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屋的社區自治─新來義永久屋正式成為來義鄉第12個社區

本文摘要:新來義永久屋基地成立新的社區發展協會,在各大永久屋基地之中,是有別以往的新做法。但在原鄉之中,以社區為單位則有例可循。如一個村子涵蓋多個部落時,可能會以部落為單位形成社區,社區組織不但在生活照護、產業計畫之中扮演角色,也擔任居民與村辦公室、鄉公所等行政體系的窗口。( 圖/ 鄭淳毅 )

永久屋的社區自治─新來義永久屋正式成為來義鄉第12個社區

新來義永久屋在本月成立新的社區發展協會,也正式宣告成為來義鄉的第十二個社區。新來義永久屋與許多永久屋基地一樣,入住其中的居民常常因為遷離原居地,社區大小事、行政管理等方面,難以找到對口單位解決。雖然大型永久屋基地多半會成立自主管理委員會,但管委會不算正式組織,權責有限。如今新的社區發展協會已成立,居民說,以後生活有問題,都可以透過社區發展協會來反映。也期盼能透過協會推動短期工作或產業計畫,讓居民在生計、經濟上能夠得到更多照顧。

新來義永久屋正式成為來義鄉第十二個社區

位在新埤鄉的新來義永久屋,住民來自來義、義林、丹林三個不同的村子。永久屋成為容納不同地區居民的新社區,有許多問題需要磨合。但在反映生活問題、獲得資訊等方面,離開原鄉後的居民難以被原居地照顧到,永久屋又尚未發展出相應行政單位可以提供協助,常常顯得處境尷尬,甚至感覺被邊緣化。

一位來自丹林村婦女就說,丹林村多數族人都留在原鄉,只有第五、六鄰族人遷居永久屋,算是少數,有問題都不知道該找誰幫忙。「我們(有事情)都找主委,要不然就找來義村的村長,不然也沒辦法啊!」

曾任新來義管委會主委的許蘭花表示,雖然永久屋有成立管理委員會,但管委會畢竟非正式組織,權責有限,很多地方無法協助到居民。「「入住以來,沒有窗口。管委會沒有法定地位,像我們要寫計畫書、補助、產業推廣這些,其實都不方便。」

有鑑於此,新來義永久屋從去年開始籌備,到如今宣布成立新來義社區發展協會,也正式宣告成為來義鄉的第十二個社區。管委會在新社區成立前夕宣布「功成身退」,甫卸任的主委許蘭花,則經由理監事票選,當選成為社區發展協會的首任理事長。

她表示,社區發展協會是正式組織,未來會更有著力點為社區服務。除了生活機能的問題,也將有諸如新故鄉、社區綠美化等計畫,為居民創造一些短期就業機會,在生計上帶來幫助。目前,加入協會的住戶也頗踴躍,計約一百數十人。唯一比較遺憾的是,按照法規,能夠參加協會社員的,必須是設籍在該社區的住戶,有部分沒有遷戶籍的住戶無法加入。

1

已設籍在永久屋的居民,辦理入會手續。

永久屋管理難定位,管委會角色尷尬

對於社區發展協會的成立,大部分居民持肯定意見,也認為將來的生活更能被照顧。而實際上,新來義永久屋居民遇到的「缺乏對口」、「在原居地與永久屋之間處境尷尬」的狀況,在許多永久屋基地都正在發生。新來義永久屋以成立新社區的做法來解套,是不一樣的嘗試。

莫拉克重建之下,出現了許多永久屋社區,通常都容納來自不同聚落、族群的居民,共處一地生活,從房屋使用的限制、就業謀生的方式、各地居民的共處和照顧,都需要重新磨合,但也苦無適當平台。不少居民反映,連門口路燈壞了也不知道該找誰處理,遑論其他。

最早落成入住、居民組成最龐大複雜的高雄杉林大愛園區,也是最快面臨這些問題。當時高雄縣政府決定輔導居民成立「自主管理委員會」做為社區窗口,但管委會脫胎自「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偏偏又與永久屋這種新型態社區體質不合。時任高雄市重建會執行長古秀妃也坦言:「這個要點的設計藍本是台灣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所以才會有管委會等等制度設計,但是問題是,大愛村並不是公寓大廈!」 (詳見報導)

擔任新來義管委會主委、現任新來義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許蘭花也曾談起管委會的為難。管委會要協助解決社區生活機能的狀況,也背負居民對「社區組織」的期待,在生計補助、產業推動等方面扮演角色,但又不被法律承認,在各政府單位、民間單位之間都著力不易。

同時身為來義鄉代表的許蘭花多次重複「人家都說當這個主委太難了、太難了。」她表示,幸好還能借重鄉代表的位置,才不致於寸步難行。而像是申請就業計畫等,就必須請三個村的協會幫忙,掛名在立案的協會之下。但這樣做也可能會讓原鄉族人有意見,左右為難。

3

3擔任管理委員會主委的來義鄉代表許蘭花,卸下主委之職之後,當選新來義社區發展協會首任理事長。她表示,於法有據的協會將比管委會更能為社區服務。新來義社區也將成立巡守隊,因應困擾居民的治安問題,老人關懷據點會繼續進行,此外將申請多項社區、產業計畫,幫助居民的生活。

新社區,居民期待問題有窗口、生計被照顧

除了做為社區窗口的組織感到左右為難,永久屋的住戶也面對離開原鄉後,游離於原鄉行政體系之外,不易被照顧到的處境。杉林大愛園區的居民曾表示:「像有擴大就業的時候,去問鄉公所,鄉公所會說名額保留給山上的人,我們是『已經下去的』了。」也有長治百合永久屋的居民表示,很多原鄉的資訊不會傳達到永久屋住戶這邊。

來自德文、達來村的永久屋住戶,甚至曾有過「是否成立三地門鄉第十一個村」的討論,試圖解決這種「沒有被照顧到」的困境。(詳見報導)這些問題的背後,也隱然涉及山上山下居民們,至今仍難以觸碰的現況,即「原鄉」和「永久屋」兩地分居後,如何仍被視作一體、繼續共同生活的難題。

新來義永久屋基地成立新的社區發展協會,也正式成為來義鄉之中的第十二個社區,在各大永久屋基地之中,是有別以往的新做法。但在原鄉之中,以社區為單位則有例可循。如一個村子涵蓋多個部落時,可能會以部落為單位形成社區,社區組織不但在生活照護、產業計畫之中扮演角色,也擔任居民與村辦公室、鄉公所等行政體系的窗口。

而對眼下新來義社區的住民們而言,對新社區最直接的期待,是相信有了自己的協會之後,不會再發生「有問題該找誰」的困境,也更盼望生活、生計上,得到更周全的照顧。「搬到這邊之後,錢的方面比較辛苦了嘛!」

2

新來義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大會。

一篇回應 to “永久屋的社區自治─新來義永久屋正式成為來義鄉第12個社區”

  1. 阿里巴巴 說:

    恭喜恭喜 新成立新希望

相關網站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