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88news.org - https://www.88news.org -

老人家山上山下往返的生活

大社村多數族人遷居到禮納里永久屋之後,因為缺少耕作地和生活適應等問題,很多族人仍舊回到原鄉耕作。政府規定入住永久屋就不能在山上過夜,他們便過起了山上山下兩頭奔波的日子。這些族人多為習慣傳統生活方式的長輩,他們說,兩地奔波的油費很嚇人,「一趟起碼兩百塊,老人津貼一下子就沒了」,但是不工作的話又會生病,所以還是選擇這樣生活。

兩地往返的生活

走訪王秀鑾vuvu在山上的家,她正滿頭大汗的在後院拔草,整理出一小塊空地準備種芋頭。莫拉克之後,很多通往田地的農路都崩塌了,至今沒有重修。王秀鑾說:「以前我們的地在對面(山上),我們可以走過去,現在不行,路都沒有了。」因為農路沒有修,他們損失了一部份可以耕作的土地,也有工寮被土石流沖毀。「(八八之後)我老公走路上去看,回來說我們工寮沒有了,都變成石頭。我說沒關係,不是只有我們,那邊全部人的都是啊!我們命在就好。」

所幸他們還有一些土地,是道路可通的,夫妻倆常常騎車上山,到田地裡工作。雖然禮納里永久屋也有分配耕作地,但vuvu笑呵呵的說:「那個太小了啦,要怎麼做?我們還是會回來。而且我們要餵豬啊。」王秀鑾家旁邊搭著豬圈,五隻大豬,最大的已經養超過五年了。莫拉克的時候,全村撤離下山,路也斷掉,有一段時間沒有回來,發生了大豬把剛出生的小豬吃掉的情況。「後來聽人家說,山豬會這樣,我們不知道啊,我們那個時候都不在。」

1 [1] 3 [2]

(左)談起編織和種田就很開心的王秀鑾。(右) 養了超過五年的大豬,常常要回來餵食。

餵豬餵狗,煮生薑飯

回來餵豬、餵狗、種田,是她和先生的日常生活,似乎和住在山上時沒兩樣,只是橫隔了一條遙遠的路,和貴得嚇人的油費。「還好我們是騎車內!有人是開車,更受不了,老人津貼三千五,一下下就沒啦!」vuvvu說,但是不工作的話會很容易腰痠背痛,所以即使油費很貴,還是要回來,種生薑,種芋頭。談到自己的農作,王秀鑾眉飛色舞,她說自己會煮生薑飯,從北部回來的兒孫都喜歡吃。

「生薑炒小魚乾,生薑放得很多、飯放得很少,我的女兒、兒子都很喜歡。我們自己種的生薑比較好,很香,外面的會放(化學)肥料,我們不會呀。」

王秀鑾總共有19個孫子,外地工作的兒女們帶孫子回家的時候,永久屋根本不夠住。她笑說:「擠到不知道睡哪裡。」其實,在山上也是這麼擠,大家就睡在石板屋的地板上。「我台北的女婿都不喜歡睡裡面,他們就鋪蓆子,睡在客廳。」大社村的民宅,至今多數仍保留著石板建築的形式,王秀鑾家也是,屋裡屋外都鋪上石板,走在上面清涼溫潤。她指著現在蒙上沙塵的院子地板,「以前我們在山上,院子都會拖地,很乾淨,可以直接鋪蓆子就睡午覺,很舒服哪!」

在院子裡,也晾曬著王秀鑾準備包食物的野菜、準備編織的月桃葉等植物,都是自己上山採來的。談起編織,王秀鑾滿是笑容,她取出製作傳統背袋的其中一項元件,如戒指般大小的一個小環,要從山上取材、經過削刮處理才能成為編織材料。雖然現在,很多人已經使用尼龍材料來代替,但王秀鑾說:「我還是喜歡天然的,比較漂亮哪。」

莫拉克之後,安置在營區,她常常編東西,也教別人編。她笑說,現在住在永久屋也一樣,「我就是一直編編編啊,因為沒什麼事做嘛!一出門都要花錢,乾脆都坐在家裡。還好有我的vuvu(孫子)。」

2 [3]

自己的背袋,盡量使用天然素材。

山上山下,來來回回

王秀鑾平常要幫忙帶孫子,四歲就很會講話的孫子給她很多快樂。「我講國語的時候,他會一直笑,因為我不會講嘛!不過我講母語的話,你聽不懂咧。我講國語你也聽不懂,講母語你也聽不懂,怎麼辦咧。」

除了帶孫子和編織,王秀鑾談起永久屋生活時,只說什麼都要花錢。「永久屋不能養雞、養豬,附近的人會說話,而且水太貴了!我在那邊常常在想,我們山上的水都不用錢。」她也表示,現在也有很多人家裡開始裝設燒柴火的熱水器,取代燒瓦斯的,她家裡也一樣。「瓦斯實在太多錢了。我洗澡,還有煮東西要很長時間的時候,都會燒木頭。」

事實上,禮納里永久屋的居民大多仍習慣燒柴火,但永久屋的木造建築,讓族人有點擔心,也確實發生好茶部落的族人在燒柴時不慎燒毀房屋的案例。王秀鑾說:「(火災時)我們都有過去看。我兒子叫我以後把東西放邊邊一點。(把木柴放得離房子遠一點)」

對於往返兩地的生活,王秀鑾說:「當然是山上好啊,我們老人家比較習慣。」不過,要一直住在山上,只能是「想是這麼想」而已,因為現在兒孫都在外面工作、念書,她還是要回到離平地比較近的永久屋,幫忙帶孫子,「要有人接他放學、幫他洗澡啊。」女兒也準備生小孩,住在永久屋也才能就近照顧。時代的變化與災後永久屋遷居政策之下,王秀鑾夫妻和許多大社村民,就這樣在山下山下之間,來來回回的過日子。

5 [4] 4 [5]

秀鑾家的院子。