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高雄縣的觀光遠景,必須建立在寶山村民的流離?

桃源鄉寶山村分為新舊藤枝、二集團、寶山四個部落,共200多戶人家。目前有70多戶想取得永久屋,多半集中分部在災情嚴重的藤枝部落;另有80餘戶留守家園,期望就地重建或遷到38甲公有地。有孩子在念小學的家長,則希望目前寄讀在六龜國小的寶山國小,能早日回到村子復學,解決家長要兼顧山上工作和山下孩子的奔波勞碌之苦(寶山居民爭取在「38甲地」遷村重建的過程,請點選這裡閱讀)。 [1]

1月25日,高雄縣長楊秋興視察寶山村,走訪了藤枝部落、38甲公有地、寶山國小後,卻帶來令村民們失望的消息。縣長表示道路已經毀損嚴重,很難修復,只能維持現狀;政府可以維持基本設施,但無法做原地重建。

雖然縣長表示「38甲地」的安全堪虞,無法做為居民安遷地,卻打算依照災前的規劃,將該地作為「纜車建地」及「原住民特色」的觀光園區,讓村民大感不解,為何村民的居住與族群傳承,竟然不敵纜車興建?而剝奪了原住民生存權來興建「觀光園區」豈不是本末倒置?

至於寶山國小復學問題,縣長也認為道路不安全會影響學童每日上下學,必須將學童與家長分離,先安置在六龜國小,讓渴望孩子回鄉的家長十分失望(寶山國小目前借居六龜的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2]

村民表示,此次縣長勘查寶山村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藤枝部落」,是村民們也認為的確不安全之處,藤枝部落多數人皆考慮遷居永久屋,但是村內尚有「寶山部落」和「二集團部落」,縣長並未實際走訪,依「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的原則,應該優先考慮村中其他用地,因此對縣長當日兩項決定,皆感到非常失望,將回去與其他族人討論後,再與政府進一步溝通。

[3]
寶山重建委員:「不協助重建的話,留在村子人要怎麼辦?」縣長給出了永久屋或汛期將成為孤島兩個選項。

永久屋或孤島?縣府留給村民抉擇

縣長此次訪視,由謝垂耀鄉長及縣府各相關單位人員陪同,社會處吳麗雪處長、教育處李黛華處長、寶山國小黃龍泉校長隨行,村民因為紅肉李和梅子的產季將至,除了從事八八零工者,其餘多在山上的園子內辛勤耕作,因此只有有幾名寶山重建會委員各自在新舊藤枝、二集團、寶山四個部落迎接。

寶山村四個部落中,新舊藤枝因為受損嚴重,村民們也認為不宜原地重建,該地多數村民考慮遷居永久屋。但寶山村內其實還有其他三個部分,縣長僅訪視藤枝部落,即表示「寶山村要原地重建已不可能」。

楊秋興表示,縣府雖會維持聯外道路、水、電的基礎設施,不勉強村民下山,但若碰上嚴重的風災也必須暫時遷往平地避難,如果堅持留山的居民,必須配合每年汛期上下山的往返遷置。

寶山重建委員詢問縣長:「寶山村不重建的話,想留在山上的人怎麼辦?」縣長的答案是,山下有永久屋可以提供村民們居住;山上的房子,不建議長住,只建議做為工寮,因為寶山村在颱風期間,會「道路不通,會成為孤島。」

但是居民認為,寶山村除新舊藤枝區域之外的「寶山本部落」、「二集團部落」事實上仍完好無損,居民大多希望留在原鄉,若因為被專家判為「不安全」必須離開,至少希望到「藤枝段38甲公有地」做中繼安置,因此對縣長在現場的發言感到十分失望且茫然。

族人表示,縣長的說法讓他們十分無助;從沒想過因為偶然一次嚴重的風災,就必須面臨離開故土或成為汛期孤島的兩難抉擇。他們說,「政策實在比八八颱風還嚴重。本來慶祝八八節高高興興的,沒想到不能回去了。我們的梅子、紅肉李都快長好了,為什麼要我們離開?」

[4]
座落山間的寶山部落一派寧靜,風災期間除了聯外道路斷絕,部落內未受損傷。村民不解為何過了一個八八颱風,大家就可能回不了家園

不讓原民安遷,卻要興建纜車與建造「觀光園區」

寶山重建委員陳清榮向縣長遞上陳情書,表達寶山村因被判為「不安全」區域,八十餘戶村民想遷居「38甲地」做為中繼屋或避難屋之用。38甲地塊聯外道路就是林務局所開的藤枝林道,可以將開發工程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且居民們世代居住在山上,保持原土原鄉的生活是大家共同的希望。

但縣長認為中繼屋不長久,只適合在村子內規劃避難處所。而「38甲地」則是縣府預定的觀光用地,將建造纜車、原住民特色的餐廳、工藝品商店等。談起縣府的觀光規劃,縣長有許多想法,例如:「這裡是纜車的終點站,起點在寶來。…纜車是最環保的,只要克服施工技術,沒有(汛期來臨時的)安全問題」、「30億打造國際觀光景點,我覺得很值得。」「以後交通都用纜車運送……讓大家看到桃源鄉的美。」縣長表示:「這一切都已經規劃好了,只差沒有錢。只要籌措到款項,就可開工。」

居民聞言後,詢問縣長,那麼如果這塊地可以做觀光用途,可以興建纜車,那可不可以讓居民遷來這裡居住呢?縣長回答:「這個再看看。」他表示,原則上這塊地就做為觀光用途,「如果有人住在上面,就容易雜亂嘛。」且如果要容納數十戶人家,就要原民會出面再請專家來評估適不適合這麼多人居住。

寶山重建委員一再代表居民陳情,未來若能遷居至此,將做最低限度開發,且居住地可以與公共設施並存,最重要的是「這裡是我們的家,我們對這裡很有感情。」但最後,只換來縣長說「老一代的人有感情,這我們可以理解,但是要為年輕一代的人著想。」

[5]

[6]
寶山重建會幹部陪同縣長前往38甲公有地。這裡是居民希望遷居之地,卻已經為縣府規劃為觀光用地和纜車建地,沒有預留太多住宅空間。

縣長:寶山國小不宜就讀,但是適合避難

對於另一項居民關心的寶山國小重建選項,縣長僅看了藤枝附近的道路後,即表示寶山國小要安置在山下。他表示:「路太危險了,不放心小朋友。」至於家長要回山上務農工作,是否代表家長必須與小朋友分開居住呢?縣長表示,將在六龜安排學童住宿,「反正只有十幾個人嘛。」

但弔詭的是,儘管寶山國小已經被縣府認定為不宜復學就讀,縣長卻在訪視校地後,表示「這裡就是最好的避難中心。」縣長認為,寶山國小學童遷下山,空置的校地就可做為村子汛期時的避難處所,教師宿舍提供給村民做避難安置之處。唯若有嚴重颱風來襲,仍要遷下山做臨時據安置。

但是寶山國小的孩子先前在六龜國小寄讀時,家長、工作人員和學生都反應有許多文化衝突之處,家長和部落族人也曾連署要求政府,能夠儘速讓孩子回原校復學,也有同學反應,不能碰六龜國小的球類玩具,甚至連膚色也常被拿來嘲笑說:「原住民黑黑的」,居民表示,縣長認為寶山國小「反正只有十幾個人」就去跟六龜國小的孩子一起擠,實在對原住民教育問題態度輕慢。

同樣是災區,寶來與藤枝遊樂區,卻可將繼續經營

由於縣長關注道路毀損對寶山村帶來的影響,在場記者也問及,寶山村隔著山的另一面寶來也有安全問題,且位於寶山村藤枝部落方向的林務局藤枝森林遊樂區也在不安全區內,未來是否會有變動。縣長答覆:「寶來的危險主要來自河川,疏濬就好了。」至於未來縣府在「38甲地」建造纜車後開放觀光,需要管理中心,因此林務局的藤枝森林遊樂區管理站仍將持續運作,不會撤離。

據悉,同為受河川影響的勤和以上諸村,縣府日前均表示「淤沙量太大無法完全清疏」,以致於村民必須自行向河川局爭取疏浚工程,縣長對毀損嚴重的寶來溫泉區卻相當支持,而勤和村內的桃源國中、梅蘭村內的樟山國小,也都已在1/21原址復校。因此居民對縣長為何堅持寶山不安全,學校得下山十分不解。

[7]
縣長訪視藤枝部落。藤枝部落受災嚴重,部落內多數人考慮遷居永久屋。林務局負責的藤枝森林遊樂區暫時休園,仍待以後開張。

[8]
「林務局安全我們就安全」。經歷風災,居民們面臨離家的選擇,但是他們說:「你放心好了,林務局一定屢敗屢戰。」(意謂林務局不會撤守該塊區域,而只要林務局還在,就證明該塊土地仍安全。那麼居民也有權力繼續居住。)。

只是想要原土原貌的生活

這一次縣長的訪視,縣府帶來了觀光纜車、以國小做為避難中心的規劃,對村民卻是沉重的打擊。對於縣長表示要建造纜車做為交通工具,而不再主動開發道路是「該還給大自然的就還給大自然」,居民們無法理解和接受。

「蓋纜車才是破壞原貌,遊客只是帶來垃圾,對我們有什麼好?我們只是想保持原土原貌,只是想申請避難屋。」村民們說,大家也有山上的園子,萬不得以可以住在園子的工寮裡;之所以申請38甲土地,只因為想要村莊的人可以居住在一起。村子內的感情很好,風災後有些人申請了永久屋,雖然彼此祝福尊重對方的選擇,但對於留在家園的人,看著村子東一處西一處空蕩蕩的屋舍,心裡實在很難受。

帶著兩個孩子的阿麗媽媽說,學校在六龜對她是頭痛的問題,因為在六龜找不到工作,在山上,一年四季則有不同的農務可從事,讓她能供應孩子讀書和生活。因為戶籍問題,政府的租屋或物資補助她目前都領不到,在六龜租屋生活是很大的負擔。

阿麗表示:「小孩子也不習慣,常常問什麼時候回來。」她曾經去學校看過,「一到了上課,寶山好像就被隔離一樣。」如果下學期仍必須待在六龜,她只好山上山下往返,才能兼顧工作和孩子。

[9]
位於二集團部落的寶山國小。不宜再讓孩子就讀,但是可以做為村子的避難中心?

[10]
社會處吳麗雪處長(左)由黃龍泉校長(右)和學校主任帶領,參觀宿舍、教室,當場規畫起村子的避難處所。

[11]
在寶山就讀的三姐弟,跟著大人到校園來看縣長。問起六龜的生活,說「回山上比較好。不會很吵,又沒有很多車。」

年過七十的Aziman和Wuli夫婦則在寶山國小的校園裡向記者表示,他們早就沒有孩子或孫子在學校讀書了,但還是希望學校可以早點回來。「這是我們親手蓋的,當初屋頂都用茅草哪,樹木才一點點。」Dama Aziman用手比出矮矮的高度,回憶五十年前,小小的新樹苗如何植在新落成的校園裡。「有感情了啊。學校有活動我們也都會來,我們希望是繼續下去。」Gina Wuli說。Dama Aziman很有自信的表示,曾擔任過四任家長會長,熟悉學校周邊環境,根本不會有不安全的問題。

如果路真的不通了該怎麼辦呢?老夫婦倆人說,「沒有關係,我們躲到工寮裡。」兩人的工寮在美崙山上的園子裡,無論如何,至少是留在山上,腳踩著土地,呼吸熟悉的空氣。

[12]
縣府的工作人員帶著白板來,要將每一戶申請永久屋的住家都拍照便於調查。留山的村民說,雖然祝福不同的選擇,但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心裡也不好過。

[13]
在路邊隨手採摘可以上今晚餐桌的蔬菜。村民說,即使不是自己種的,只要之後和主人知會一聲就可以了。

[14]
海拔一千多公尺的寶山村,傍晚就很冷了。婦女說,升火燒水,碗洗得比較乾淨喔。

[15]
老人家在花草妝點的院子裡負手閒眺。

[16]
Aziman和Wuli夫婦述說著當初參與建造寶山國小的往事。身後的杉木那時只有半個人高,樹已經很高了,人卻將被迫搬遷。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樹谷基金會LOGO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