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拉魯茲二期入住,泰武遷村卻仍有遺憾

本文摘要:吾拉魯茲永久屋」兩年,第二期永久屋的40戶,於日前(4/20)舉辦入住典禮,屏東縣政府也同時宣告,屏東縣內最後一批永久屋終於完成,泰武村遷村到永久屋,至今仍有數十戶族人因沒有核配資格,無法與部落同在一起。第二期住戶說,心裡「一半高興、一半難過」。( 圖/ 鄭淳毅。吾拉魯茲永久屋中泰武村大頭目延續傳統在家門口立柱。 )

吾拉魯茲二期入住,泰武遷村卻仍有遺憾

泰武村遷村至萬巒鄉的「吾拉魯茲永久屋」兩年,第二期永久屋的40戶,於日前(4/20)舉辦入住典禮,屏東縣政府也同時宣告,屏東縣內最後一批永久屋終於完成。而行政院重建會也表示,泰武遷村後,政府重視文化保存與傳承,吾拉魯茲永久屋基地也興建了文物館。在第二期入住當日,文物館以「阿拉依樣頭目家屋」的名義,正式落成啟用。

1
族人以迎賓舞為典禮開場

入住典禮當日,吾拉魯茲熱鬧非凡,第二期的住戶都在門前擺出酒菜,招待親友,也同時告訴親朋好友們,「我現在住在這裡。」不過,泰武村遷村到永久屋,至今仍有數十戶族人因沒有核配資格,無法與部落同在一起。第二期住戶說,心裡「一半高興、一半難過」。

八八之後,泰武村舉村遷往位在萬巒鄉的吾拉魯茲永久屋,由政府會勘選定土地,紅十字會援建,並於2011年8月完成第一期118戶,讓居民入住。泰武村民雖然對各界的援助十分感謝,卻也有著深刻的遺憾。礙於永久屋核配規定,第一期永久屋落成之際,仍有一百多戶族人沒有分配到家屋,雖然是以「遷村」為名,卻無法整個部落在一起。族人說明,泰武村為排灣族群,社會制度是長嗣繼承,也就是房屋、土地皆由長子、長女繼承,其下的子女各自成人之後,常常在山上沒有土地、名下沒有房子;同時因為現代生活的需求,外流到屏東、潮州等地打工、求學,租屋而居。根據永久屋的核配規則,在山上必須有戶籍或所謂「實際居住事實」才有獲配資格,這批非長子、長女的分戶族人,自然被排除在外。

永久屋政策以安置災民為出發點,這批族人無法符合永久屋的核配標準;但泰武村卻又是集體遷村,數十戶族人因不符資格而被排除在外,大家心中都懷抱深刻遺憾。第二期永久屋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催生,增建40戶,似乎稍有彌補,但仍有數十戶族人流落在外。儘管屏東縣政府已宣稱這是屏東縣境內最後一批完工的永久屋,村子裡仍有著期待第三期的呼聲。

除了遷村不完整的缺憾,部落傳統生活文化也在變化。大頭目阿拉依樣達卡納說明,過去歷代頭目居住的家屋,就是部落的精神核心,不僅存放傳家的陶甕、佩刀等貴重文物,祭典、婚禮等禮俗都要在頭目家屋前的廣場舉行,在頭目的見證中完成。如今因為永久屋統一規格,阿拉依樣大頭目的房屋為28坪屋型,無法存放許多文物。因此將文物安置到永久屋基地內的文物館,歡迎族人、賓客來觀賞,文物館也以「阿拉依樣頭目家屋」的名義舉辦落成。而頭目所分配到的永久屋前,規劃了一座圓形廣場,婚禮的立秋千、跳舞等習俗,仍在廣場上舉行。傳統上原本一體的部落核心場域,如今有了折衷權變的調整。

泰武村遷村之後,部落雖然感激社會的協助,但舉村遷徙到非傳統領域的平地,過程也以永久屋基地的概念來規劃,這樣的遷村仍留下很多疑問,也凸顯以永久屋方式來執行遷村的不足。許多變化,仍待時間與族人的努力生活,做出解答。以下分別為阿拉依樣大頭目達卡納,與第二期永久屋的一位新住戶,在典禮現場的兩則訪問,傳達著部落對於遷村,「一半高興、一半難過」的矛盾心情。

訪問之一,新住戶巴魯夫婦

「入住當然是很高興,比中樂透還要樂透。中樂透你還要煩惱怎麼花,這個(房子)是很實在的,所以心裡覺得,就是很放心、安心啦!但是高興歸高興,還有幾十戶沒有房子,很多都是我們親戚啊,都還流落在外面。看到我們在高興、他們在難過,也是很……不知道怎麼說啦!」

「你看到擺這個桌(宴客)不是落成啦,落成是要擺十幾桌在外面,就是你自己辛苦換來的房子,所以你落成。這個因為不是我們勞力換來的,辦落成的話喔,不好意思啦!」入住當日,長官們在台上致詞,台下的住戶們則忙著在門口擺出酒菜,宴請親友,巴魯說明:「我們擺一桌的意思就是,請親朋好友來,誰經過都可以進來吃一下。這樣也等於讓人家知道說,『啊你們是住到這裡了,啊那個誰誰誰又是住哪裡』。因為這邊都是親戚嘛,都認識,他們可以坐一坐,就去下一桌,就知道其他的親戚都是住哪家。大概是這個意思。」

「那這個qavai(傳統食物,以小米搗成麻糬狀包入餡料)你一定要吃一下!這個是老人家自己做的。雖然有叫菜,但是他們堅持要做一下,婚喪喜慶一定要嘛!裡面的小米也是自己種的。老人家大部分的時間都去在山上,部落不能回去住了,他們住在田裡的工寮。因為老人家不習慣這裡啦,空氣不行。第二個老人家不喜歡在家養老,他們喜歡動嘛,要工作啊!」

「山上還是最好的,第一個免費冷氣(泰武海拔較高),第二個水質最好。但是我以後養老,應該還是在這邊(永久屋)啦,不會回山上。因為(政府)說不能回去了嘛!而且山上都是老大的,我們回去又沒房子,還是在這裡啦!」

2
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擺桌宴客,讓親友知道自己搬新家了

3

訪問之二,大頭目阿拉依樣達卡納

「搬下來還是原來的,我還是阿拉依樣,還是大頭目不會變啊。」泰武村的頭目達卡納如此解釋著文物館以「阿拉依樣頭目家屋」名義落成的涵義。「我們以前從舊泰武下來(六十年前遷村至泰武村現址),石板都是用人力背的,也是用牛車拉,大家討論好這個地方一起搬,要立柱。就像現在我住的地方也是一樣有立柱啊。現在我們在這個地方(吾拉魯茲永久屋),是政府關心我們,地也是政府幫我們選的,房子也是政府幫我們,這個文物館也是政府幫我們。蓋之前都有問過頭目,才知道這些要怎麼蓋、雕刻怎麼樣做,做得和以前頭目家屋一樣,很好啦!」

「這個(文物館)是紅會、原民會幫助我們,請外面的人來做。因為堆石板、雕刻,都是極高難度,我們的年輕人很少會做了。」

「以前在山上哪裡有文物館,都是在頭目家裡。甕啊、文物啊,都在我們阿拉依樣的家裡。現在因為我們房子28坪,放不下啊,所以放在文物館。以前結婚要立秋千、要跳舞,都是在頭目家屋的廣場前面,現在因為這個文物館前面沒有空間,所以結婚立秋千還是在我的家,文物就放在這邊。但是很重要的文物,結婚要用到的,那種很古老傳下來的項鍊,還有報信要用到的(文物、飾物),這些我還是鎖在保險箱啦,放在我家裡啦。」

4 5
文物館在入住同一天,以「阿拉依樣頭目家屋」名義一同舉辦落成。文物館由原民會、紅十字會援建,館內陳設歷代相傳的文物,格局與圖騰皆仿照原本頭目家屋的形式

「我們這邊是文化傳承還是不要斷,政府也給我們講說不要斷,所以我們學校學生還是有學文化課、有母語課嘛,然後希望部落的人都可以來文物館看看這邊的文物。外面的人也可以來啊!」

「我們八八風災的時候,很多人房子裂掉,水跑進來。有時候騎車經過道路也會怕怕,搬到這邊比較安心了,所以還是很感謝。但是喔,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分到房子,他們都在外面,他們也是我們部落的啊。所以我們還是很希望有第三期啦!」

「搬到這邊比較好,對老人家來說沒那麼辛苦,去醫院什麼的都方便。不習慣的是空氣比較汙染,我們剛搬下來都很會感冒生病,現在比較好了。不習慣的也會慢慢習慣。」

8
六十年前從舊泰武遷村至泰武村現址的老照片。頭目家屋是部落精神核心,遷村時一定先立柱,並由部落族人一起同心協力在此地建造家屋

6
分配到28坪房型的頭目,仍在家門口立柱,門前圓形廣場,仍可舉辦婚禮等禮俗7

一篇回應 to “吾拉魯茲二期入住,泰武遷村卻仍有遺憾”

  1. 阿里巴巴 說:

    恭喜恭喜 月初也有看到原視報導 頭目以前好像是教育工作 現在回部落來經營家鄉了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