蘭部落安排的,就是原本好茶遷村的預定地─「瑪家農場」,在這27公頃的土地上將同時承載174戶的達瓦蘭部落、霧台鄉好茶村177戶、瑪家鄉瑪家村132戶災民,並需預留北葉部落居民的建屋用地。
(2)因政府審核方式,部落將被拆成兩邊
風災過後,達瓦蘭部落清點過所有部落總戶數總共是245戶,但是部落中早期有一些建物,沒有登記到使用執照,例如說石板屋,因此實際登記者只有174戶。因此政府也只肯承認174戶具有「申請永久屋的資格」,其他將近80戶因不被政府承認,將無法遷入未來瑪家農場永久屋。
對達瓦蘭來說,遷村,就是一個全部落的移動,而這也是部落整體的共識。而今,瑪家農場只預留174戶的永久屋空間,那剩餘的達瓦蘭排灣族人要去哪裡?達瓦蘭部落重建委員勒格艾表示,這樣的遷村模式,談不上是一個部落,反而是將一個完整的部落主體,切割成兩半,遷村的過程就像是在趕豬群一樣,先把第一批趕到瑪家農場,剩餘的第二批在找個地方趕過去。部落曾經反映這樣的「安置」方式會影響部落的發展,得到政府的回應卻是「文化歸文化,我們只負責重建」。
(3)申請永久屋的方式,彷彿如犯人般「無奈」
除了申請人數與部落人數不符合,申請永久屋的過程,也讓很多族人感到不舒服。受災戶的居民得拿著牌子站在自己家屋面前,讓縣政府的人拍照存證,有「相片存證」後才能申請永久屋的資格。達瓦蘭部落災民的感受卻感覺形同犯人被管制般,需要人證、物證,人贓俱全才能拿到申請的資格。
(4)就因為馬總統要「看到」,7月底一定要蓋好
勒格艾也表示:「達瓦蘭部落遷村安置過程,政府省略部落其他沒有資格申請永久屋災民戶數的問題,所有的行證申請過程不斷的在趕,就是為了趕在8月8日馬總統要下來。」先前制訂安全堪虞來緩和被劃定的衝突,現在又因趕工程進度而忽略達瓦蘭部落整體性以及其他無法申請的住戶的問題。
歷史上,魯凱與排灣的「整體部落遷村」
其實,位在屏東的排灣族以及魯凱族部落,一直都有整體部落遷村的歷史遺跡與紀錄,但在那些早期的過程,是部落自主以及達成共識之後,全村才一起動員遷村的行動。
同樣遷入瑪家農場的好茶部落在1979年期間準備從舊好茶部落遷至目前已被洪水掩埋的新好茶村部落,也是經過全村協商同意之後,才整體遷村下來的,遷村過程未曾見過部落拉白布條跟政府抗議。
而如今,已達成共識之達瓦蘭部落,卻在族人有全體共識之下,眼睜睜看見自己的部落被切割成兩半。達瓦蘭部落的勒格艾表示,在八八風災政府運作的過程太過於「自主」,雖然政府是拿著「尊重原住民」的口號,來協助災民安置,卻仍究抵擋不住官僚體系運作風格與部落概念相衝突的問題發生。
中央整合災區的事情,政府以及民間團體各方處理協助事情的立場的確不容易,但八八風災要處理的是「受災戶」的問題,怎麼會是因為要趕在今年八月八日要完工,而如此被「對待」,讓部落族人實在無法理解。
謝謝你們的報導。但我看起來還是有很多疑問,是不是可以請教一下?針對大社現況:一、在瑪家農場的174戶,是永久屋?還是中繼屋?二、有了瑪家農場的安置之後,對於山裡的大社部落還需要劃定區域限制嗎?也就是說,族人還可以回去居住嗎?三、如果將來族人在山裡找到一塊適合遷居的地,他們還可以申請部落重建嗎?(因為這好像才是他們最大的期望)。
另外文中關於「新好茶遷村」一事,我記得他們當時也是百般地不願意,也認為那塊地並不安全(你們的某篇報導中有提到),所以還是被迫遷居,只是當時民意溫馴,沒有強烈表示而已,然而這30多年下來,民主意識抬頭,政府作法卻沒有多大改變,只是變得更油滑而已!
我真的搞不清楚為什麼有中繼屋這個名詞,為何不直接蓋永久屋呢?…
中繼屋的期限是多久?其限過後又如何?
這樣如此繁複的程序是不是太浪費了捐款人的好意…
去查查聽一聽原住民的訴求為何而來吧
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功課
還是保留你自己的主觀意識的認定吧
想解決問題的原住民
部落重建需要「中繼屋」是因為「遷村」茲事體大,它牽涉到的不只是「災民安置」問題,還有「部落文化保存」的問題,原住民是個弱勢民族,這意味著他們在主流文化中,如果沒有堅定自己的立場、沒有部落自己的生活區域、沒有維持住部落的傳統文化、沒有建立起部落的認同感,很容易就忘記了自己的文化、遺失了自己的根,所以他們需要住在離祖先較近的地方,並且以自己部落的方式重建家屋、維持傳統。現在政府在「瑪家農場」的安置行為,是將四個不同部落擠在一起生活,不要說其中有魯凱、有排灣,即使相同族群、不同部落也有自己的不同文化和生活習慣,畢竟他們在這片土地上以「部落」的型態已經生活幾百年了,要他們因為這次災難而改變原有生活方式,並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即使天災不可免,人禍卻應該制止。對他們來說,先在平地或瑪家建「中繼屋」,等三五年後,山林休養生息,恢復穩定之後,再回去尋找適合居住的地方,做一個真正的永久性「遷村」,那才是最理想的狀況,不宜以「功利」的思維或「交代政績」的模式來看待此民族大業!
講的很正確,謝謝你的說明
當然還有一個終極目標,就是原住民族要「自治」,才能真正實行民族自決的權利,達成靠自己管理而能自力救濟的族群。
追根究底由於原住民族無法實現「自治」,因此受限於一體適用的政策法規,因為原住民族其特殊的文化習慣,現用的法律無法保障原住民族的生存與權益,如果我們對照其他世界各國就能了解一個共通現象,不難發現過去歷史對原住民的壓迫與掠奪,正是造成今天原住民族走入黃昏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各國的原住民族渴望從人類歷史的軌跡中得到「正義的還原」,將禁錮在原住民族的枷鎖努力掙脫,所以期待得到政府的尊重與了解,才能真正走出悲情的命運。
加油!我支持你們!不過再怎麼「自治」,還是不要忘了我們是在同一條船上,彼此合作共榮才是長治久安之道啊~
當然,其實國家資源還是必須釐清權責以及在許多地方要共管,所以是共生共榮的關係,是同在一條船上的「命運共同體」
ss:
謝謝你的提問,會轉告給記者,請他來回應喔!
SS你好,關於你的提問,回覆如下:
一、在瑪家農場的174戶,是永久屋?還是中繼屋?
這個部分確定是永久屋,4月1日時部落的自救會也召開了有關達瓦蘭部落在瑪家農場住家在配置上的問題。
二、有了瑪家農場的安置之後,對於山裡的大社部落還需要劃定區域限制嗎?也就是說,族 人還可以回去居住嗎?
目前這個問題還是一個僵局,第一:勒格艾說,政府一直沒有正面的回應,只要求部落趕快申請永久屋,因為屏東縣政府說要趕在7月底前完工。第二,不管政府或部落代表協調到哪個階段,住在龍泉營區的排灣族人,還是得繼續生活,工作的工作,上學的上學。而營區又只是安置的一個「暫居空間」,諸多不便,也影響生活品質。在這樣的僵局中,族人也只有先安頓好家,才有力氣繼續去共同解決部落的問題。至於還可以回去住的,就是部落中沒有相關文件資格申請永久屋的住戶。
三、如果將來族人在山裡找到一塊適合遷居的地,他們還可以申請部落重建嗎?(因為這好 像才是他們最大的期望)。
政府目前以達瓦蘭部落為風災部落的方式處理,所以在申請的條件上,都以重建條款來限制。
另外關於「新好茶遷村」這個部分,的確在當時部落裡有你說的這個聲音,舉好茶村的例子,是因為在遷村的過程,好茶村是一個「整體性」的遷村,並不是像現在的達瓦蘭部落一樣,被「切割成兩半」。所以才針對「部落完整性」的部分拿來做比較。如果有誤導讀者的地方,也在這邊說明「舉例新好茶」的原因是這樣的,非常謝謝你的建議與提問。
我自己是好茶部落的人,民國六十五年好茶遷村時我是國小二年級,回憶當初部落遷村時實在是相當艱鉅與浩大的工程,由於在那之前道路只能步行無法驅車搭載,所以可以想像部落族人為了遷村揮汗勞動的畫面。在時代巨輪之下文明的衝擊讓族人辛苦建立新的據點「新好茶村」。
多年以後兩年前的聖帕颱風在八月十三號侵襲部落,造成國小以及第一鄰淹埋在土石流之下,全村後來就安置於隘寮營區一直到現在。其實多年來南隘寮溪河床年年升高,肇因於攔沙壩及多處攔河堰等砂石堆積的河川整治問題。而本來就位於低階行水區的部落,這樣的威脅例年逐漸影響整個部落的安全,每每颱風過境道路坍方對外交通阻斷部落就形同孤島。而去年八月八號莫拉克颱風更無情的淹沒了整個部落,土地居所和身家財產完全吞沒於滾滾黃河,還好災情發生之時大部分的族人已經作下判斷而提前撤村,才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
民國六十五年遷村之時任村長的部落長老(頭目的代議長老於部落事務居中協調),回顧當時部落的確是在集體共識之下才遷離,要離開西魯凱的發源地Kucapungane舊好茶其實相當困難與不捨,然而會離開的原因部落長老說是因為交通不便影響族人就醫還有孩子就學,另一原因希望生活可以改善等,當然搬到新好茶之後部落還是面臨人口外流、部落老子化、學校廢校需到外地求學等種種問題,更何況部落居住基地的安全堪虞,引此許多族人非常懷念舊部落的生活,但是已經後悔莫及在也回不去了。
災戶籲勿急 盼參與永久屋規劃 2010/04/03 06:24
原民台【卡造飛燕/Vuluq】報導
總統馬英九一聲令下,說永久屋一定要在莫拉克重災滿週年之前完工,縣政府壓力排山倒海而來,災區族人認為在組合屋、中繼屋、永久屋之間搬來搬去,風災過後百般煎熬,也抱怨沒有參與討論規劃永久屋,因為搬到永久屋,就等同於遷村,現在反而希望政府在決定永久屋的一切的時候,應該要慢慢來,這樣的發展,或許是想要趕緊執行重建安置作業的政府機關始料未及的。
總統馬英九要求八八水災永久屋一定要在今年的七月底前完工,台東縣政府面臨時間壓力積極協調徵收。而住在介達中繼屋的災區族人,才在去年11月剛剛搬進中繼屋,可能一年多以後又要搬進永久屋,災後心情難已平復,認為政府缺乏溝通。
八八災後政府與民間慈善團體緊急興建中繼屋,安置嘉蘭村受災族人,同時納入五年前海棠颱風以及河川治理線內的危機戶,即將興建100戶永久屋,分別坐落在新富社區的東側及西側土地,不過到目前為止卻無法贏得掌聲,縣府坦承溝通不良,的確面臨時間壓力。
縣府保守估計,永久屋至少必須花費3至4個月興建,因此必須就要在四月完成土地取得流程,不過,這樣的規劃,並沒有帶給受災族人一絲喜悅。
對於災區族人的質疑,縣府表示不會立即搬遷,不過陸續出現抗議陳情,認為政府反而蓋的太急了,要求尊重災民慢慢來的聲音,恐怕是中央與地方政府始料未及的。
http://tw.myblog.yahoo.com/hunter-motion/article?mid=2034
【大社已核定為安全勘虞地區】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達來村及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村(上北巴巷部落、下北巴巷部落、德文巷部落、互助巷部落)已於2010年1月27日經核定為「安全勘虞地區」,範圍內原住戶有申請「永久屋」資格。申請「永久屋」之後,恐因與慈善團體簽訂「贈與契約」,受到附帶條款約束「遷離期限遷離原居住地,並不得再回原居住地居住及建造房屋」。詳參【莫拉克颱風災後民間興建住宅贈與契約】
謝謝以上諸位的回應,我所得的結論如下:「如果申請到政府永久屋的災民,就不能再回原居地居住(即使永久屋沒有土地權、也沒有買賣權);如果不符合申請永久屋資格的人,即使部落已被勘定為「安全勘虞地區」,也只能回去居住,不然就是另外自行想辦法。」是這樣嗎?這就是政府所能給予災民的最大幫助嗎?「恐怕是中央與地方政府始料未及的」那當然!因為他們從來就不願意認真聽聽災民的聲音!
TO:Amale Gadhu
我與好茶有一點點接觸,十多年前曾去過新好茶部落,對你們社區整體營造的印象十分深刻,我很希望你們可以蓋回去那樣的房子。加油!事在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