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緊急的疏散避難措施對居民而言,是沒有太多選擇的配合。沒有「離災不離鄉」的遷居避難空間,可能導致今年再次離開家園、再走一遍漫長的返鄉路;沒有替代道路,只能由隨時會沖走的河床便道,來維繫一年的生計產業。( 圖/ 鄭淳毅。扮演災民者表示,按照計畫他們要去平台避難,不過那裡沒有避難屋,到時候是否要帶帳棚去搭? )
桃源鄉防災演習:有避難計畫,卻無避難空間
3/31桃源鄉舉行防災避難演習。各村村長、自衛隊、消防人員、分處所人員等都集合在勤和村,演練因應雨季來臨的避難疏散措施,由謝垂耀鄉長擔任指揮官。他表示,這次演習,主要是配合縣府期望大家及早為汛期做準備。
桃源鄉避難措施分為兩階段,一為累積達到可能造成土石流的雨量時,村民疏散至各村的避難中心;二為中央氣象局發布颱風警報時,全鄉配合撤離至山下的鳳雄、陸官營區。
這次演習內容以第一階段為主。村民集中到各村的避難中心如各村小學、活動中心等。不過,村民對於這次的演習也有部分疑慮,如憑藉雨量預測土石流的發生,但洪水從何處來襲卻是難以預料的,該如何因應?勤和-復興一帶八公里河床路不用等到颱風來襲,很可能在幾日普通降雨就斷絕,演習的內容似乎也未點出這項狀況。
不過,復興以上各村村民多半也表示,如果遇上路斷的狀況,只要有物資,其他的都還好。只要有基本的儲糧、煮飯或發電用的瓦斯、機油等,其餘就不顧及了。大家似乎已然做好了道路搶通前,必須有一段時間困守山上的心理準備。
桃源鄉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演習,各路人馬齊集勤和村待命。勤和村是這次汛期防災疏散的重點,以勤和為主,各村比照差不多的模式進行疏散。
消防隊模擬救援行動。消防員都在桃源村待命,若是勤和-桃源連絡道路斷絕,就必須從後山繞小路、過溪床,進入勤和以上各村救援。
學校對避難與教育的腹案
由於去年經歷的莫拉克颱風,讓大家在兵荒馬亂中倉皇下山,致使安置政策不盡完善,而出現安置初期,同一家庭分開居住、兒童與父母分離等狀況。教育處長表示,今年已請各校規劃避險方案,教育處尊重校方的安排,學校的政策就是政府的政策。教育處只負責協助協調如交通接送等事宜。
各校的校長目前都已有腹案。建山和高中村將撤離到鳳雄營區,建山國小和興中國小已連繫附近的學校借出教室給小朋友上課。桃源國小將隨家長在陸官營區中協調教室空間。位於危險區樟山部落內的樟山國小,遇到降雨時就撤離到復興村的復興分班,若遇颱風撤下山,則已在營區附近以找到可借用的校園。桃源國中擇以彈性調整上課、放假時間的方式,盡量讓學生不必在上課期間撤離、就算需撤離也可以待在父母身邊。
避難屋、遷居地申請,暫無進展
鄉內的防災演習,只能應付一般降雨,颱風來襲時也必須撤守。而鄉長也坦承,最憂心的問題在於勤和-復興一帶的河床便道,可能不用等颱風,下幾天雨就會斷了。到時山上如有需要緊急醫療的老人或病患,恐怕仍須出動直升機救援。
這對於建山、高中、桃源等不必擔心聯外道路、也不太容易遭至嚴重災情的村子而言,這次演習足以應付村民會面臨的狀況。但對於聯外道路堪虞、莫拉克風災中受損較嚴重的村子,似乎仍須自求多福。如勤和村、寶山村、梅山口居民,災後半年來一直渴望根據「離災不離鄉」原則在山上申請避難屋或遷居地,並做出許多努力。但眼看今年汛期即將來臨,申請仍無進展。
勤和村部分,有意在平台上的申請避難屋,及有意遷居至樂樂段建造永久家屋的村民,雖兩塊地段皆被評為安全, 都仍需通過層層行政程序,暫時難有動工可能。
希望遷往樂樂段的阿嬌表示,如果能申請到家屋,「心就安了一半。」但樂樂段雖為公有地,目前卻承租給私人使用,正由鄉公所出面協調,而居民都不清楚協調進度如何。
面對家屋的懸而未決,鄉公所的防災措施也只能輔導大家疏散,並不能真正解除村民「村子將成為孤島」的疑慮,阿嬌認為颱風來時,很多村民會自己先行下山避難,寄居到山下的親戚家。「應該沒人會真的在山上等颱風來吧?」
而有意在平台建造避難屋的秀英媽媽仍把希望寄託在平台上,它(政府)叫我們下去,我們真的不想下去啊。她認為,在平台上就算颱風來襲也不用擔心,只是避難屋遲遲沒有下文。
寶山村申請38甲地做為避難遷居地目前也無進展,縣府安排大家汛期時在寶山國小避難。對於寶山國小也被劃入不安全的部分,是否適合做為避難中心鄉長表示,寶山國小算是相對安全的,應付一般雨量應無問題,若遇上颱風則全村撤離。村民雖表示不願放棄38甲地,但也只能暫時接受這樣的安排。他們目前最關心的,是鄉公所已經核下的寶山各部落復建補強工程能快點動工。
梅山口部分,之前居民屬意遷居地為玉山國家公園管理,但在玉管處未做任何表示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選擇繼續留在原居地,風雨來襲時撤離到附近的青年活動中心。部分房屋毀損住戶,因為擔心安全問題,已經遷居山下的大愛園區永久屋。
梅山村本村落雖然在上次風災中沒有傳出太大災情,但村落臨河岸的邊坡受洪水沖蝕。居民擔心村子的基礎會在下一次的暴雨中受創造成危險,從年初就一直在申請補強工程。日前縣府請專家來勘查,雖然已經同意施做工程,但因必須釐清各部門管理的轄區、權責,仍在進行評估中。
梅山村一直擔心農路不通、作物無法運送下山的問題,由梅山重建委員會在三月初提案,希望將復興、梅蘭、梅山既有農路拓寬,相互打通連結,成為三村的替代道路。而今日得到原民會的回復也是「仍在評估當中」。
重建會顏會長說,「如果三月二十幾號核下來,做到四月中也差不多完成了。」但現在到了三預底還在評估,顏會長對工程的進度很不樂觀,覺得就算現在做,「可能也來不及了。」
緊急的疏散、避難措施對居民而言,也許是沒有太多選擇的配合。沒有「離災不離鄉」的遷居避難空間,可能導致今年再一次離開家園、再走一遍漫長的返鄉路;沒有即時的補強復建工程,就必須提心吊膽再度過一個雨季;沒有可行的替代道路,只能由一條隨時會被急流沖走的河床便道,來維繫一年的生計產業;這應是今年汛期,最令大家無奈頭疼的處境。
模擬災民疏散,老弱病患將撤離到陸官營區,其他村民則到活動中心或平台上避難。不過平台上目前沒有避難處所,多為私有地或私人工寮。扮演災民的村民說,他們也搞不清楚要在平台上哪裡避難,是不是會搭個帳篷呢?
放置土石流防災雨量筒。土石流警戒就仰賴雨量筒的測量,超過250毫米,即通知各家各戶疏散到避難中心。不過春節期間,勤和-復興一帶河床路曾因下雨斷絕,當時的累積雨量僅一百多毫米。
面對汛期現實的問題,最為核心得聚焦處理的,就是避難所的安置規劃。如果還是由政府規劃,社區仍是被動沒有參與,那麼安置時的管理及生活問題,依然如去年一般。要在鄉內安全的避難地該避難屋,顯然與政府之間沒有共識了,代表今年動工也來不及。如果梅雨時雨量大(其實也不用太大),先不論部落安全與否,聯外道路脆弱者超過十個區段,而那時許多農作正待搶收,許多居民一定不肯撤村避難。其實,必須沈澱來想一想,保住生命才有機會爭取未來,不論過程有多麼艱辛。
特別是身體不適者,及必須定期就醫者,甚至預產期在汛期的孕婦,社區更應該主動協助彙整這些人的名單,以及建立協助者志工群,甚至預先調查指定醫院及緊急藥物需求。這些資料彙整後趕快傳送給避災時應協助之相關單位,而且此部份的模擬演練才是更為重要的。千萬不要認為可以等直昇機來救,因為天候絕對是直昇機出動的最大障礙,去年已經有一次慘痛經驗,今年若各社區還是被動的這樣認為,這就不夠理智了。因此,期待災區趕緊推動建立社區避災計畫,縣政府更應該主動建立導引流程來協助社區建立,不是僅提供補助經費而已。
特別應注意者,政府的演習,只是防救災流程中「應變」的階段,更為重要得是「整備」階段。否則這些演習和過往有何不同呢?整備階段最為著重於社區及各單位的準備及詳細規劃過程,這是全台灣都欠缺的實質機制。
周克任先生 你好
一、是否可以針對「汛期」來臨前提出一個具體準備工作守則
二、針對「汛期」期間的應變措施的細則
三、政府與民間的救災單位如何提升救災的效率與合作的配套措施為何?
你可以針對我這三項提問,然後為災區或安全堪虞的社區提出一個詳細規劃嗎?
麻煩你提出具體規劃然後投稿,我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能有人告訴他們如何操作一個具體的「防災應變施行細則」
辛苦你了,謝謝
Amale.Gadhu兄:
能否給我你的信箱,一些我們在來義鄉正推動的「部落避災計畫」可以提供參考。最近也會將一些資料帶去梅蘭、梅山兩個部落,因為我有時也會去那邊協助。
桃源鄉這邊,建議也可以去請教紅十字會林坤鋒總幹事,他那邊有很多實務的培訓經驗與課程,屏東這邊也正向他借將來協助社區培訓。
另外,行政院災害防治委員會的網站上,可以下載社區防救災學習手冊,目前我是根據這個手冊,重新設計符合來義原住民部落可用的內容。
其實,政府的演練每一年都在辦,但也只能針對應變階段,這也是行政院災防會以及水保局另行推動社區防救災的考量,只是過去南台灣沒有遇到大型天災,因此部落社區參與狀況動力不強。但八八之後,我發現部落參與的需求很強,今天在來義鄉辦理七週的培訓課程,主動參加的村鄰長及社區幹部,相當踴躍。更重要得是,我們沒有經費準備餐盒或小禮物,依然是參加者眾,因此我們評估推動部落建立避災組織,的確是成熟時機。
不過桃源鄉這邊,可能會有一些變數,因為梅雨期時,正逢農作收成,萬一雨勢甚大,必須撤村避災時,有些農民仍表達不想移動(特別是梅山)。當然,各村情況不盡相同,因此我們會考量先辦理部落說明會才會知道該部落是否有意願進行避災計劃的設計參與工作。
我有寫一些部落避災推動的方式、內容與流程,但建議不要全部套用,畢竟各村狀況不見得相同,但大體上仍能引用。
至於推動過程的紀錄,我還在找時間整理,因為每晚要辦理說明會,快累斃了,我是有答應要將這些紀錄逐一放到這兒來,不過請在給我一些時間。我們很樂意分享這些經驗與成果。
克任兄:謝謝你的回應,得知你這麼辛苦,感謝你為原住民的付出與努力,希望你在繁忙時不忘身體要保重。
我們在facebook有成立一個「新大洪水」社團歡迎你來加入參與討論,我不方便在網站上留email因為怕會被垃圾郵件塞爆,所以請見諒,如果可以的話用facebook的寄信功能會比較好,也較容易與大家分享,你可以收尋Amale.Gadhu將我加入好友,希望以後我們能有更多的交流與協助,謝謝 祝你 萬事順心 身體康健
我在公民新聞平台,八八專區的屏東部份,有準備發表一系列「社區避災計畫」的推動紀錄,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