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Abaliwsu阿禮頭目家屋落成,部落文物與生活領域向平地延伸

1月25日,瑪家鄉原住民文化園區內,舉行Abaliwsu阿禮頭目家屋落成。除了許多長官、學者出席,與阿禮部落淵源深厚的魯凱、排灣部落頭目也都到場致意。所有儀式遵循阿禮舊部落古禮,場面十分莊重。眾人並透過觸摸陶壺之禮,象徵彼此連結與凝聚。

八八之後,政府提出遷居永久屋政策,阿禮部落從海拔上千公尺的傳統領域,遷居到長治鄉百合部落,面對很大的考驗。Abaliwsu大頭目家族包基成秉持「原鄉不棄、文化不滅」的宗旨,指出這次的遷徙,是生活領域向平地的延伸。隨著移動的部落,具備部落文化精神內涵的Abaliwsu頭目家屋以及古陶壺等文物,來到文化園區立足,對阿禮部落意義非凡,也蘊含族人對未來的期許。

1 [1]

阿禮部落婦女會,為落成典禮唱古謠。

阿禮頭目家屋在文化園區落成,「這裡是你們的家」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管理局長鍾興華說,園區內88棟建築,最為珍貴的是魯凱、排灣族群的石板屋。文化園區在過去一直進行的計畫之一,是傳承這項文化,招募有意願的年輕族人組成工班,在園區建造石板屋,學習傳統工法與技藝。阿禮部落頭目家屋在此落成,從建築到禮儀,完全比照傳統。部落耆老也說,「這裡連一塊石板,都是根據山上原本的樣子。」

但鍾興華也特別對族人說:「這裡是你們的家。」他強調,文化園區是園丁、管理者,但是這座家屋,部落才是主人,將來若有祭祀等活動,族人也都可以使用這個空間。

Abaliwsu頭目家族包基成表示,在八八風災之後,他提出了「魯凱重建綱要」,以「原鄉不棄、文化不滅」為核心精神,這一次的頭目家屋落成,也是落實這項計畫的一個重要段落。

阿禮部落遷居永久屋之後,不曾放棄原鄉,將這次遷徙視為生活領域向平地的延伸,但包基成也說,阿禮原鄉「海拔一千公尺、道路柔腸寸斷,一定有這個地方(文化園區內的頭目家屋)跟著這個移動的部落。」這裡也將成為住在長治百合部落的族人祭儀活動的空間。

心手相連,文化共振:當被視為黃昏民族的時候,點一盞燈

除此之外,包基成更進一步提出深遠的期許,希望這裡成為魯凱、排灣族群「文化共振」的場域。

在落成典禮當中,包基成邀請觀禮的長官、學者、以及魯凱、排灣各部落頭目、協助家屋建造的工班,行陶壺觸摸之禮。包基成特別指出,這次行觸摸之禮的古陶壺,是他從舊部落選取帶下山來,因為這尊古陶壺「連結了小鬼湖、大鬼湖傳統領域、舊萬山、舊大武的家族」,別具意義。觸摸陶壺儀式,代表的是人心的凝聚和連結,他也期許打破過去各部落各據一方的「山頭主義」,達到和解共生。

「讓我們心在這邊,除了感恩之外,不是各自是一個山頭,封閉在那邊。」包基成表示,陶壺有生命之源的意涵,「並不是頭目家族專屬,也是大家的寶貝,因為它是生命的連結,觸摸的時候,生命就連結在一起,就如同喝連杯酒一樣,你我心手相連,打造未來。」

4 [2]

行觸摸之禮的古陶壺。去年包基成與文化園區共同策劃的「永恆的時光,雲端上的家」阿禮部落文化特展,此陶壺也是展出文物之一。包基成表示,這尊陶壺連結傳統領域與各部落姻親家族關係,意義非凡。觸摸陶壺之後,也象徵不分地域族群,都心手相連。

他期許座落在文化園區的Abaliwsu家屋,成為一個打破地域族群界線的「文化共振」場域,家屋中設置的石板桌,可以如圓桌論壇一樣,「可以做為薪火相傳的地方,或文學創作、藝術家在這裡共振。讓部落專家學者、各種專長的,在這個地方,透過大家腦力激盪,把智慧結晶、經驗傳承。透過論壇方式,共振出魯凱、排灣的文化議題,相信會更多精采故事,繼續在這個石板屋把它慢慢發展下去。」

面對八八災後的遷居考驗,以及背後隱含的原住民族群文化傳續議題,包基成也表示,這次他只能說感恩、承擔和期許。「最高期許的是,我們透過這樣的努力,當我們原住民被視為黃昏民族的時候,魯凱族,一個少數中的少數,更應該有一個點魔法的作用,希望我們這個燈火永遠不會斷掉、永遠不會熄滅。就像隘寮溪再怎麼樣,它還是源源不斷傳襲下去。」

包基成說,文化園區剛好座落在南隘寮溪、北隘寮溪的分岔點的地方,南隘寮溪就是舊好茶,北隘寮溪最源頭是阿禮部落;從霧頭山延伸到北大武山的親屬關係,也可以看到排灣族的頭目家族都在當中裡面。排灣與魯凱族群因地緣和聯姻關係緊密。希望未來心手相連,而不是一種地域觀念,「我的期許是打破這個框框,大家包容海涵,才有辦法走出我們原住民一條路出來。」

八八之後,阿禮從海拔上千公尺的原鄉,來到平地生活,從「雲端的家」到「移動的部落」,這個古老部落仍持續以自己文化族群的精神,回應時代的考驗。

2 [3]

與阿禮部落關係密切的魯凱、排灣族部落頭目皆出席,見證Abaliwsu頭目家屋落成,並共飲連杯酒。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